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2020-12-03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文汇中学于式红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文汇中学 于式红
《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于2018 年被教育部通过,预示着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有了更新,“三全两高一大”正式替代之前的“三通两平台”,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环境也随之焕然一新。在很多学校的中学地理课堂中,出现了更先进的教学工具和相关设备,比如交互式电子白板和黑板、智慧教室互动黑板、教学APP 以及多元化的智慧教学软件等。另外人工智能技术在飞快发展,也渗入到教育领域,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更有效的辅助,尤其是人工智能教师、智慧教学平台、人工智能学伴等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典型产物,已经成为课堂中越来越重要的工具,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信息化环境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思想等也都有了全面的更新,不再选择灌输式教学,而是根据学生需求因材施教,让教育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课余时间学生实现自主预习、检测、反馈、课堂对话、沟通、实践、质疑、解惑、知识内化、课后复习、巩固、总结、反思等,这样的智慧教学模式有着极强的适应性,正在走入万千的初中地理课堂中,改变着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方式。
一、依据课标和学情,准备教学案,课前是重点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的课前阶段,教师任务发生变化,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进行无障碍的信息获取与交流,教师通过各种设备和手段为自身课前预习提供多元化、针对性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可以按照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差异化的指导,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随时与教师反馈,而教师可以跟踪学生的预习情况,基于学生的课前预习状况设置更科学的课堂教学方案。详细而言,信息化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课前阶段教师要进行的教学任务如下所示:
(一)认真研读课标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给教师明确了课程理念、目标、内容和教学建议。每节课之前先了解课标要求,然后全面剖析本节课的课本内容和其它相关的知识,明确教学设计的“课标内容要求和解读”等的详细信息。
(二)初步确定教学方案
明确本节课中的教学重难点,详细剖析教材。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能力等,确定可行而科学的教学目标,并且选择的教学目标要可评估,方便后期检验教学成绩,初步确定教学方案。教师要按照学生所在的年级阶段和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习得知识的内在规律等,设计灵活而又科学合理的学习任务与教学流程,且确定每个阶段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评价工具等,为教学工作的进行做好准备。
(三)发布预习资源包
基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案等,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源,比如微视频、各种图标、阅读材料、导学案、微客等,将其整理成数字化课前自主学习包,在平台中公开,供学生课前预习采用。
(四)收集预习学情
教师结合现代信息化方式,比如智能学习平台、智慧教学软件等,随时了解学生的课前预习状况,解答学生的疑问,为学生科学预习提供在线指导等,且教师还可以基于学生预习情况,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确保教学方案的针对性。
(五)准备课堂教学资源
教师基于课堂教学方案,进行课堂教学资源的准备,资源来源可以是多元化的,包括课本资料、课外读物、网络资源等,教师要基于教学目标,将所搜集到的资源制作成高质量数字化教学资源包,然后将其上传云端,后期还要根据学生预习状况、课堂情况等,对教学资源进行随时更新。
二、以综合素养的提升为目标,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课中是核心
信息化背景下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需求展开,在课堂中,教师的身份发生变化,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课堂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评价者等。教师需要进行学习情境的创设,及时提出学习问题,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了解学习情况,解答疑问,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点评与总结,指导学生完成知识内化等。详细而言,信息化环境中,初中地理课堂的课中阶段,教师要开展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创设情境,布置任务
确定学习目标: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将乡土地理资料和经典案例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将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方式有机融合在一起,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按照课标,提出问题;指导学生探究问题,展开活动,以自主探究或者合作的方式进行活动;对学生活动过程进行管理、引导与促进,指导学生提高活动质量,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大胆发言、敢于质疑等。
(二)释疑解惑,适度精讲
建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教师要进行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对于这块知识,进行适度精讲;给予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与时间,将课堂的主导地位还给学生;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或者有不同答案的时候要大胆发言,学生之间相互帮助;教师放低姿态,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教学要因材施教,力争让所有的学生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
(三)科学评价,讲究实效
教师的评价应该要多元化,多元化的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的积极作用。教师可以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了解学生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对能够应用科学方式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行动积极、态度热情的学生进行表扬,且及时纠正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态度消极的学生。在各种评价中,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反省自己,设置更科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对于教师而言,也可以指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四)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信息化环境下的初中地理课堂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地理思维,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课堂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熟练的地图技能,包括可以绘制地图,对地图进行详细而准确的解释,可以有效应用地图、地球仪等,有能力结合学习的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实现学生空间决策能力的循序提升;我们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地理思维方法的养成,可以将问题式、项目式学习作为基础,帮助学生地理思维方法的形成,即“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的地理思维;教师要关注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强化,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支持,争取定期带领学生进行地理实践,包括地理调查、地理考察、地理观察、地理参观等,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到地理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在地理实践中,强化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三、巩固、拓展与反馈,打破学习的时空界限,提升学习力,课后是关键
(一)合理布置作业
信息化环境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师要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和关怀,要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地理知识的教学,是为了学生自身发展。和传统地理课堂对比,信息化环境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有很多理解类、记忆类的知识学习要在课前课后进行。在课后阶段,教师要合理布置作业,应基于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情况来确定基础作业;通过人工智能教师、智能学伴,指导学生完成基础作业。另外教师还需要设置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参观、实验、调查、考察、设计制作等方式完成。不管何种作业,均是以提升学生认识地图的技能和地理空间思维能力为目的。
(二)及时评阅反馈
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初中地理课堂上,作业批阅反馈形式是多元的。教师要应用网络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国家性和地方性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提高作业批阅质量,包括第一时间进行作业的批阅与反馈,基于学情,差异化地对待每个学生。不管教师通过何种渠道批阅作业,均要端正态度,认真批改,认真对待每份作业,为学生的改进和提升带去针对性的建议,展开高质量的批阅反馈。
(三)发布复习资源包
教师要基于教学目标、课堂中学生学习情况,设计课后复习资源包且在平台中发布,供学生复习应用。复习资源包中,一般包括拓展阅读材料、课堂讲解纪录片段、重点习题讲解、复习方法指导等。教师要应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如此才能了解学生课后的复习情况,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复习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课后复习质量。
(四)主动提升自我综合素养
与传统教学模式对比,信息化环境下初中地理教学,在很多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动,如在教学工具方面出现了效率更高、类型丰富的教学软件,比较典型的有谷歌地球、北斗卫星地图、百度地图、AR 地理等,新时期地理教师要熟悉这些工具。另外地理教师还需要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问题式学习法等,且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能力,不断强化自我综合素养。
通过如上分析,可以发现,在人工智能学伴、人工智能教师、智能化学习平台、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库等走入初中地理课堂的今天,初中地理教学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教学模式中,有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主要放在课前课后进行,学情的收集和反馈、课中因材施教、课后基于学情展开针对性学习指导,成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