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练技术在教师工作中的运用

2020-12-03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盛月清

青年心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练家长老师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 盛月清

“沟通”是教师与孩子、家长传递思想、情感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工作中需要掌握的一门技术。在当今时代,教师已经不能独立解决许多迫切的教育问题。新时代教育,需要家长们的积极参与配合。但由于家长的职业不同、社会层次不同、 教育孩子的理念不同,要让他们与学校教育步调一致,实属不易。这时候,教师如何与家长融洽地沟通就显得至关重要,教练技术在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中的运用非常有价值。

一、对于教练技术的认识

教练技术这个词语最早在体育中出现,殊不知这项技术同时也是心理学范畴的一项专业技能。指导者通过掌握这一技术,挖掘个人的潜能,帮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

1.教练与心理咨询师的不同

心理咨询师,通过对来访者经历的探索,引导来访者找到现在帮助自己的方法。而教练,则是关注受教者的未来,帮助受教者实现目标。而教练技术用于教师工作,使得教师能够更关注学生的未来,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优势,促其成长。

2.教练与老师的区别

老师扮演着传达知识信息、将答案告知于人的这样一种角色,“传道授业解惑”是其宗旨,而教练是通过提问来引导他人去寻找答案,在这里起到了一个引路人的扮演。当教练技术用于学校教学与家校工作,那么老师就成为了学生学习和家庭教育指导上的引路人。

3.教练与导师的区别

导师在学生们面前,是楷模。通过成功的前辈形象,使学生信服并追随,而教练则是学员们真正的伙伴,他们可以让学员们认识到自己的独特之处,通过双向沟通,激励学员们最大程度地发挥自我的价值。

综上可见,教练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以往教育方法的不足,从另一个方面发觉了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在世界范畴内得到了认可。

二、教师与学生、家长形成教练同盟

教练技术首先强调和学生、家长建立强有力的教练关系,和学生、家长形成一个教练同盟。教师和学生、家长不再站在对立面,而是形成“统一战线”来共同解决、克服坏习惯。学生和家长能更好地面对所需改进之处,提出的方法和策略也更容易被接受。

在教学工作中,建立关系有三大法宝:

1.真心接纳

教师要去了解并且真心接纳学生、家长的现状,只有了解学生所处的环境以及心理发展需要,才能知晓这阶段孩子的表现和需求,从真正意义上接纳孩子;知晓家长现有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通过沟通,接纳现状。教师的眼里不再是“容不得沙子”,而是能够发自内心地接待孩子和家长的表现,并且实行帮助。

2.信任

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信任是最基本的条件,特别是对于学生。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信任大于自己对自己的信任,这是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建立的。同时,建立与家长间的信任,则让教师沟通工作事半功倍。

3.合理期待

教师对于学生、家长的期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通过了解学生的现状和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要求,树立一个意识:没有更坏就是更好。切忌提出高于学生实际水平的要求或是一些学生、家长完不成的目标。

三、在教学工作中的运用

1.全心倾听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练技术,要从倾听开始。从关注“情感”、了解“事实”到理解这件事件的“意图”。倾听在这时就显得十分重要。“倾听”不仅是用耳朵去感知说话者所讲的内容,同时也是用心去探索、发现,并作出反应,让对方感觉到你的真诚。“倾听”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一份理解。

例:有位低年级的老师走进班级,发现一个孩子坐在座位上生气流泪。她坐到学生旁边,搂着学生,学生不让,她就蹲过来面对孩子的脸,说:“某某,老师感觉你现在很愤怒哦。”(感受情绪)说完这句话后,再抱学生入怀,他就没那么抗拒了,拍着他肩膀问发生了什么(跟同桌玩铅笔盒不小心把同桌的铅笔盒摔坏了,另外一个孩子要他赔钱)(事实回放);老师就说“你跟明明玩,不是为了生气的对吧?现在我们来看看怎么能够化解这个问题”(帮助孩子道明意图)。

在这个事件中,教师的处理方式能够使得学生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知到老师是与他同在的,帮助他一起解决问题的那个人。

2.积极倾听的技巧

在倾听时,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关于态度与感受。努力去注意对方表达时带有的态度和感受,并适时地告诉对方你听到的感受以及你的态度。

(2)注意表达者语言背后的含义。倾听和复述时,不要消减对方所传递的信息,尽可能地去体会对方表达的感受,不停留在事实层面,有意识地思考对方想表达的真正含义,照顾到对方的感受。

(3)与对方共情但绝对不轻易做评价。不要以你自己的意见作为反馈,比如评价、同情、讲道理、分析、建议、命令或质疑。倾听的重点在于“听”,使得对方感觉到你是在倾听并且感受对方当下的想法。我们可以用以下的句式来做反馈:

您感到……

看起来您感到……

我听到您说……

3.发问的技巧

(1)发问是撬动思考的引擎。人的大脑像摄像机,而问题是按钮。一个人的发问决定了两个人互动的主要话题。发问可以促进对方思考。如:“你今天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对方一定会顺着问题设定的方向来回答问题。

(2)发问的两种基本类型。发问大致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封闭型问题,答案相对比较唯一,如:“你今天学习开心吗?”第二类是开放型问题,答案有不同的回答方式。如:“今天在学校里有什么好玩的事儿发生吗?在使用教练技术的过程中,多提开放型的问题大大有益。

(3)如何问出强有力问题?教师应该关注的是目标导向,而非问题导向。应该多问“什么”这类开放型问题,如:学生上课迟到,我们可以少问“为什么”,直接聚焦目标,如“你能采取什么措施?你希望达到什么状态?”

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中讲究艺术与技巧,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儿童只有在学校与家庭共同努力的情况下才能向着“全面发展”迈进,家庭与学校除了要提出同样的要求,保持行动上的一致,最重要的还需要有一致的信念。为了孩子的一切,学校、教师与家庭都需为之努力。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1+ 1≥2。

猜你喜欢

教练家长老师
犀利的机器人教练
贪玩教练
睡着了
家长请吃药Ⅱ
加油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犯错误找家长
六·一放假么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