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0-12-03云南省昭通市实验中学罗余红
云南省昭通市实验中学 罗余红
陶行知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先驱,他的教育思想为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开创性的贡献。在《走近陶行知》一书中,我们会发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虽然很简单,但很实用。在当前生物教学过程中,如何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更好地理解并加以运用,值得研究。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内涵
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等观点是切合实际的,对当今教育工作者有很大的启发。学以致用是学习要达到的目标之一,教师将所教授的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便于学生去运用知识,探索实践过程,发现真理。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活就是教育
陶行知说:“生命教育是指生命是原始的、自主的、生命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改变生活。”这段话表明,陶行知认为教育应该与生活相联系,在生活中实践,在生活中使用。事实上,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发现,教育确实如陶行知所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改变生活。”
(二)社会就是学校
陶行知主张“社会就是学校”。而教育目标是向社会输送人才,为社会输入新鲜力量。而学校也是一个小社会,社会就是学校。各个院校总是会添加实训基地,或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目的都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学会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三)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就是陶行知所倡导的生活教育思想中操作性最强的理论观点。陶行知所叙述的“教学做合一”意思有三层:教育方法、教育关系、目标。陶行知认为教和学是一体的,有教才有学,有学也才会有教,两者是相互的,不能分开来讲。
二、生物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物教师教学方式不科学
在当前的生物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还不够完善,甚至并不科学。大多数高中生物教师迫于升学率的压力,在进行课堂讲授时,依旧按照传统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导致很多的教学思想观念受应试教育的禁锢,无法给予学生更优质的教学。久而久之,会导致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下降,学生的核心素养无法得到及时的培养和提升。
(二)生物教师和生对核心素养意识薄弱
大部分教师在进行生物知识的教学时,并不能够将核心素养与学科内容进行有效融合,甚至有些教师完全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过度重视考试成绩和理论知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在生物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提升自我学习意识。
三、核心素养在生物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教育工作者既然将陶行知教育思想看作自己工作的指挥棒,那么就应该在行动中展现出来,在教学中有效地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接下来我们来谈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与生活的结合
根据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教师应当找出与生活结合的知识点以及结合方法,然后再进行教学,教会学生如何从生活中汲取经验,确保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比如:在教授“走进细胞”一课时,可以和学生谈谈2020 年的新冠肺炎,了解并分析其构成,并提出病毒是否是细胞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去自主思考,去寻找答案。给学生创造探索的机会,满足其旺盛的探索欲,提高学习生物的兴趣。
再比如,在学习软体动物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在课上提问,什么是软体动物,这个季节有什么软体动物等问题让学生回答。然后根据季节、地理等生活条件,将春蚕、蜗牛、海螺等生物带到课堂当中,让学生直观地去认识它们并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等。
(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主张的精髓。对学生来说,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在学习知识点时,很难将知识点和生活进行迁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和引导,让学生从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中延伸和探索,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给学生创造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然而,即使老师放开让学生自主思考,他们也应该有严格的要求。例如:应该严格要求学生从基础做起,学懂弄通,认真理解知识的要点,熟练掌握知识,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不要仅仅是为了赶上课堂进度而走马观花、敷衍了事,活跃而充满探究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消除形式主义才能让学生回归课堂主体。
教师在备课时要将课程设置得有趣一些,可以采用引导思考的方法,让学生们自主探索,独立尝试一些新题型。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同学们在商量中探索。小组合作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自己动脑思考,自行讨论交流想法,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互助互利。而且小组合作模式的实行也更好地实现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在这整个过程中起到了一个辅助作用。培养合作能力的同时,小组内可以先取长补短,在小组内有不同的意见的时候,可以先自主探寻一下意见不同的原因,然后找出问题所在,如果是探索性问题,就相互交流不同看法之间的亮点。学生往往对自己新接触的东西有很大的好奇和兴趣,自由讨论也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在班级里采用“小组合作”模式时,教师在分配小组成员要考虑合理和适当,并做到公平看待每一位成员。
(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意识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也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为适应时代发展,各个学科的课堂教育开始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的创新能力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那么其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会达到最佳状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来自教师的日常教学与启迪,另一方面来自前人的经验与智慧结晶,现在信息技术发达,知识宝库浩瀚无边,教师在进行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时,应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在备课时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创新思维养成上,充分了解学生的接受度,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入手,力求让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如学习了病毒和细胞的不同,对于病毒的了解更多之后,这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消灭病毒,阻断其传播路径等,进一步深化并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重视学生思维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学生一味在听教师讲解,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虽然知识可以先记忆后理解,但是思维的培养才是学习的重点,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思维能力这样的问题进行教学。课堂上,在进行一些简单的生物实验时,教师在讲解完必要的知识和步骤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即使学生做错了也不着急告知,而是引导其发现做错的地方并进行反思,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就能学会自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一改往日一味为学生灌输知识的做法,而是重视学生思维发展,让学生自主思考,自行推导整个实验过程,避免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
进行多样化教学,目的还是要让学生能够体会到知识在生活中该如何运用,那么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发散思维,利用各种资源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如有条件的话每次生物课都带学生去生物实验室学习,让学生动手实践,哪怕每节课只有不到10分钟的实验时间,但学生在这样“教、学、做”的教学环境中,学习生物的兴趣得到提高,学习动力、学习能力也能得到增强。没有这样实验条件的教师,也应该争取每半个月去一次生物实验室。只有以“教、学、做”的课堂形式吸引和带动学生,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课堂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生物课程带来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五)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学习过程中最直接的检查和互动方式,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促使学生去认真思考问题,就算回答错了,也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应将问题设置的核心与本节课内容相关,不要单纯地进行一些表面化问题的设置。只要问题设置得当,就可以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课堂的氛围也会被带动起来。
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所以应当避免有选择性的、小范围性和毫无目的的提问。教师应该借助学习好的学生来带动学习不太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调动生物课堂的整体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课堂的参与感。另外教师应该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提问质量,改变课堂的提问方式,注意提问的每一个细节,养成“提适当的问题,让适当的人来回答”的良好课堂氛围,从而培养并促进学生生物学科的学科素养的养成。
学生掌握的知识如果无法熟练运用,那么只是“纸上谈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是很有必要的,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宝贵财富,其对当今的生物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学生的成长进步有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