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即兴表演对历史解释素养培养的应用
——以部编版教材七上《三国鼎立》一课为例

2020-12-03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

青年心理 2020年36期
关键词:课本剧史料曹操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 马 聪

即兴表演是指不依据剧本或事先未经排练而临时进行的表演,多见于戏剧、舞蹈或音乐等领域。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现阶段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形式多为课本剧表演,即事先依据历史史实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编写,然后让学生排练,最后在历史课堂上以表演的形式展示。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在事先有所准备的课本剧表演环节中常常会出现即兴表演,或是由于突然间忘记台词动作,或是因为临时有感而发,学生即兴发挥了台词动作。其实这些表面看似“即兴”的背后,实际上包含着“揣摩”,这往往来自于学生自身对该历史事件的分析评判,直观地体现了其历史解释这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而并非是教师或现成课本剧“强加”给学生的观点看法。因此即兴表演对初中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其中“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和方法”。本文以部编版教材七上第16 课《三国鼎立》为例,谈一谈即兴表演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解释素养培养的应用。

一、给足史料,创设情境

“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绝不是简单地接受现成的答案和结论,而是需要老师通过引入典型的、有说服力的史料,创设历史情境”。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即兴表演万不可是无米之炊,一定要让学生有“料”可依,有境可演,有话可说。除了学生自身的历史知识和教材知识之外,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辅助尽可能地多给一些相关史料,来帮助学生创设历史情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史实,尽快进入当时情境。

《三国鼎立》一课中的官渡之战,教科书简单讲述了曹操和袁绍作战的经过,但学生对这场战争结局的原因不甚了解,即兴表演无从下手,对白空洞。这就需要教师补充相关史料,还原当时的历史情境。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曹操赤脚迎许攸图》、沮授对袁绍的多次劝谏、曹操和袁绍当时实力的对比等史料,做好战争前背景的铺垫和战争中经过的补充,使得学生能够更深入了解官渡之战;再配以激昂壮烈的音乐、战场上相互厮杀的激烈画面,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时两军对弈的紧张场面,更快更好地进入角色,发挥起来更加游刃有余。

再如赤壁之战,教科书描述精简,谈不上生动,这就造成学生的即兴表演生硬干涩。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增加罗贯中《三国演义》的章回体目录配以相关的连环画或影视剧片段,这样既贴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又拉近了学生和历史的距离,激发了历史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学生就打开了话匣子,有部分同学对其中著名的经典对话更是信手拈来,侃侃而谈,演得活灵活现。

二、即兴表演,再述史实

即兴表演的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再次描述和解释历史史实的过程。在即兴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会调动各种感官,根据获得的相关史料,去琢磨内容,组织推敲语言动作进行表演,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会带入角色去体会当时人物的行为和情感,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历史事件真实的过程,形成理性的思考。同时在即兴表演中同学之间相互配合,合作学习、共同进步,提升了语言表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官渡之战中学生塑造了曹操、袁绍、许攸和士兵等几个角色,重现了当时袁绍刚愎自用,而曹操深夜迎许攸,听取其意见火烧乌巢,最终取得胜利的历史事件经过。又如在赤壁之战中,学生扮演了曹操、周瑜、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等一系列人物的形象,创作了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赤壁等一系列的环环相扣的即兴表演。在即兴表演的过程中同学们依据相关的史料,结合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来设计对话和动作,相互默契配合,彼此之间通过眼神、肢体、语言等方式进行提示,简单再现了当时历史事件经过。

值得注意的是,两次战争之中学生塑造了截然不同的曹操的形象。官渡之战中曹操的扮演者展现给大家的是一副求贤若渴、足智多谋的“正面”面孔,然而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的扮演者所呈现出来的却是一个骄傲自负、求胜心切,最后落荒而逃的“落魄”形象。对同一个历史人物在前后不同历史事件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截然不同,由此可见“历史学科的一个关键特点即在于不能局限于纯粹和精确的记述,而必须赋予事件以一种意义,并对事件的前因后果予以解释说明”。

这两个正反不同的形象正是学生在即兴表演的过程中将历史人物带入当时的历史情境下进行理性客观地分析所呈现出来的。

三、理性分析,客观评判

即兴表演是历史教学的形式之一,它能够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有效地推动历史教学的进展,但是它始终是手段,而并非是目的。历史课堂在即兴表演后留下的不能只是热热闹闹的表演氛围,即兴表演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即兴表演除了需要演之外,更需要悟和评,也就是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客观评判。历史课堂教学中即兴表演的主体是学生无疑,然而初中生由于自身知识水平的有限、学习纪律的自觉性不高、以形象性思维为主等局限性的限制,在整个即兴 表演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的引领和指导。

在赤壁之战的即兴表演中,由于学生对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很熟悉,如果一一呈现,时间不够用,也会造成叙事太多情节混乱,这时教师需要引导同学们进行适当的删减,来突出重点,使得整个的即兴表演故事连贯,主线突出。另外受《三国演义》小说或是电视剧的影响,同学们演的赤壁之战的相关情节生动有趣,整个过程表演精彩,看客开心,氛围热烈,但是这只是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空热闹,教师需要在表演后及时点评:刚才同学们的部分即兴表演是否是真实客观存在的历史史实?其实学生们即兴表演的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借东风等相关内容均未见正式史书的记载,其真实性是存在质疑的。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的,而且一定是要建立在客观真实的史料中的理性分析,客观评价,因此教师要着重点明区分传记、影视、小说等史料的价值,引导同学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解释。

又如对曹操这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在两次即兴表演中学生塑造了不同形象的曹操,在这一过程之中学生的心中已经粗略有了一些想法观点,再结合之前同学们接触的相关小说或者影视作品,深入探讨: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教师需要合理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进行理性评价,将历史人物放到当时的历史事件中去,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进行客观的评价,提升学生历史素养能力。

四、结合实际,科学应用

即兴表演这种历史教学形式相较于课本剧表演而言更加的灵活轻松,它弥补了课本剧表演前期准备时间长、师生任务重、表演痕迹重等不足,更能够直观展现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解释素养等能力。但是这一教学形式相较于课本剧表演这一主流成熟的历史教学形式而言,目前还不太成熟,对师生的能力要求高,尤其是学生。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逐步过渡的重要阶段,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就要求教师在今后的历史教学过程中,以史料为基础,创设历史情境,深入挖掘即兴表演等多种历史教学形式,再述历史,以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理性分析,客观评价。因此教师在选择即兴表演这一教学手段时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遵从以下的原则,科学地应用。

(一)科学性原则

在即兴表演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学生不了解相关史实而错误地演绎历史事件或者为了演出的效果而故意歪曲历史事实的现象,这需要教师及时纠正,遵从历史学科的科学性原则。同时在即兴表演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提升学生鉴别史料的能力,正确区分正史和影视小说,在真实的史料基础之上进行科学的历史解释。

(二)适度性原则

教师应结合具体学情,考虑实际的教学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适合的历史课堂教学环境中选取合适的历史事件采用即兴表演的教学形式,整节历史课中一到两次为宜,时间控制在5 分钟之内,既不要拖得又乱又长,又不要只是形式主义的一演而过。

(三)可操作性原则

即兴表演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确定的状况,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预设,给出的即兴表演课题要具有可操作性。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给足相关的史料,及时地给予指导,进行表扬和指出问题,完善每一个环节,做到心中有数,掌控全局,使得即兴表演能够顺利进行,以促进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猜你喜欢

课本剧史料曹操
心动杀人
心动杀人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史料二则
山鸡舞镜
探究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课本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