APP下载

“说学逗唱”让低段数学课堂活起来

2020-12-03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中小学

青年心理 2020年28期
关键词:平面图儿歌游戏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中小学 郭 玲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多种灵动性的教法,能够成功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说学逗唱”是相声专业术语,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这样的说法,目的是增加数学学习形式的丰富性。“说”数学,是指多种形式的交互活动;“学”数学,是指丰富的数学操作活动;“逗”数学,是指个性化的学习游戏活动;“唱”数学,是指用歌谣形式的数学学习活动。教师利用多种趣味活动推动数学学科教学,能够形成更多教学启动力,给学生提供可感的学习激励。

一、“说”数学,创设多元交流情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说”的机会,不仅能够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还能够激活学生数学学习思维,形成崭新教学亮点。教师要做好调度工作,让学生有“说”的冲动,并在主动交流中形成学科认知基础。课堂讨论、话题争辩、质疑交流、师生对话、分析课例等活动,都属于“说”的范畴,教师在具体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做出合理配设。学生“说”数学时,教师需要给学生做出一些必要的提示,让学生找到“说”的起点,并在“说”的过程中建立数学思维逻辑,让学生自由“说”、发言“说”、主题“说”、争辩“说”,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的“说”,其助学效果会更为显著。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以学情调查为基础,这样才能提升教学设计适配性,让更多学生顺利进入学习环节。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时、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为学生推出一个猜谜的活动: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不等教师说完,学生都能够纷纷给出答案:这是闹钟。教师随即拿出钟面教具:这里有两根针,一根长一根短,你知道这叫什么吗?学生对钟表都有生活认知,自然会顺利叫出名字。教师继续操作,随意拨出一个时刻,让学生做出判断:这表示几点几分?学生开始了热议,给出自己的答案。教师要求学生自行上台来,根据要求拨动指针,具体表示出时刻来。如8 点30 分、9 点50 分等。学生在具体拨动指针时,教师鼓励学生要做介绍,说说为什么这样操作。为让学生有介绍的思路,教师先做示范操作,然后让学生来仿说。学生很快就领悟到操作要领,并在操作中做出说明,课堂学习活动逐渐进入高潮。

教师利用谜语启动课堂程序,然后用教具进行引导,为学生参与课堂“说”活动提供更多条件。学生有了“说”的方向,自然能够顺利进入学科学习环节,并在操作和解说过程实现认知内化。学生有生活认知基础,教师巧妙加以借鉴,让数学学习直观化,要求学生一边操作一边说,其助学作用会更强。课堂教学中的“说”活动设计时,教师需要投放适合的问题,让学生自然进入“说”环节。

二、“学”数学,建立丰富操作活动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学”大多是指模仿操作,在数学实践活动中,需要涉及更多操作行为,教师做出针对性设计,让学生顺利进入操作环节,并在模仿学习中逐渐找到学科认知起点。数学活动中有摆一摆、数一数、拼一拼、连一连等操作学习内容,这些活动大多带有“学”的意味。在数学测量、生活观察、数学实验等活动中,需要关涉更多“学”的成分,教师做出必要的示范操作,让学生进入模仿学习阶段,能够让学生建立“学”的基础。低年级学生对直观性学习活动有特殊参与兴趣,教师组织多样化的操作活动,能够形成“学”的契机,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建立学科认知。

“学”数学有多种通路,教师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展开数学学习,学生从中获得的学习感知会更为立体而深刻。如学习《认识平面图》相关内容时,教师先拿出一张学校平面图,要求学生分辨,对平面图中的各种数学元素进行认知。当学生对平面图上的内容逐渐熟悉后,教师要求学生展开模仿操作:这张校园平面图是老师自己画出来的,大家现在走进校园进行观察,然后学习老师的画法,自行画出校园平面图,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看谁画得更准确,注意标识相关数学元素。学生接受这个操作任务后,兴致勃勃地来到校园之中,对校园里的建筑进行实地观察,教师及时做出介绍,要求学生在绘制平面图时,注意几个特殊建筑的位置。学生开始现场绘制操作,教师跟进指导,确保学生绘画过程的顺畅性。经过一番操作,学生的平面图创作获得圆满成功。在展示环节,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重点评价,给学生提出更多新要求,学生学习收获颇丰。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平面图进行引导性学习,然后给学生设计了平面图创作任务,成功激活学生操作热情。特别是现场观看活动,这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自然有更丰富的教学助力产生。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参与兴趣是重要教学契机。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对应设计,赢得学生的积极回馈,自然形成学科促进动力。

三、“逗”数学,启动个性学习游戏

数学游戏内容极为丰富,在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数学游戏的创编和组织过程中,要对学生学习心理作对应调查,以提升游戏设计的契合性。数学游戏没有固定形式,教师要注意渗透更多学科内容,结合数学案例展开设计,使游戏更具针对性。如果有需要,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游戏的设计之中,给学生提供更多创编提示,让学生自然展开游戏设计和操作,学生对这样的活动有更高接受度,能够付出更多热情。数学游戏助学作用极为显著,教师对此需要有清晰认知,让数学游戏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选项。

教师设计数学游戏时,需要对学生数学认知基础有一定了解,充分利用学生认知展开游戏设计,往往能够形成丰富教学动力。如在教《认识东、南、西、北》相关内容时,教师先为学生做解读,并现场为学生做示范,让学生通过形态活动认识东南西北几个方向。当学生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教师为学生推出了游戏:先找8 个同学站成一排,听老师口令,在口令发出后要及时做出动作,如果谁做错了要给予一定惩罚。学生踊跃报名,很快就组成了一个小队。学生立正站好,教师随时发出口令:向东转!向南转!……学生仔细分辨教师的口令,并随之做出对应反应。在游戏过程中,有学生判断出错了,教师要求其唱一首歌,课堂学习气氛活跃起来。

教师针对学习内容设计数学游戏,学生积极回应,其助学效果不断呈现出来。学生都喜欢趣味性游戏,自然会积极响应。教师对游戏做出优化设计,并根据现场情况随时做出调整,从而带来丰富学习促进动力。如果教师能够与学生一起游戏活动,其助学效果会更为显著。数学游戏资源极为丰富,教师需要做出合理筛选,凸显其趣味性、互动性、启迪性,才能形成崭新学习动机。

四、“唱”数学,创编灵动数学儿歌

低段学生对儿歌民谣之类的内容有特殊感觉,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适时融入一些歌谣之类的活动,势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触动。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运用儿歌展开调度,学生对歌谣有更多感知体验。如果可能,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参与歌谣的创编过程之中,这样可以促使学生顺利找到学习感觉,自然建立数学逻辑。教师借助网络等信息渠道搜集数学歌谣信息,也可以为课堂教学形成支持。教师还可以发动学生利用多种课外手段搜集数学歌谣,这对丰富学生数学认知基础也有一定帮助。

教师在教学的适当时机引入一些歌谣之类的内容,能够给学生带来心理触动,也能够渲染课堂学习气氛,这对提升学科教学品质有重要帮助。如在教《测定方向》相关内容时,教师先询问学生:小朋友,你们现在面对的是什么方向?你能够指出好朋友处于什么方向吗?学生开始分辨方向,课堂学习气氛逐渐浓重起来。教师与学生一起做具体分辨,很快就确定了相关问题答案。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师为学生推出了一些记忆性儿歌,帮助学生完成方向的测定和记忆。如:“一张地图,你要看清,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早上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学生开始诵读这些儿歌,结合实践判断进行记忆,不仅掌握了判断方向的要领,还积累了儿歌。为激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创编方向儿歌,学生开始行动起来。

教师为学生推出儿歌内容,学生一边诵读儿歌一边做出学习判断,自然形成学科认知基础。在这个学习环节,教师投放的儿歌有重要学习促进作用。数学儿歌没有固定格式,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创编,只要有一定节奏感,能够给学生提供识记的便利,便是最好的设计。教师发动学生展开儿歌创编活动,这是比较有创意的设计,不管学生设计出什么样的儿歌,只要能够对学习有一定帮助,都值得给予肯定,这对提升学生学习思维品质也有一定帮助。

“说学逗唱”等学习活动成功落脚到数学课堂之中,体现教师教学设计的创意性,学生接受更为顺畅,其应用效果也会更为丰富。低段学生直观思维比较敏感,对一些灵动的学习活动有特殊接受兴趣,教师针对学生学习心理展开设计和组织,能够为学科教学带来更多设计启迪,为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创造条件,以有效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平面图儿歌游戏
《别墅平面图》
《别墅平面图》
《四居室平面图》
《景观平面图》
识字儿歌
睡觉儿歌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