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学做合一”的劳技教学实效性探究

2020-12-03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陆慕实验小学吴大银

青年心理 2020年36期
关键词:劳技鞭炮皮影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陆慕实验小学 吴大银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阐明了劳动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关系,强调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但就目前形势而言,劳动教育的地位还是普遍存在被弱化的现象,部分学校劳动教育缺乏规划,逐渐被边缘化,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劳技教育专用经费短缺;必备的制作工具、专用场地等配备不齐;还有受“应试教育”影响,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和注重文化课分数的情况下,大部分教师不够重视劳技课,他们认为劳技课是花架子,学生上劳技课,参加劳动体验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加之部分家长也持否定态度,对孩子学习劳技课不支持,溺爱孩子,不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锻炼。当然还有一个关键因素:目前很多学校的劳技教师都不是科班出身,特别在农村学校,专职劳技教师更是严重缺口、都是一些语数英教师在兼任劳技课,缺乏劳技专业知识和技能素养。

针对以上形势,作为一线教师除了要从思想上改变劳动教育不重要的观念,最主要还应扎扎实实地从课堂教学入手,努力去更正传统的只讲不练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以营造“教学做合一”的课堂环境。“教学做合一”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之一,其实教学做是一件事,我们要在做上 教、做中学,做便是教,做也是学,做才是中心,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提高小学劳技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我有以下几点见解:

一、激趣启智,创设情景优化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造力的源泉,贝尔纳曾经说过:“创造力是无法教的,所谓的创造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被鼓励展现他们独特想法的机会,这样才能发展他们富有创造力的才能。”由此可见,教师要善于创设充满趣味性、直观性和创新性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试、敢做、敢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在劳技课中,情景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例如:在教《心锁环》一课时,教师穿上魔术师的服饰,伴随着动感的背景音乐,娴熟地表演了一个解九连环的魔术,通过这样的魔术情景演绎,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被激发起来。接着教师引出我们这节课的制作项目——做一个简单的益智玩具《心锁环》。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范作的部件——心环和锁环,来让学生尝试扣入,但学生不懂诀窍自然不会成功,而后教师在学生注目下快速、灵巧地解心锁环,学生感到不解之时,再引导他们要重点关注横杆、弯杆的环扣大小,心形环的内凸宽度等关键点。学生显得趣味很浓,人人都想马上动手尽快制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最后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微视频、操作演示等直观教学,顺利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学生都成功地制作出了心仪的作品。

二、学科融合,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大内容领域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也是学生实践活动的主体。将劳技课程与研究性学习有机地融合起来,可以丰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也能让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更有品质。

以劳技教材中的手工制作《做皮影》为例。对于皮影,学生不陌生但又不完全了解,就可以开展以“皮影”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首先,老师可以组织同学们了解皮影的制作材料,或上网,或查阅书籍,或请教他人,初步了解皮影是采用皮革为材料制成的,但为了便于制作,选用透明塑料片制作。其次深入探究皮影的制作方法,一般是画稿、拷贝、着色、罩漆、缝接,着色是皮影制作最关键的一步,必须根据不同的人物特点施以不同的色彩。着色时主要使用青、黄、红、黑、绿等一些颜料。本节课我们制作的皮影人物是“孙悟空”,我们正好选用红、黄、青、绿、黑五种颜色的油性记号笔来着色。最后由于皮影“孙悟空”的制作是肢解完成的,因此最后还需将“孙悟空”的身体各部位用脚钉连接关节点,并在背后装上吸管作为操纵杆。完工后的皮影“孙悟空”就可用于演出了。原本就充满乐趣的手工制作也会变得更加灵动。

当然,劳动与技术里的内容也不是每一个都要刻意地与研究性学习融合,因为很多项目本身就充满了研究,如家政里的编织、技术初步里的兔子灯等。不同的项目,不同的特点,指导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项目本身的特征进行融合。

三、口诀化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生是技术学习的主体,小学劳技课堂应该是富有探究性的课堂,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玩,学其实是为了更好地玩,玩也是为了更好地学。

例如在学习《编织——“鞭炮结”》一课,要求学生编织时应该按照同一个方向编织,这样制作出的鞭炮结才是圆边,在外形上更像鞭炮。但也有学生会顺时针编织一次,再逆时针编织一次,这样反复编织出来的鞭炮结外形是方的,就不像鞭炮了。怎样能让学生理解编织的顺序呢?其实只要让学生掌握“井”字形互套编结技能就行,同时这也是鞭炮结编织的最大难点。如果老师就是按照教授一步,学生照做一步,也许也能掌握好,但是这样的教学,学生缺乏了探究的乐趣。怎样让学生能简单、快速而又轻松地掌握编织鞭炮结的解法呢?我用了“口诀化解”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即以编制口诀的方式来帮助孩子记诵、化解难点。我课前创编了形象的口诀:“鞭炮结,真有趣,你来编,我来编;1 压2,2 压3,3 压4,4 穿1;慢慢拉,成井字,点火线,放中间;收收紧,往下编,要领不能忘。”在这样的口诀帮助下,学生们自主合作探究,伴随着音乐反复互套,编到八至十个结就完成了鞭炮结的制作。还有在《折纸盒》一课中也可以把几个重难点的地方编成口诀,如一开始的双正方形从“米”字变成双正方形时出示的口诀是:“峰线变谷线,像伞收一收。”又如,如何确定折边的宽度出示口诀是:“两点连一线,向前向后折。”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熟练地掌握了技能,完成了作品。

四、拓展延伸,提升劳动综合素养

很多老师会认为上完一堂劳技课后,学生完成了该堂课的作品制作就算完成了任务。他们往往会忽略课后的拓展与延伸,只单纯地教会了学生制作课堂上的特定作品,却不能真正地应用于生产、生活中,我想这并不是开展劳技课的本意。个人觉得劳技教学本来就是为生活服务的,既来源于生活,又要归根于生活。教师不仅仅要上好课,更要做好课堂与课后的衔接工作,让学生既会学习也会生活。

首先,教师要引领学生做一个有心人,重视挖掘校园内的劳动教育资源,就地取材,把从劳技课中掌握的基本技能真正运用于生活中。比如在学校的食堂围墙边,我们开辟了劳动拓展实践基地“一米植园”,同学们以年级为单位,承包了数片菜园,种了番茄、四季豆、辣椒、茄子、韭菜、青菜等蔬菜,都是由同学们负责管理,从播种、施肥、松土,一直到采摘、清洗、设摊买卖。在整个实践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孩子们的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精神,让他们能劳动、会劳动、爱劳动。学校操场北侧还设有两片小果园,种植枇杷、石榴、杨梅等果树,让学生了解各种果树的生长过程,给学生创造学习之外的另一种生活场景和实践场所。在学校的慕名楼底楼,有一间古色古香、别具特色的教室。推开厚重的木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实木操作台和四个展览区,操作台上放着各式各样的工具和材料,四个展览区逐一展示家乡陆慕的“御窑金砖”、“花边滴水”、蟋蟀盆、虾鳝笼、缂丝等传统工艺,这就是我校的劳动教育特色基地——“铭古坊”。在学校慕真楼二楼,我们还专门建立了一间操作实践工坊,轮到每周一次,每次一个小时的劳技创新社团活动开展得是如火如荼,这里存放了很多同学们平时收集到的废旧生活品,有易拉罐、塑料瓶、废旧报纸、布料等,在社团活动课上,老师启发学生能否赋予它们新的价值,通过动手实践,变废为宝,制作出一些生活日用品和艺术品。

其次还可以引导学生参加一些家庭和社区活动,做生活的小主人。如教《洗衣物》《洗茶具》《钉纽扣》《小小采购员》等课时,教师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教会学生掌握这些基本劳动技能,同时还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尝试着去洗衣、买菜、做饭、洗碗,能替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不仅培养了学生从事简单家务劳动的能力,而且激发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更能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欢乐,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付出。

总之,坚持劳动技术教育是顺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大势所向,是学生健康成长和提升劳动素养的必要途径,学校必须发挥劳动教育课程的主渠道作用。而提高劳技课堂效率更是当务之急,只要我们认清形势,共同努力打造适合劳技课堂的大环境,认真研究和运用新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劳技学科的“教学做合一”特点,就一定能培养出更多的二十一世纪创新人才。

猜你喜欢

劳技鞭炮皮影
“人本”思想在小学劳技培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月光皮影
不老的皮影
劳动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应用
论小学劳技剪纸课创新能力的培养
皮影的来历
小鞭炮
制作纸鞭炮
小鞭炮
红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