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初中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2020-12-03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四中学

青年心理 2020年27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美术创作

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四中学 陈 玉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结合传统文化进行教学,宣传传统文化,一方面这是作为教师的职责,另一方面对于美术教学而言,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美术是典型的艺术类学科,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美术知识,赏析美术作品,也有利于学生传承传统文化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所以,教师要认识到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从学生的习惯和实际情况入手,分析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传统文化和美术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更多的学生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同时也提升其传统文化素养。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的意义分析

(一)丰富学生的文化视野,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不少学生在学习美术的时候,更喜欢国外的美术作品和相关历史知识,对于中国的美术却不甚热衷,这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无法让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进行美术知识的学习。所以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将传统文化和美术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我国的传统美术,可以促使学生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激起学生学习传统美术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民族归属感。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很多传统文化在今天依然有着很高的价值,其中不乏有大量的传统美术知识,将这些知识融入美术课堂,指导学生走进传统美术的世界,认识到和西方传统美术相比,我国传统美术所具备的独特魅力,接受多元化的美术作品创作形式,可以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所以初中美术课堂中,教师有必要运用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批判继承传统文化

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教师一项重要的职责,也是学生身心发展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将初中美术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可以指导学生形成更科学的审美理念,指导学生通过批判和继承的方式对待传统文化,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赋予传统文化时代的意义,才会让传统文化在今天焕发生机,拥有存在的价值。初中学生的价值观正处于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美术课堂中,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正确的审美观念对待周围的所有事物。因此初中美术课堂中,教师要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学生的审美思想,指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审美观念,提升学生文化鉴赏水平,一方面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价值,另一方面也能够辩证统一地看待所有传统文化,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的继承,这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意义深远。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

(一)教师要提高认识

在初中美术课堂中进行美术知识和传统文化的结合。首先,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对这项工作形成客观的认知,尤其是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教师只有在内心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才会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两种知识的融合。所以对于初中美术教师而言,首先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形成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能够根据我国教育部门与新课改提出的要求,从纷繁复杂的传统文化中挖掘美术元素,再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能力,将挖掘出来的传统美术知识和美术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将丰富多彩的传统美术知识呈现在学生眼前。其次,美术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经过了小学阶段的学习,加上自身身体机能的发育,已经开始重视自我意识,有着自己的审美习惯和兴趣爱好,这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供学生所感兴趣的知识,从而引起学生的关注,否则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再次,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中国传统文化数量繁多,存在的形式各种各样,层次高低不齐,教师要有能力进行传统文化的识别和甄选,选出具备教学价值的传统美术知识,将其与美术课堂中的知识进行融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美术素养,强化自己的传统文化意识,拥有更强的传统文化学习能力,才会有能力进行教学,进而有效地将传统美术知识与现代美术课堂进行有机结合,让传统美术知识更好地作用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引导学生体验传统文化

美术艺术在很早就出现,我国历史上曾经涌现出很多美术大家,他们在美术领域有着很高的造诣,其具备的精神和创作出来的作品,在今天依然具备极高的学习价值,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正确观念的养成、身心健康发展而言意义深远。所以,初中美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体验传统文化,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传统美术作品和历史上的美术大家,让学生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所表达的情感以及其中的创作技巧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美术,发现其中的魅力,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经典的传统美术作品,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等设备,和学生一起观赏这幅作品,分析图中每个人物,每个风景,感受这些人物的所思所想,进一步走进作者的内心,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画中,发现传统美术独有的美,能够爱上传统美术,成为传统美术的继承者和发扬者,让我国传统美术的创作可以后继有人,另外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渗透美术历史,感知文化经典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美术历史属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重要的文化知识,是学生美术学习的重要资源。在美术课堂中,教师要结合美术传统知识,让学生认识美术经典,促使学生感受每一幅美术作品创作的过程,明白在今天能够看到各种创作,与历史上美术大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也与整个中国的发展有关,让学生见识我国传统美术发展过程,有利于让学生从内心认可中国传统美术,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也有利于让中国传统美术更全面地走向世界。初中美术教师要在备课阶段找出和本节课有关联的传统美术知识,在课堂中进行针对性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传统美术知识,还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完成美术作品的创作,在下节课进行作品的交流和共享,以多元化的方式指导学生了解传统美术知识,感知文化经典。

(四)引导学生创作有关于传统文化的美术作品

美术学习中,有对知识的学习,也有对创作技术的学习,所以教师将传统美术知识融入到初中美术课堂中时,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传统的美术知识,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传统美术作品的创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只有进行具体的实践,才会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才能真正将学生培养成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人。比如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各地独具特色的窗花,指导学生剪出不同主题的窗花作品,让学生走进剪纸艺术,掌握一门剪纸技艺,在动手创作中,感受窗花的魅力,发现传统美术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等。在教学中,教师要耐心认真,指导每个学生学习窗花的创作方法,让学生开动脑筋进行窗花创作,剪出各种形状、不同主题的窗花作品,然后在课堂中进行展示,教师做总结,指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客观地认识我国传统的窗花艺术。

(五)运用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初中美术课堂中,学生的审美情趣很关键,教师将传统文化与美术课堂进行结合时,要关注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将传统知识和美术知识结合起来,以灵活的方式进行知识呈现,引起学生的关注,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进行。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各种传统美术作品,比如剪纸艺术作品、手工艺术作品、建筑艺术作品、陶瓷艺术作品等,将这些作品的图片或制作视频,制作成PPT,在课堂中让学生欣赏,学生欣赏的时候教师要进行合理干预,介绍每种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这些作品所包含的知识、内涵与价值,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另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下关注美术作品,比如在报刊上、杂志上等,将自己喜欢的传统美术作品剪下来,制作成日记,并且在日记中简单介绍这种美术作品,定期在课堂中和同学们分享。教师也要每周或者半个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批阅,了解学生对传统美术的搜集情况与喜爱程度,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来调整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实现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的高质量的融合,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结语

总而言之,本文主要从教师要提高认识、引导学生体验传统文化、渗透美术历史,感知文化经典、引导学生创作有关于传统文化的美术作品、运用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如何将初中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效融合,以进一步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质量。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美术创作
美术篇
《一墙之隔》创作谈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