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段美的历程
——单元整体观照下的《燕子》教学设计与评析

2020-12-03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教学与教育科学研究室

青年心理 2020年36期
关键词:生灵语句燕子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教学与教育科学研究室 吴 庆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童年的阅读经验又是一个人的生命底色。

部编版教材以序列化的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双线组元,单元内课文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各有侧重,但又相互协同,整体推进。部编版语文三下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为“大自然中处处有可爱的生灵”,这一单元设置了几个语文要素,指向阅读层面的要素分别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和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指向习作层面的要素是,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由此不难看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既有丰富想象的要求,更有语言表达的要求。

本单元编排了《古诗三首》《燕子》《荷花》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昆虫备忘录》。从内容来看,选文都紧扣“可爱的生灵”这一人文主题,字里行间都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生灵的热切关注,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本单元的课文都出自名家之手,文章的描写细腻生动,画面感强,非常适合学生想象、涵咏、诵读,也利于学生用上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阅读方法进行学习,提升学生捕捉和体会优美生动语句的阅读能力,最终帮助学生养成喜欢阅读的好习惯,为其高年级的语文学习夯实基础。

以《燕子》一课为例,在学习作者描写燕子外形和活动的优美语句中穿插《古诗三首》和《昆虫备忘录》中对小生灵的相关描写内容,整体设计,前后引证,对比赏析,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达成“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这一语文要素,培养学生“发现美、品读美、表达美”的能力,也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

【教学流程】

板块一:解构短语,初步感受“印象美”

伶俐可爱的小燕子 剪刀似的尾巴 轻快有力的翅膀

烂漫无比的春天 旷亮无比的天空 波光粼粼的湖面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边读边想,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播放不同季节景物图片,看着图片,你还会用“(__)的(___)”来说说你看到的画面吗?

【简析】本单元语文要素重在指向“想象画面”和“体会语句”,文中有特点的短语很多,都具有鲜明的画面感。从词语入手,引导学生在自主发现中洞察构词规律,再利用文本语境归类迁移,感受语言的特质。通过想象画面,体会优美语句,体悟生动表达。

板块二:赏读语句,想象画面“发现美”

1.小动物在我们眼里是那样可爱有趣,在本单元里,我们也结识了很多小生灵,一起来看看文字中可爱的它们又是什么样的。

2.出示语句,朗读感知:

①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朗读诗句,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②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指名朗读,这是我们之前就认识的翠鸟。

③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指名朗读,你又看到了怎样的画?

3.想象画面,反复诵读第一自然段,感受语言美。

①现在你看到的已经不再是郑振铎笔下的燕子,而是飞到你眼前的燕子。

②当你经历一整个冬天的严寒,第一次看到了燕子,你将是怎样的兴奋。

③当你在百无聊赖之际,听到了燕子的第一次啼叫,像是在和你打招呼,你抬头一看,惊喜地发现是一只燕子。

【简析】本单元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从多个角度展现了大自然中生灵的可爱与美丽。本文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将活泼可爱的燕子描绘得栩栩如生,表现了它的伶俐和轻快,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让人身临其境,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作者用童趣的话语描写自然界的朋友,在童趣化的表达中抒发情感,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所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春色背景下的燕子形象。积累语言,在优美文字中想象生动而美好的画面,给予学生感官美的体验。

板块三:关联比照,情境“品读‘特别’美”

1.小动物那可爱的外形就让我们无比喜爱,那如何才能把自己的这份喜爱用语言表达出来呢?赏读几句描写小动物外形的句子。

2.想一想,这些句子有什么相同之处?

要点:这些句子都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对小动物最特别,最惹人喜爱的部位进行了细致描写,让动物形象栩栩如生。

3.你又发现有哪些不同之处吗?

要点:不同的小动物,写出了不一样的方面,有的着重颜色,有的描写形状,有的互相结合。

4.描写小动物需要观察它的特别之处,再用上准确生动的语言便能够描写得活灵活现。

【简析】通过赏读一系列描写小生灵的优美句子,想象营造出的美的画面等。带领孩子在品读中关注到这些语句表达中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进而发现同样的可爱却又有不同的特别之处,明察语言表达应关注“特别”,表达“特别”,进一步品味散文语言的洒脱和优美。

板块四:整合资源,对比“品读‘形式’美”

1.对比动态,品读语言形式美。

①课文中描写燕子动态的语句

②你感受到了什么?作家是怎么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燕子的伶俐可爱的呢?

要点:几个灵活的动作加上美丽的风景,构成了美妙的画面。

2.对比原文,品读语言形式美。

①出示《燕子》原文中描写燕子静态和动态的句子。

②你发现了什么不同?再读一读,体会不同语言表达的感觉。你喜欢哪一种?

指导生成:原文的句子读起来更有节奏,感觉更加轻快。

3.出示诗句,想象一下你看到的画面,和《燕子》的描写对比,你发现有没有相同之处?

①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②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要点:在描写小动物的时候都描写了一些景物,这样画面更加美妙。

【简析】“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是本单元的第二个语文要素。《燕子》一文妙在虽然没有出现一个“美”字,却给人字字有美、句句是美的感觉。教学中将课文与原文进行对比,燕子飞行姿态的对比,让学生徜徉在美妙的文字对比中。既培养审美情趣,又汲取文学名家的语言精华,让学生在品读中积累语言,习得能力。教学中有效整合本单元教学资源,通过交流优美语句,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画面,在想象中习得表达方法。感受只有将动物置于各种美景中,才能更好地呈现小生灵的活泼可爱。

板块五:图文映照,迁移运用“表达美”

1.仔细观察图片,选择其中一幅,抓住小动物的独特之处,选择适当的美丽景物穿插其间,再用优美的词句进行描写。

2.学生练写。交流评价。

要点:关注是否有用上学到的表达方法,画面是否描写清楚,语言是否生动优美。

课堂小结:我们身边的大自然到处都有优美的景物,我们既要学会发现身边的美,也要学会在文字中品读这份美,更要善于用学习到的文字来表达这种美。

3.拓展阅读:冯骥才《万物生灵》

【简析】教师借助鲜活的语境,探寻作者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链接生活,感悟生活,将习得的语言储备、积淀,运用于多维的生活中,将所获得的表达方法运用到后续学习中。进而激发学生对美的认识,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并尝试用习得的语言和方法来表达美,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获得积累和内化。培养学生“发现美、品读美、表达美”的能力。

【点评】“美”是散文共有的特点,语文课,学的是美的汉字、美的语言和美的艺术,课堂中教师带领孩子经历一段发现美、品读美和表达美的难忘历程。

在整体观照中“发现美”,在想象感悟中“品读美”,在实践体验中“创造美”。这样的阅读教学,就具有语文的专业特点;这样的语文课堂,就具有教学鲜明的成长性。教师只有真正地胸怀语文要素,巧妙地整合文本语境,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才能获得最大化生长。

猜你喜欢

生灵语句燕子
你听
燕子
天空
燕子叫
乞力马扎罗的生灵
燕子一家
基本算法语句
我喜欢
生灵记
作文语句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