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教学方法,助力数学教学工作高效开展

2020-12-03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太石镇太石小学马为民

青年心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长方体动手图形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太石镇太石小学 马为民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若是缺乏适当的教学方法,也就不可能实现教学的目的和任务,进而制约整个教学系统功能的发挥。可见,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应该是一个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我们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切入点。教师只有善于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才能让课堂教学更加明确、具体、有效、准确。

一、以兴趣引领课堂,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被誉为学习者最好的老师,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大重要因素。虽然学前阶段学生初步认识了一些数字,然而这些知识都比较琐碎,缺乏系统性。进入小学后,为了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就要选好切入的角度,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凝聚其注意力,使其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法点燃学生的好奇心。例如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长方体”时,为了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一几何体的特征,教师可以拿出一张纸,问学生:“若是不考虑纸的厚度,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呢?”学生联系之前学过的知识很容易得到答案“长方形”。教师:“那好,同学们现在看好了,老师要给你们变一个魔术。”随后,教师将众多的白纸堆积在一起形成了一本书,请小学生再次回答之前那个问题。这样,由旧知识平面图形“长方形”很自然地过渡到了新知识立体图形“长方体”,在“魔术”中初步完成了对课题的认知。

为了检验学生对“长方体”的认知,教师可以开展“眼力大比拼”的游戏。游戏作为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寓教于乐,无形之中渗透一些数学知识,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件上出示一张图,请学生去看一看、找一找,数一数其中一共有几个长方体,最先猜对的人老师可以奖励一件小礼品。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在这张图片中,有的学生不注意观察,很容易忽视一些如茶叶盒等小物品,少数了好几个长方体。

可见,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只要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在兴趣的引领下他们都愿意主动参与学习,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一节课下来自然收获满满。

二、以生活为本源教学,培养小学生实践能力

一切知识来源于生活,以生活为本源去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工作也就显得很有必要。特别是长期以来数学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教学的重心放在了对知识的传授,计算能力、考试技巧的训练上,导致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能力,一旦遇到一些综合性、灵活性的考查试题,就纷纷缴械投降。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增设一些动手实践的环节,调动学生的双手与大脑一起思考,勤动脑、勤动手,在大脑和双手的配合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强化他们的数学技能,进而逐渐地提升学生的实践素养。

例如: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变化的图形”时,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通过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对图形变化的感受,体会部分图形和完整图形的关系,并能够自主动手独立去剪出完整的图形。相比较之前的数学理论性学习,本课学习更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只有学会动手、乐于参与,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形成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展示生活中的一些优美图形,如建筑的设计、衣服的花案、食品的包装袋等,让大家感受到生活中丰富的图形元素,感受到图形之中蕴含的美。

随后,教师可以设置“大家一起来设计新衣服”的活动,鼓励学生以书中的示意图为线索,按照提示的方法去动手剪一剪,尝试着去“设计”一件新衣服。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按照“将纸对折、勾画图案、着手裁剪”的方法获得了最终的作品,通过观察发现:由于对折这一步骤,左边和右边的图形形状是对称的,学生也明白了只要画出图形的一半就可以得到完整的图形。在这样折一折、剪一剪、说一说的系列活动中,不仅仅训练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让学生初步感知到了什么是左右完全重合,获得了感性的认识。这样富有乐趣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感受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让学生对接下来的数学学习产生了期待的心理。

三、以文化增添课堂韵味,培养小学生文化素养

随着现在教学越来越开放,很多教学文化已经融入了学生的学习中。文化不仅仅展示了一个学科的发展史,其中更是蕴藏着丰富的德育价值。很多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名人都是数学家,例如柏拉图、达·芬奇,他们为了探求知识、探求真理孜孜不倦、艰苦卓绝,甚至不惜放弃自己的生命,这种可贵的科学精神和学习态度正是当代很多人所缺乏的。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小学阶段的数学文化,将文化渗透在每一节数学课堂之中,以文化增添课堂韵味,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思想的熏陶。

例如:教学乘法知识时,九九乘法表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基础,可以说是“得九九乘法口诀,乘法计算不在话下”,大多教师都会嘱咐学生一定要记牢这个口诀,掌握这项技能。有的学生则对这项神奇的“本领”产生了好奇:这是哪个伟大的人发明的?这个时候教师不妨来一个文化拓展教学,给学生普及一下九九乘法表是怎么来的。关于九九乘法表的具体发明者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汉代韩晏《韩诗外传》卷三讲了齐桓公专门设立会馆召集各种牛人这样的一个有趣故事,表现了齐桓公善于接受他人建议、珍惜人才的优秀品质,同时也从侧面证明了在春秋时期乘法表已被大众所熟知的历史事实,在当时九九乘法表被称作是“九九歌诀”,随后这一数学成果一直被继承到了现代,可见我国古人的智慧多么高啊!这样的历史故事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学习,让原本枯燥的数学课也变得更加有人文韵味。

除此之外,数学教学中的历史文化知识很多,例如教授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普及一些我国计时工具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古人是如何计时的、古代有哪些计时工具,这些有趣的历史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也让他们认识到了科技与时代的进步。再如在位置的确定、方向的辨别上,可以引入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引入关于指南针的一些文化资料来拓宽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作为一种辅助性教学资源,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兴趣、营造良好氛围,还能够起到攻克教学难点的作用。在这样高效的数学课堂中,学生打开了进入神奇数学世界的大门,在数学学习中发展自我、体验探索的乐趣,也推动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长方体动手图形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动脑动手轻松闯关
抓不变量巧解题
分图形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