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数学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2020-12-03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太山庙小学李树军

青年心理 2020年27期
关键词:情境数学教师

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太山庙小学 李树军

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教学内容主要将教学大纲作为依据,将教材内容作为依托,相对枯燥乏味。而小学生年纪较小,受身心发展特点影响,难以对教师讲授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互联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在一起,学习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学生学习热情能够在较大程度上被调动,教师所承受的教学负担也会有所减轻,进而使课堂教学更具生机与活力,在运用“互联网+数学教育”时,教师也需注意在模式上的创新。

一、使学生实现“由听到做”的转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互联网的运用,能够使学生由原本的听数学逐渐向做数学转变,增强了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能够和教师一同发现知识和探索知识,了解数学知识产生的具体过程。数学学习不是被动吸收以及反复练习,因此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需做好心态上的调整,运用原有知识与经验,尝试解决遇到的新问题,学生只有在活动中学得,才能将其纳入原有知识体系当中,进而使学习到的知识更具有效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构建,为学生进行知识比较和吸收创造空间,在这种情况下,更有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掌握,进而使学生真正实现对知识的掌握。例如:在学习“加减法”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在互联网中为学生设置分苹果的情境,然后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实验,这种方式能够使情境以动态方式呈现,也能使学生在动态状态下对问题进行计算。在计算时,学生只需点击鼠标对苹果进行划分,在此过程中,能够增强学生在问题探索中的参与度,由原本“听”数学到 “做”数学转变,进而使数学学习获得更好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程改革过程中,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因此,研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中有重要地位。研究性学习重点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体验,将问题当作教学载体,然后构建和科学研究比较相似的途径,或者是相应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综合运用收集、分析以及处理信息的方式体验、感受知识产生的整体过程,更好地认识社会,同时也能学会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这种方式与传统方式相比,开放、探究、实践以及自主特点更明显。首先,在互联网中能够为教师提供比较丰富的进行数学研究的课题,使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能够突破时空上的限制。其次,数学研究在具体实施时会向着开放性方向发展,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应注重对事物的观察,进而在学习中自主提出问题,设置具体研究步骤,并且对研究方法进行优化,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对问题进行探索。例如:在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在网络中,学生可以自主查找组合图形,然后根据教师讲授的方法对不同组合图形的面积进行计算。互联网的使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学生对问题获取、分析、加工以及处理的能力。因此互联网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有较大帮助,可以在研究性问题中进行广泛运用,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均会得到较好发展。

三、运用互联网探索交流

当前互联网中的信息丰富,并且在进行信息交流时速度也比较快,有很多人每天都会在互联网中进行学习与交流。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收集学习素材,然后对素材进行分析、对比与研究,综合运用实验、类比、观察、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最后对问题进行综合与归纳,实现对问题的有效重建。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转变,教师不再是学生信息获取的主要来源,其主要作用在于对学生实施引导,学生成了整个学习过程的探索者,是整个数学教学活动当中的主体。以“统计”知识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中搜索和统计有关的数据。在收集时,学生可以将自身兴趣爱好作为导向,发挥能动性,学习统计方法和计算形式。又如在学习“立体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互联网中查找相关资料,并且对资料进行分析、应用与处理,进而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在主页上进行浏览,也可以使用E-mail 进行沟通和交流,创建聊天室,可以实现与多媒体之间的同步,构建虚拟教室。除此之外,可以让专家或者是教师提供远程帮助,或者是学生在沟通和交流中共同解决复杂问题。在互联网积极影响下,合作学习整个过程会更加便利,使教学更具个性化,能够满足不同方面的需要,进而获得更为明显教学效果,发挥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辅助作用。

四、利用互联网进行练习和评价

为了对学生学习情况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一段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实施自我评价,在此过程中可以运用练习方式,当学生在练习中的正确率比较高时,系统便会自动称赞学生,然后进入下一步的练习中。这种情况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能动意识会被调动起来。一些数学学习水平比较高的学生,能够实现提前学习。当学生在练习时未能完成练习内容,未达到应有的准确率之后,计算机会发出再试试、再努力等鼓励性的语言,帮助学生增强在解决问题时的自信心,在再次答题中,学生会更认真地作答,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对互联网的优势和便利进行深入挖掘,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在良好氛围驱使下提高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如“长方体”知识是小学阶段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会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为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设置和长方体的相关问题。在设置时保证问题有一定梯度性,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循序渐进。同时为了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感觉到趣味性,对解答问题有更加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将问题设置成闯关游戏的形式,第一关主要是对基础性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第二关主要是对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考查。在练习中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给出的教学反馈,而学生也会对自身的学习水平有更明确的认识,进而在今后学习中更具有方向性。

五、利用互联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过程中,教师需对学生进行引导,将网络中的丰富数学素材作为依据,使学生以具体化的方式对数学问题进行构思。对于小学生来讲,运算能力的形成会对其今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的“数感”的培养。互联网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网络资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网络资源作用的发挥,如在学习“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个部分内容时,学生刚刚接触小数知识会感觉到比较陌生,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授小数加减法计算时的规律,即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齐横线下的数上点上小数点。为了强化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可以将问题运用情境的方式展现。超市中往往会标出价格,而且很多价格都有小数点,这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列举一个问题:小明在超市中买了一包薯片花了3.5 元、一袋盐花了1.2 元,妈妈给了他5 元钱,问小明还能剩下多少钱?在设置完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为学生展示超市购物的情境,使学生在观看中形成一种情景感,将自身带入情境中,减少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的抵触情绪。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了解在计算剩下多少钱时,需从原本有多少钱和花了多少钱进行思考,计算时需使用原本妈妈给的钱,减去在超市中花掉的钱,并为学生展示具体运算过程。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教学内容以更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也能使学生在情境中受到思维方面引导,了解在计算这类问题时的思维方式,在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时,借鉴问题解决方法。总体来讲,互联网的运用,不仅能够使抽象知识形象化,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也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因此教师需将互联网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

总之,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数学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使小学数学更具生机、活力,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能力的形成,也有利于教师在工作中注重实践与总结,进而在今后教学中不断对完善自己。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将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和主要教学内容视为教学依据,使教学模式得以不断创新、完善,进而使数学教学获得更好效果。

猜你喜欢

情境数学教师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圆我教师梦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