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有效的师生互动立足音乐课堂

2020-12-0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实验小学闵红珍

青年心理 2020年27期
关键词:音乐课师生音乐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实验小学 闵红珍

一、师生互动的现象分析

《音乐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特别提到:“音乐教学要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基础上,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交流。”可见,音乐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极为重要,它能高质量地培养学生的独立创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且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很多的音乐技能和理论知识,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很多音乐教师并未对此有足够的理解和重视。

(一)热闹的课堂活动≠有效互动

我们常常会在音乐课堂上看到以下现象:课堂伊始,教师按照教案中设计好的导入环节,随着音乐声响起带领学生一起律动,此时的教室里气氛立马热闹起来,低年级学生绝大部分会跟着一起动起来,然而中高年级学生可就不那么配合了,一部分确实在认真跟着老师律动,可有一部分本来课堂上就不太活跃、较被动的学生会觉得不好意思,干脆不参与,做别的事,甚至另有一部分学生趁机开始嬉笑玩耍、胡乱舞动。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真正参与的学生屈指可数,我认为以上情况主要是课堂缺乏互动学习规则所导致的,真正的有效互动需要教师的经验积累和精心组织。

(二)简单无价值的问答≠有效互动

课堂教学环节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也应该是这样的。高质量的巧妙问答,不仅能承上启下,对课堂进程起到推动作用,同时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而在课堂中,一些无价值的问答,只会拖延上课时间。比如新歌教学前,好多老师都会问:“想不想听一下?”“喜欢这首歌吗?”难道学生不想听不喜欢就不教了吗?可见这些问答对教学意义不大。

(三)过多的教学形式≠有效互动

如何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那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富有创意的教学形式。然而,教学形式要是过于花哨,反倒会忽略教学内容。一节四十分钟的音乐课,经常有教师安排了舞蹈、猜谜语、朗诵、情景剧、打击乐等形式丰富的多种活动,甚至一些和教学内容并无多大关联的活动也被强行塞进了课堂,这使得本应在课堂上真正要教学的音乐内容反而被忽视了。如此一来,即使师生之间互动起来了,学生感到开心、愉快了,然而音乐本身的独特魅力却得不到发挥,学生也无法真正获得对于音乐的审美体验。

(四)多种学科的综合≠有效互动

音乐课是一门渗透性很强的学科,多学科的综合,融会贯通地学习音乐,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开阔学习视野,激发学习兴趣。但教师不能为了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综合,而弱化音乐自身的特色,误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对其他学科知识的追求和探讨上去。我曾听过一位青年教师的研讨课,花了整整15 分钟时间在课堂引入环节给学生讲述祖国的大好河山。这位老师用学科综合的方式来讲授音乐相关的内容,当然也不是说不可以。但前提是要重点体现音乐的审美价值,保证音乐的主体地位,否则,就会失去了音乐课最本质的东西——种了别人的田地,荒了自己的家园,再多的互动也是徒劳!

二、有效的师生互动是怎样的

我认为要想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固然是离不开有效的师生互动,以及在课堂教学中建立教师和学生平等和谐的关系。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教学中关注的对象,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就需要我们教师必须用智慧、用心感悟、以实际行动去施教,去努力创设有效的师生互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师生互动不仅能增进师生思想交流的纽带,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还可以不断优化音乐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那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呢?

(一)课堂气氛要轻松和谐

首先,教师应该为学生创建一种相对轻松、愉快、平等的课堂氛围。曾听过特级教师黄美华老师执教的五年级音乐课《抓妈荷》,导入环节设计了在音乐中玩沙包的游戏,黄老师:“平时你们是怎么玩沙包的?”几位学生踊跃展示体育课上的玩沙包游戏,正当玩得开心时黄老师抓住时机顺势而行:音乐课上玩沙包就要跟着音乐走,你们来听一听音乐(歌曲《抓妈荷》伴奏音乐),一边听一边玩,看谁的动作跟音乐吻合?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合着音乐轻松愉快地玩起了沙包,紧接着黄老师又引导学生一三排绕着圆圈玩沙包,二四组原地玩,要求每段音乐可以变化一下动作。黄老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不断提高游戏的难度又不失音乐主体,学生开心地参与了活动又熟悉了音乐,为接下来的新歌学唱作了很好的铺垫。通过参与小游戏,课堂气氛轻松和谐了,学生兴趣高涨了,思维也跟着活跃起来了,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然会被有效地调动起来,学生的兴趣上来了,课堂的味儿就自然而然地吊起来了。同样“生成”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讲的是同一个道理,老师如果能抓住时机,巧妙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让课堂顺势而行,就必然会给课堂带来别有一番韵味的情趣与精彩。

(二)课堂提问需巧妙合理

音乐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互动活动。课堂提问如能设计得巧妙合理,必定能有效促进课堂教学。可见,课堂提问也是一门艺术。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做到在音乐课堂上巧妙合理提问呢?我认为,关键是教师必须要在课前精心设计好问题,并能够在课堂上机智灵活地提问。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以及引导者,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最为常见的方式之一就是通过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来引导。在学习一首歌曲前,如果教师把问题设计为:“这首歌好听吗?”很多低年级的学生就会机械地回答“好听”,一些中高年级的学生还可能会回答“不好听”,这样的问题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还可能让老师感到尴尬。如果换种问题设计:“通过欣赏,你觉得音乐描述了什么画面?你觉得音乐里面表现的是什么人物?他们在干什么?”如是歌曲的话还可以问:“你听了歌曲后有什么感受?”“歌曲在述说着怎样的情景故事?”等等,相信学生便会根据自己听到的音乐回答问题。总之,我们要抛弃为提问而提问的思想,把提问作为一门艺术来研究,它要有宽松的课堂氛围,有巧妙合理的课堂提问,有敢于质疑和提问的学生。

(三)课堂行为要有亲和力

马克思说过:“人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人的关系,你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必须是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新课标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关系是平等、双向、理解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交往应该是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首先,教师对学生要真诚,获得学生的信任。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该用各种方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并以身示范。面对犯错的孩子,也不要雷霆大作,给他们一点暗示或者一句关心鼓励的话,或许更能让孩子信服。如果孩子提出一些极有创意的设想,教师应该给予鼓励和赞扬,和他们一起探讨。其次,教师要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展示真实的自我,以诚感人,增强亲和力。如五年级歌曲《跳吧跳吧》教学中,在唱会歌曲的基础上,我会和学生手拉手边唱边舞。四年级歌曲《跳柴歌》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唱着歌欢乐地跳起了竹竿舞。一年级欣赏《狮王进行曲》时扮演狮王和学生一起音乐情景表演。师生间逐渐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关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定也更高了。

(四)有效的课堂讨论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讨论是在师生、生生合作互动中,从人与人之间情感碰撞,交融所产生的。一些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互动活动正是音乐课中能吸引孩子们的。由于学生的音乐喜好各不相同,具备的音乐素质参差不齐,他们对于音乐的感知精确度也有所差异,每个班级中总有一些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表现出不主动、不自信、不交往、不合作等缺乏合作精神的行为,如果教师缺乏正确引导必定使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比较差。出现这种情况,作为老师就应该努力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给学生创造有效的合作机会,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体会集体的力量,在合作讨论中学会与人交往的能力。如在六年级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一课中,在欣赏引子部分音乐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思考:引子部分由两个乐句构成,这两句在力度上有什么区别?作曲家这样创作的意图是什么?学生接下来围绕以上问题开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样既能够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又有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可见,有效的课堂讨论是一个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最佳时机。

音乐教学不仅追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共鸣,还强调这过程当中的情趣,因为只有充满情趣的课堂,才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并极大地促使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进而推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际关系的生成。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可见,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共同体验音乐的美妙是多么的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在环环相扣的学习指导中,我们要恰当地处理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充分发挥有效师生互动的优势,优化互动情境,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这样就能将师生互动的优势最终转化为教学优势。总而言之,作为音乐老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积累经验,努力让有效的师生互动立足于音乐课堂,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地爱上音乐课。

猜你喜欢

音乐课师生音乐
音乐课中集体舞教学的思考
喜欢的课
小学音乐课合唱训练现状及改进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师生讨论改病句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音乐
麻辣师生
众生相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