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课堂里的真合作从理解开始
——以一次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借班上课的故事为例

2020-12-03青岛大学即墨实验学校张春笋

青年心理 2020年27期
关键词:罗马英语课堂文化

青岛大学即墨实验学校 张春笋

一、案例背景

国家《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学校要注重小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学会集体生活中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会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善于合作的示范者,即能出色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英语教育者和学生组共同合作,促成不同思维的碰撞与融合。英语课堂中真的合作还包师生对语言中蕴含的文化知识和彼此之间的文化背景的认同。这种真合作课堂,可以从三个维度的视角开始。首先,原生的合作即基于教师已有经历与教材之间的合作,这有助于形成对英语课堂的初步构想与设计;其次,教师要学会与学生身边的教育工作者之间密切合作,从而丰富教师本人对即将展开的教学的认识;最后,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合作,掌握学生目前已有的知识水平和他们的个性需求。基于这些因素以及学生所处的环境,进行对话、沟通,最终形成基于学生真实需求的真合作学习的目标。这种根据三个维度的合作的理解和认同,能够真正实现学生的合作学习方式和策略的改进与研究。而要实现能够促进学生真实生命成长的合作学习,就要让教师和学生理解对方及其文化背景。

二、案例描述

2019 年12 月,我受邀参与国培班一节英语示范课“Italy”的展示交流,学校是一所省外知名私立学校。本节课是对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学生对世界各国的初步学习基础上设计的。针对话题:交通方式、饮食、文化、著名建筑欣赏话题的基础上,以及学生品德与社会中关于意大利国家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是描述意大利的建筑比萨斜塔、美食PIZZA、水城威尼斯以及孩子耳熟能详的故事《匹诺曹》,了解相关图片、视频。阅读文本,能感受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培养一定的民族自信和跨文化意识;学生通过对加拿大、美国、中国等国家的地理、人文、建筑等有知识的掌握。本节课在前面的基础上学习表达关于国家描述的综合运用,分为读、写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自主合作阅读An interesting country:Italy,第二部分是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合作完成一张意大利的思维导图。主要的语言结构是…is interesting…You’ll…

为了解本班学生特点,做好知识储备和学情了解。课前该校教师带领我到达这个班级时,我被这里的孩子惊呆了,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大堆话想表达,个个跃跃欲试,原来这些孩子中的大部分都有出国的经历。基本上每个人都能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国外的传统文化具有学习的热情,因此课堂上教师根据这一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合作展示的机会。有一个班级中的佼佼者主动走过来,全程用英文表达了她本人已经做好了的展示的准备,是不是可以多给她一点表达机会和时间的意愿。由于她经常在众人面前演讲,当遇到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和全校领导及教师面前的展示机会,可想而知,她和她的学伴们,都是倍加期待的。

但是,班级中也有这样的情况,即虽然该校英语任课教师已经根据平日情况做好分组,在一群热闹得甚至按捺不住交流欲望的孩子中也存在问题学生。比如:我发现一个男孩子趴在桌子上,这个孩子叫Ben,我走过去问他原因时,他却始终没有抬头,后来他抬起头,用傻傻的表情“回答”我:班里没有学习小组肯接纳他。所以对他而言,上课是一件无所谓的事情,看着他一脸无奈的样子,我问他被安排在哪个组时,他漫不经心地用手点了一下,我就拉着他的手,找到了组长:“你们是不是少了队员呢?”组长告诉我他不属于这组,这样一连找了两组。最后,他才告诉我自己属于那个男生的组。那个组长向我明确表态:如果让他进来,他就不干组长了。因为这个孩子的父母是四川人,由于说话有口音,因此他总是被同学讥笑,班里的孩子都拒绝接纳他。了解到这个情况,我当即要求他们组务必带上他,看到我的坚决,组长让Ben 进了组,这给了这个“抬不起头”来的孩子一股新生的力量。接下来,轮到我的示范课堂时,我再次遇到他,看上去他已经做好充分准备,视线未曾离开过我。他的手每次都高举过头顶,积极参与到每一次问题的交流中。

为了彰显不同语言的魅力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我先示范用山东即墨方言说“你好”,然后用英语翻译方言所表达的意思。鼓励能听懂不同地方方言的学生用他们自己的方言表达对来自全国各地教师的问候。一石激起千层浪,好多孩子举手了,台下来自全国不同省份的听课教师都被吸引了。当我看到Ben 把手高高举起时,我把第一个展示机会交给了他。他首先谦逊地发问“Can I speak the language of Sichuan?”我很肯定地告诉他:“Of course!”当他很流利地说完一遍四川话时,我鼓励他再慢一点说,让大家都跟你学一学四川方言,他立刻很自信地又说了一遍,话音刚落,周围响起了掌声。

这个被忽略的孩子被一个文化问题与共鸣点燃,当全体师生的掌声响起,他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之后,Ben 举手最积极、回答声音最响亮、自信参与并且带动了组员全程投入。一个学生的积极回答,带来的是整个课堂的高昂与激情,同学们的在接下来的展示课上,合作展演、互动提问展示了宽松的自主学习课堂的自然样态。因为全体学生动起来了,学生的求知欲推动课堂新知屏幕式展开,最后几乎全部孩子都能够理解、表演并借助思维导图对罗马的建筑、文化、美食、运动、艺术等达成教学目标。同时,学生通过独立观察思考、同伴交流,提高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谈论中国与罗马文化的比较,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品读对话与鉴赏罗马鉴于,感受罗马古典智慧之美。这节合作学习课例的呈现和教学设计的规范给观摩学习的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在课堂结束后,我设计了一个心愿表达环节,让孩子们举起地球仪触摸地球,表达对世界各个角落的好奇,表达自己用世界眼、中国心拥抱世界,希望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祝愿,我回看合影时,发现Ben 非常自信地走到了舞台的中央托起了最大的地球仪。这节课让我明白,当我们从心底里想要理解一个人时,会让他得到尊重。作为教师,我们送给孩子的理解就是让他们拥有既有个性又不失传统风骨的中国人的信心,是他们可以与这个世界合作的理由。

三、案例剖析

(一)理解学生学习水平是灵活调适教学活动的前提

了解学生才能设计出适合他们的学习活动。以课前三分钟为例,期初的设计是全体学生观看罗马足球赛和罗马宣传片,猜测这个国家。了解学生学情后发现他们对这些西方国家非常了解,几乎大部分孩子去过很多个国家,因此他们有更多国家话题,因此课前影片播放改为“童眼看世界旅行见闻分享”,学生倾听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提问,学生从被动给予到主动获取和互动学习,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到主动获取者,合作学习体验立刻不同。

(二)合作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对不同文化背景学习者的接纳

语言作为一种文化象征,认同一个人操守的语言,就是对他成长经历的接纳。沟通就会容易发生,当人们真正愿意了解、学习属于每个人身上的语言时,意味着他能够用他的生命唱歌和表达,就是他最自信和熟悉的本土文化已经开始交流,这种文化才是一个人的自信源泉,继而让他去理解与接纳的身边的人,关心周围的一切。因此,英语课堂中的尊重应该从理解悦纳课堂内外操守不同方言的人开始,这一点需要教师提高敏感度,因为地区文化不同中国自古也有排斥外来的传统。且这种排斥通常是隐形的,只有当事人最痛苦并且不能到处哭诉。

(三)教师、教材和学生间深层对话有利于唤醒沉睡的文化

我执教的是一节“Italy”的报刊阅读课,通过与学生开展基于文化展示的多层次、多纬度、多时间、多空间对话,进行中西和古今文化的比对,让文化穿越时代、引领发展。儿童对于阅读内容和阅读的深度思考最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因此,作为教师将备课过程视为是一个不断与自己对话、不断与不同的自我交流,进行相关文献查阅,站在历史高度进行中国和意大利的古今文化发展史上进行横向观察和纵向比对。更能让学生了解“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将要去哪里。”

四、教师应具备引领学生学会文本的深层对话的意识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经验入手,直奔“国家”主题,通过旧知和不同类型描述国家的单词复习,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对前置知识进行复现,为后面学生的流利表达做铺垫。本文引领学生先了解“有趣的罗马”,通过对到罗马的人文、历史、地理和生活风俗人情了解以后让学生深刻体味到“罗马的有趣”,这也是对外来文化的了解和悦纳过程。

总之,基于合作学习的备课、上课过程是一部爱的交响曲的演奏练习,只有教师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灵,才会带动一群孩子学会真合作,因为合作学习的动力还是隐藏于对不同文化故事的好奇。

猜你喜欢

罗马英语课堂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摭谈初中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策略
我的英语课堂经历
小罗马
谁远谁近?
英语课堂中语用学委婉语的使用研究
阳光房
英语课堂常用语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