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古诗教学与传统文化渗透路径

2020-12-03江苏省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青年心理 2020年28期
关键词:古诗中华传统

江苏省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杨 晴

在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但目前大部分教师还是只注重考试成绩,让语文课堂变得比较枯燥乏味。所以需要教师转变思路,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方式,提升小学语文古诗文的课堂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一、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现状及不足

(一)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现状

目前小学语文古诗文的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讲台下被动接受知识,这样的古诗教学下,学生们除了背诵古诗,不写错字以外,根本领悟不到古诗所带来的情感,感受不到诗人所传递的文化内涵。这样的教学形式占据了所有课堂内容,课堂上只有老师讲授,没有学生互动,因此学生的自主性非常差,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产生厌学情绪,只为应试提高成绩而学古诗是行不通的。教师的教学模式不够创新、不够丰富,就会让学生觉得古诗非常的难以理解,很容易忘记,不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学生对于古诗学习的兴趣低,语言基础又不够,所以对于古诗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结合学生的不同基础来进行教学。

(二)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不足

由于课堂资源的短缺,教学设备的不完善,教师观念转换不及时,导致学生上语文古诗课的积极性非常差,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并且认为学习古诗没有用,十分枯燥乏味,失去学习愿望,没有学习动机。学生在平时的古诗文学习中只依赖死记硬背,没有深入的理解,不利于提高学生对学古诗的兴趣,也不利于自主学习意识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古诗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小学生们奠定语文古诗教学基础的重要时机,一定要把握好。在合适的时候授课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要让他们全面发展,理解古诗,不能一味地强灌知识,只让他们背诵。

二、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渗透的具体途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创新课堂形式

教师一定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创新课堂的形式,不能一味地只教学生认字、朗读、背诵,而应该让学生们更深刻地了解古诗的含义,让学生们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描绘诗句所描写的画面,体会诗句中带来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古诗来扩展自己课堂的形式,丰富课堂的内容,让学生做到真正地领悟,体会一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古诗教学中体会诗人的情感。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中,我们讲到《从军行》,就应该让学生们了解一下边塞诗,讲清楚边塞诗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们有感情地朗读这篇古诗,想象一下诗句中所描写的画面,体会一下远征将士的爱国之心,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们进行背诵,这样有意义地接受学习,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领悟诗中的情感,体会边关将士的情感。同时在教学课程中可以多运用多媒体课件,比如先让同学们观看一些相关的短片,让他们体会到当时的那种环境,然后再让学生们分小组进行朗读,来讨论一下当时边塞的情况,最后有感情地朗读出将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在进行古诗讲解时,对于作者的简介也是必不可少的,《从军行》的诗人王昌龄是唐代的著名诗人,非常擅长写七言绝句,以边塞诗著称。所以,引入这个边塞诗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更好地进入课程。而教师需要在课堂中指出古诗的重难点。比如在引导学生朗读时,“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一句诗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抓住“黄沙”还有“百战”等重点词语去体验一下当时环境,非常艰苦,边塞又异常荒凉,身处所在时代的战争又十分残酷,回乡的时间就显得非常的漫长,最后一定要体会出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将士们的爱国之情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二)注重日积月累,渗透传统文化

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的古诗教学中,我们需要更注重日积月累,教师传递日常中正确的一些情感价值、情感态度,这类情感都需要与人相结合,促进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不应该只重视考试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思想、文字、语言、古诗、乐曲、民族音乐等等,而古诗作为学生语文课堂中必学的内容,对小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们要教小学生认识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他们了解一些基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可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体现出来的,我们引导学生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积累,然后来达到打基础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我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也有关系,学生在学习阶段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德智体美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说到底就是先了解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然后再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再从日常生活中来观察生活中存在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样的互动可以形成一个积极的向上的循环,我们就可以让小学课堂中更好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便于学生在语文课堂古诗教学中更好地理解家国情怀,更好地理解课堂课本中古诗所带来的情感。

例如:在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中,首先要通过朗诵来奠定古诗的基本语感,在读中让学生产生一种韵律的美感。在古诗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文字,是现在学生所不能理解的,这时候需要运用到注释,用注释整理一下整篇文章的意思,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思。在分句了解了诗的意思之后,我们再说整首诗的意思,以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组合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于平民百姓的同情。这种强烈的家国情怀可以通过朗诵表现出来,爱祖国爱人民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情感,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我们可以带领学生们领会这种感情,让热爱祖国的感情更好地发展。另外,从诗人的背景之中,我们也可以让学生理解到我们祖国能有今天是经过了那么多的事情,让他们意识到爱国意识的不可缺失,让他们更深刻理解爱国的意义。

可以让同学们了解一下宋代诗人陆游的基本背景以及当时所处的朝代,因为这首诗的背景对于理解整首诗非常的重要。这时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也是一篇讲述爱国情怀的古诗。具体背景为作者从小立志要杀敌报国,后来也是亲自奔赴了前线。陆游在写下这首诗的时候,已经是一个老人,又非常的贫困,还在念念不忘报国,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够收复所有祖国领土。对于那些期待拯救的人民,他写下了“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两句诗饱含了诗人对于南宋的愤怒以及一种控诉。在朗读时,一定要将这种情感拿捏好,在朗读时读出气势,融入情感。

(三)丰富日常教学,利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帮助了我们丰富课堂的形式,也帮助我们更形象地展示一些非语言内容。信息技术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年龄特征来进行,不能一味地只强调信息教学而错误地使用。因为信息教学是不能取代传统教学的,如果过度滥用只会适得其反。我们不能在一整堂课中全程播放视频,让学生自己欣赏,而老师什么都不讲授。信息技术的利用应该使课堂更加完善,更加丰富,只单一地使用信息技术来完成我们的课堂教学,这就是本末倒置了。所以避免错误地使用信息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多媒体教学有很多传统教学没有的优点,比如可以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示一些图片或是短文,音乐等等,让学生更加地融入课堂,理解课堂的深刻含义。

在古诗《凉州词》的教学之中,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先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中的景物,感受古诗带给我们的画面。其中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给学生一些图片,音乐或者是短视频让学生更快进入情景之中。我们还是需要对作者做一些简要介绍,作者王之涣是唐代诗人,这首诗也描写了边塞的一些荒凉,需要感受戍边将士的豪迈之情。在学生们有感情地朗读《凉州词》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感悟一下“黄河远上白云间”是怎样的场景。“一片孤城万仞山”又是怎样的场景。这两句诗形象描写出了边疆的风景,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同学们展示一下图片,让同学们发散思维,更好地想象一下当时的环境。最后的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以用多媒体给同学们展示玉门关的照片,让同学们再来体会作者写诗时的环境,写出的戍边将士的感情是多么浓烈,让人身临其境。

古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丰富自己的知识,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出文化自信。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又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对于古诗的理解加强,形成一个积极的正向循环,可以更好地为未来的古诗文学习打下基础。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古诗教学是促进学生学习,培养综合语文素质,培养对古诗的热爱的重要部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我们要重视这一部分的教学,要丰富自己的课堂形式,转变自己的观念,更好地让学生学习古诗,并且在古诗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

猜你喜欢

古诗中华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拟古诗”之我见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