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激情和智慧凝神聚力,消除语文课堂低效创高效
2020-12-03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周育如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周育如
语文不被重视,与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关系。现阶段,大多数语文课堂死气沉沉,只有教师一个人主唱。所以,作为教学者要做的就是用激情和智慧吸引学生关注,凝聚学生精力,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一、教师应展现平易近人的形象,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为学莫重于尊师”,确实,教师是值得被尊重的。在传统观念中,教师拥有至高的地位。但如今,教师若潜意识里仍将自己置于至高地位,那么师生间距离的鸿沟将无法跨越。教师无法进入学生内心,学生也不愿意走出来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严重的“阶级对立”,即使课堂纪律很好,没有人看课外书,没人打瞌睡,没人交头接耳……但又如何呢?这是教师真正想要的课堂效果吗?
所以,请做一个平易近人的好老师,把笑容挂在脸上,不轻易批评学生,不轻易否定学生的奇思妙想,多些亲切的表现。例如,在学习《四季》一文时,教师可以分别用活泼的语调模仿挺立的草芽说“我是春天”,用热情的语调模仿圆圆的荷叶说“我是夏天”,用厚实的语调模仿鞠躬的谷穗说“我是秋天”,用俏皮的语调模仿挺着大肚子的雪人说“我是冬天”。在不同语调的切换中,有利于展现教师的个性,更好地和学生打成一片,敲开学生的心门,学生的兴奋点也更容易被引爆。
二、教师要传递个人激情,让课堂“活”起来
语言可以给接受者传达多种信息。教学者如何说话、说话的内容都将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课堂就是教师展示的舞台,教师给学生授课就是一场精彩的演出过程,而有声语言的传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倘若教师只会照本宣科,像和尚念经一样把课文从头读到尾,全程平淡无奇、枯燥乏味,那学生昏昏欲睡的情况也不难理解了。
梁实秋曾作《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写到梁任公先生讲到情动时不自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若要学生动心,先要教师动情。教师在传道授业时,要将个人情感深切投入,将教学内容活化成动态的场景,并把学生带入设定的情境中。例如,在讲述《秋天的雨》一文时,教师可以先朗读一遍,读出秋天充满热烈颜色的画面,读出秋雨气味的芬芳,读出秋雨热闹温馨的气氛,真正给小朋友带来一首欢快的歌。学生一边听,一边用心去感受,画面感随之延伸开来,进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三、力求课堂展现形式多样
课堂展现形式多样也一直是语文教学者不断探索的课题。书面语言自不必提,它一直是最主要的展现形式。将课本上知识性的语言再度板书于黑板上,呈现在学生面前,它能启发学生的关注重点。而今教育者要考虑的是怎样使自己的板书更具吸引力。
例如,在讲古诗《所见》时,不仅仅是把古诗内容誊抄到黑板上,也可以画出这幅画面。一个牧童坐于黄牛之上,远处有高树,树上有蝉。教师呈现画面自然不必工笔细描,简单勾勒几笔就好。一幅幅画讲过去,古诗内容自然也会被学生记住。如果实在画工不佳,可以考虑利用多媒体授课,如制作精美的PPT 课件,像放映电影一样给学生观赏。如今,多种教学模式异彩纷呈,如课本剧,它作为新事物出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并得到广泛应用。课本剧建立在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既不会脱离要学的知识点,也能将枯燥的课堂变得趣味盎然,最重要的是,在这一场戏中,一整个班的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除此之外,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插入一些有益的游戏。如,讲古诗可以有飞花令,讲课文可以把成语挑出来,玩“你演我猜”让一个学生去演这个成语,其他人猜。这样课堂不就活起来了吗?当然,教师也要结合教学实际去发掘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模式。
四、巧妙组织课堂,抓重点,提质量
课堂不应该只是教师的主场,一整堂课教师“一讲到底”早已不适应于现代化教育理念。一堂课的时间也应该被合理分配成几个板块。第一,趣味导入。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板书将相关内容呈现出来,也可以用相关的趣味故事引入或者用一首音乐来开启。这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所占时间比例不会过高,但会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第二,课文重点。教师可适当制造悬疑,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对解决问题充满热情,一步步导入主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节奏把握,并且少导入与课堂学习无关的话题,避免跑题。第三,每堂课都根据实际上课情况划出学习重点,总结学习实情,让学生清晰了解学习进度。
例如,在讲《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主人公、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电影《建军大业》的一个片段。在学习时深入分析为什么青年时期的周总理会说出如此深刻的话,最后激励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也要强调学生在课外自学相关内容。这样,一堂脉络清晰的课就呈现出来了。
综上所述,要想语文课堂不乏味,教师必须先做好表率,表现出对语文的热爱,并将自己的激情挥洒在课堂的沃土中。在这片沃土中学习成长的孩子自然会怀着同样的热爱。同时,教师必须用智慧去上好每一堂课,合理规划课堂安排,提高效率,不拖泥带水,也不离题万里。精心设置好的课堂,学生自然能感受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也会更自觉地加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