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低段学生阅读能力的“三步曲”
2020-12-03江苏省苏州叶圣陶实验小学
江苏省苏州叶圣陶实验小学 殷 婷
腹有诗书气自华。书籍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认知有限,急需扩大眼界,增长见识,最好的办法就是阅读。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生阅读也需要循序渐进,有的放矢。教师要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读书成为习惯,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让书香浸润学生童年,帮助学生打开一扇扇世界的大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是基于现阶段教育教学的发展而生的,从外观上来看,不管是封面所选择的字体还是所呈现的绘画风格,都鲜艳活泼,比较符合小学生的性格和特点;从内容层面来看,课本中所展示的文本内容大多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关联,这样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才能确保科学正确价值观的渗透,使学生明确发展方向。
一、培养阅读兴趣,奠定阅读基础
美国克拉森的心理实验表明,学生充满兴趣阅读对写作能力的提高程度远远大于机械的写作训练。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的更迭速度日渐加快,任何一个学生想要和时代发展同步,想要成为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合格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核心素养,还应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突出的学习能力、阅读能力等。这些能力和素养的形成,取决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程度以及学习的兴趣。
例如,《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阐述了小壁虎丢尾巴、找尾巴以及尾巴新生这一过程,教师可以先提问:在故事中,小壁虎遭遇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丢掉了自己的尾巴?尾巴在丢失之后,它向谁求助?它最后有没有借到尾巴呢?在这一连串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渴望特别清晰完整地了解这个充满趣味性的童话故事,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理,此时再进入阅读必然有利于激活其学习兴趣,更有效地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通过对童话故事的探索,发现其中的奥秘。
在组织教学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关注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而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升其自主学力。以语文教材中的童话教学为例,这些童话浅显易懂,既充满了情节性又形象生动,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习需求相吻合;除此之外,还使用了学生比较喜爱的想象以及夸张手法,使每一个参与阅读的小学生都能从中感到趣味,这些都有利于调动其主动参与阅读的兴趣。
二、强化朗读指导,推进语言训练
如果说博览群书是基本功的话,朗读可以说是学生与作者的心灵碰撞。通过朗读,学生把文字用清晰、响亮、有感情的声音读出来,使视觉形象向听觉形象转变,所以说,朗读又是一门口头艺术,是一种文字再创造的表现。
例如,《泉城》和《烟台的海》中的语言不仅优美,而且创设了极其深远的意境,饱含浓郁的情感,这两篇文本都是组织朗读的最佳范例。朗读实践中,教师需要关注语速语调,并进行及时指导,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充满感情地完成文本朗读。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所编排的文本大多拥有丰富的体裁,既有诗歌、散文,也有童话、寓言等等,针对不同的体裁,教师需要选择不同的朗读方法。例如朗读《我们爱你啊,中国》,这首诗歌具备鲜明的节奏,蕴含着真挚的情感,实际朗读过程中应当注重语调的抑扬顿挫,也要确保铿锵有力的节奏,这样才能真正呈现诗歌语势的雄壮,才能够体现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并激发阅读者强烈的爱国情感。再以《秦兵马俑》为例,针对这篇文本的朗读,就应当选择不同的朗读方法和朗读风格,这是一篇说明文,如果用诗歌的朗诵语调和朗诵节奏很显然并不适合,应当选择更温婉、更流畅的语调,这样才能够一边朗读、一边感悟,才真正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三、联系生活实际,拓展阅读空间
生活化教学和当前的现代教育思想以及时代潮流发展相结合,有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其人际交往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对知识形成更深层面的认知和理解,激发其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知识就存在身边,无处不在,因而才能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例如,在教学《开满鲜花的小路》时,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观察路边的野花或者自己种植的花卉,了解其花语以及象征意义,并尝试写一写。这种生活化的举措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的兴趣,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
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养成教育过程,教师需要紧抓学生成长的关键期,更要组织有效的阅读教学,提升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基于内心抒发主动渴望阅读的欲望,而这种兴趣和欲望必然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养成,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知识以及学习习惯等诸多方面都具备较强的接受能力,教师要遵循课程标准要求,选择多元的举措拓展阅读,确保有效阅读,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