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古文”教学“三策略”
2020-12-0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新联小学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新联小学 冯 华
相对于现代文来说,古代人写的文章可称古文。什么是小古文呢,顾名思义就是短小的文章。小古文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趣味性强,意义深刻,很适合学生阅读,能对学生的成长起到引导督促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古文教学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每一个参与学习的小学生都能利用工具书完成浅显的文言文阅读,能够通过阅读体会到中华文化所拥有的深厚底蕴,能够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小古文的学习开始于三年级,比之前提前了两年,这个显著的改变可以说明小古文在当前语文教学实践中所占据的地位正在稳步上升。
对学生早日开展小古文教学,不仅可以早日为学生构建一条历史隧道,知道中国有辉煌的古文化,了解先贤文章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实际状况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另一方面,小古文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提升文化素养,为其进一步继承与发扬优秀文化遗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针对第二学段的小古文应当怎样展开有效的教学呢?
一、引导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应当具备独立阅读能力,能够从中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实现有效的语言积累,并就此促进语感的形成。对于小古文来说,学生只有经过反复品读才能实现“其义自见”的阅读效果。因此针对小古文的教学,教师首先应当树立正确的朗读至上的观念,而且应当在教学实践中更多关注朗读指导以及训练。我认为,教师可以结合“歌诀体”的朗读形式,带领学生有规律地敲击桌子或者踩踏地板,这样就能够发出“嗒—嗒—嗒”的有节奏感的声音,而且保持节奏均匀,在明确节奏基调之后,再为小古文划分节拍。
以《荷》为例,这首小古文具有非常典型的韵律感,为了让学生能够读出这种特殊的韵律和节奏,当学生已经能够准确读准字音之后,教师可以伴着节奏进行示范朗读。又如《猫捕鱼》,为了能够再现猫坠入水中后,立刻急忙跃起的情与态,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关键字,例如“急跃起”中的“急”一定要读得特别急促,而后面的部分只需要短暂的停顿。教师组织小古文阅读应当选择多元的方式,提升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的兴趣,使学生能将小古文读得声情并茂,情趣盎然。
二、创设生动情境,组织阅读表演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小古文都是生动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学生大都已经了解。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故事内容为学生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对小古文进行阅读表演。
例如,在教学《守株待兔》时,教师可以这样进行设计。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个故事(相机展示课题“守株待兔”)。谁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呢?(学生简单讲完这个小故事之后,教师出示古文原文)
师:刚才那个同学已经简单地介绍了这个故事的内容,现在你们能够读一读这篇故事的原文吗?(学生在尝试之后发现朗读存在困难)
师:那么老师也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不过老师有个要求,我希望你们可以拿起铅笔,根据老师的讲述,自主尝试给古文划分朗读节奏。(师示范朗读古文)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完成了节奏的划分,谁能够根据自己划分的节奏,再次读一读这篇小古文?(指名学生朗读,根据其他同学提出的不同意见,教师相机修正,再出示正确的节奏划分)
师:现在我们可以重新再读一读这篇古文了,尝试把它读熟,读完之后我们来演一演。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自由朗读,完成朗读之后,让学生划分小组分角色练一练,其中一名学生读旁白,另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宋人和兔子,小组内的其他成扮演其他人。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成功地创设了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语言情境,接着鼓励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再次巩固了学生对小古文中内容的再认识。学生在这两种情境的积极引导下,已经能够正确流畅地完成小古文的阅读,还能在表演的过程中获得更丰富的阅读体验,了解其中的情感色彩。
三、运用“猜”的策略,彰显古文文意
“猜”,是儿童感知这个世界最直接的方式,这不仅是他们擅长的认知和学习方式,也是最独特的学习途径。不管是猜谜语还是脑筋急转弯,都是他们非常喜爱的游戏活动。当然猜并非毫无依据,而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再在教学过程中做出正确的支持与指引。
例如,联系前后字词猜、生活实际猜,基于文本意思猜等,学生针对小古文中字词的理解就能够在积极有益的氛围中顺利完成,还能够实现对文意以及基本内涵的梳理。以《司马光》为例,很多学生不能理解“一儿登瓮”,但是通过文中插图就能够自主猜得;又如《守株待兔》,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发现“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中有对反义词,这样就能够有依据地猜准词句含义。当然猜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既然是猜就允许这种错误的存在,这样学生在猜的过程中就能更积极、更活跃。
总之,现代汉语的起源和根基在于古汉语,二者之间存在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借力揣度”的学习方法,才能够针对小古文展开更高效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