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整阅读”:提升儿童阅读高阶思维的策略

2020-12-03江苏省南京市迈皋桥中心小学刘晓红

青年心理 2020年28期
关键词:统整步态词语

江苏省南京市迈皋桥中心小学 刘晓红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

现象一:教师说:“看到课题,你有哪些问题想问?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文本中。首先,先来检查一下预习的情况。”“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别着急,先看屏幕上的这些字词你是否都认识了?……”——这些话语是不是经常听到?学生的注意力本来在文章的内容上,但又被教师生拉硬拽拖到了字词教学中。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教师想抓住的教学点太多,有字词等基础,也有内容理解与写作方法等。“面面俱到”,结果却是面面都不到,课堂没有集中点。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散点式”阅读教学。

现象二:学生说:“老师,这节课我也会上。读课题,检查字词和课文朗读,再提几个问题就可以了……”千篇一律的教学套路,很多时候,不需要教师张口,学生就已经明白教师下一步要做什么。渐渐地,学生失去了思考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直线式”阅读教学。

现象三:教师评价学生的练习题:“你的比喻句是对的,但‘树上的柿子像灯笼’这个比喻句一二年级的小朋友也会写,你现在已经五年级了,应该能写出更精彩的句子来。”从低段到高段,教同类的语文知识都是同样的问话和要求,没有提升、没有进阶。比如总分总构段方式,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学习和模仿等,都是千篇一律的问题和教法,没有关注年段的特点,没有用发展的眼光关注成长中儿童的学习需求。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平面式”阅读教学。

教学,归根到底是为了儿童素养的发展。阅读教学更应该通过“教”和“学”的合力,让儿童的思维得到锻炼,素养得到提升。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要有“统整阅读”的教学观和“统整阅读”的能力,带领学生进行“统整阅读”。

统整阅读,是指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或主题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品评、思考、比较、归纳、综合,不断地进行自我建构、不断地丰富自己,从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的阅读方式。统整阅读研究要关注五个方面,即:目标统整、内容统整、教法统整、学法统整、评价的统整。统整阅读要达成三大目标,即:“减负”,改变阅读教学目标多而杂,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苦的局面。“增量”,改变学生阅读面窄、阅读量小、阅读积累储备不足的问题。“提效”,致力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分析、探究、综合、评价等语文能力。

一、目标的统整

紧扣单元学习要素,强调一课一得、一“统”一得。

统编版教材每一个单元导语都标注清楚了本单元的学习要素。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导读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是边读边想象画面,学习的目标是感受自然之美。教学设计要紧紧围绕学习要素,理清学习的目标,精准学习的方向。

二、方法的统整

首先,设计主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统整文本。其次,科学取舍,抓大放小,有侧重地学习重点语段,品读关键语句。最后,引导学生总结两篇文章放在一起学的方法并运用所得的方法在阅读中实践。

(一)横向统整:主题阅读,变零散为整体

例如:《观潮》和《走月亮》都是写景的散文,把这类文章进行归类,提炼阅读主题,形成阅读的方法:

(1)找景物。通读全文,找一找文中描写的景物。

(2)读句子。把描写景物的句子画出来,再大声地读一读。

(3)想画面。想象句子的内容,在头脑中组合成画面。

(4)悟巧思。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把平平常常、简简单单的景物描绘得那么美的,写的时候有没有观察的顺序,表达的时候是怎么表达的?

精读一篇,迁移精读学习中获得的阅读方法带动多篇的自学。用横向统整的方式阅读,归类和迁移是关键。

再比如词语教学时,以“半明半昧”的教学片段为例:学生提出不理解时,我没有直接说出答案,而是让学生猜猜看。一个学生说“明亮、明亮、明,就是亮”。而“半明半昧”这个词中第二个词和第四个词一定是个反义词,因为如果不是相反就不可能出现星星一闪一闪的效果。据此,他猜测“昧”就是暗的意思。话音刚落,又有一个学生举手,他说:“对,昧,就应该是暗的意思。因为你看这个字,左边是个日字旁,说明和太阳有关,右边是个未,就是还没有的意思。太阳还没有出来,那就应该是黑暗的。”同学们都很有兴趣地听他们分析,学会或者说温习了这个词语的教学方法——看词语结构,或者根据字的偏旁、组成部件等猜测。后面的教学中,学生多次运用这个方法解释词语。词语的统整阅读,让学生学会了归类和迁移,让零散走向了整体。

(二)交叉统整:对比阅读,变狭窄为广阔

比较是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思维方式。它是一种兼具思考性、批判性、创造性的阅读方式。教学时教师凭借文本,让学生学会将文本与相关知识相联系,通过对比,从而更好地领悟文本的意蕴。

曾执教过一节研讨课,把《天火之谜》和《诺贝尔》进行对比阅读。这两篇文章都是写了一位科学家重要的发明。但通过比较两篇文章的开头部分和文中主人公做“实验”的异同,就会发现两篇文章写法的不同。《诺贝尔》是写人的文章,而《天火之谜》是写事的文章,继而掌握写人和写事的主要方法。最后,我让学生改编我国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的新闻事迹,写人或者写事,方法可以任选。整节课,学生一直在对比、发现、总结、运用,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对比阅读在教学中可以被广泛运用。不仅主题相同的文章可以对比,内容相同的文章也可以对比,如《精卫填海》的古文版和现代文版的对比,围绕“神奇的想象”这个语文学习要素,体会古文表达的精炼和现代文表达的丰富。

交叉统整,对比阅读,创新了阅读的内容,拓宽了阅读的视野,提升了阅读的思维品质,让学生从“只见树木”的狭窄中走向了“见到森林”的广阔。

(三)纵向统整:拓展阅读,变扁平为立体

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白鹅》这篇文章之后,附了阅读链接——叶·诺索夫的《白公鹅》。通过统整阅读两篇文章,引导中年段的学生学习文章的结构安排。

1.总分结构“清方好”

两篇文章都是先介绍鹅的特点,再具体描写。《白鹅》以过渡段统领全文,再从叫声、步态和吃相上叙述鹅高傲的特点;《白公鹅》则以“海军上将”突出鹅的派头,接着描写这只白公鹅走路“慢条斯理、不慌不忙”的高傲派头,每一个部分也有一个中心句,总分的结构,清晰明了,是中年段学生学习的典范。

2.详略结合“两相宜”

略写“鹅老爷”的叫声、步态,详写它的吃相;略写“海军上将”的腔调、步态,详写它在水中的表现,详略得当的表述,让白鹅在人头脑中的印象更加清晰。

3.多种视角“读亦奇”

在描写“鹅老爷”叫声、步态和吃相等的具体层面时,作者以不同的角度展开。叫声与步态主要运用比较的手法。吃相这个层面,作者又从食物、吃法、鹅狗大战三个视角进行描画。在描写“海军上将”时也是如此,走路的步态描写有直接描写,也有对比衬托。在水中的表现时既有群体描写,也有个体凸显,点面结合。多种视角,让表达富于变化。展现了作者思维的魅力。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写一个事物,可以采用多种视角进行表述,从而初步掌握写状物文章的能力。

无论是总分的结构,详略得当的安排,还是多种视角的描述,这两篇文章都围绕突出白鹅高傲的特点展开。两位作家的文章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模仿的范例。阅读时,这种持续的、综合的、有思考的纵向统整策略,最大化地锻炼了儿童的思维品质,促使儿童的认知从扁平走向了立体。

三、评价的统整

阅读教学,关注阅读基本素质的评价,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和阅读综合能力的评价。统整阅读,将阅读的三种评价能力进行综合,旨在培养儿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一)阅读基本素质的评价

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时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会浏览等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

阅读理解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包括文中重要词语和常用词语的理解能力、文中重要内容的功能的理解、文章结构和表现形式的理解、作者观点、思想的理解等。文学的鉴赏能力,朱自清先生认为是一种“情感的操练”。

(三)阅读综合能力的评价

1.评价能力。是指对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风格特征等做出评判的能力。

2.活用能力。是指阅读的迁移能力,是把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统整阅读,为儿童搭建全息化、多样化的阅读环境,培养儿童在纷繁复杂的阅读材料中选择、检索、归类、比较与诠释等语文学习的能力,促使儿童的思维走向高阶,语文学习的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统整步态词语
统整教学的策略研究
基于步态参数分析的老年跌倒人群步态特征研究
容易混淆的词语
特别策划《步态分析研究综述》
构建适合学科核心素养转化的课程统整设计
找词语
统整经典细品析 多维阅读提素养
步态识人
对小学数学学科统整的探索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