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教育谈机电行业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
2020-12-03江苏省灌南中等专业学校贾洪凯
江苏省灌南中等专业学校 周 涛 贾洪凯
现代学徒制下的高职教育,尤其是机电类专业,将专业实践与知识教育紧密融合,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一步。以此为契机,高职院校应当抓住机遇勇敢迎接挑战,进一步落实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要求,积极培养新时代人才,在体现专业精神的同时融入当地教育特色。通过机电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试行计划,切实提高和落实相关人才培养精神,切实推进我国现代化人才培养步伐。
一、人才培养背景
机电行业的一体化教育体系发展到今天,已经完全独立,成为了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的独立学科。机电技术是综合的技术种类,是由多个科学技术种类相融合的产物。机电专业学徒制下培养的学生要求相对比较高,对学生的思维、社交能力都有要求,需要学生具有国际化的思维,并且富有团队合作精神。具体来说,要实现国际化就要求精通一种外语语种,在掌握相关理论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对机电设备有实践操作能力。
(一)机电专业特点
第一,专业性和应用性较强。要求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强,甚至要强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因此,在教学中更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新时代教育的要求,旨在培养优质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
第二,机电专业的就业前途较好,就业的范围选择较多。
第三,机电专业的就业适用范围广,但是对于技术具有依赖性。在具体工作中,要有足够的实践经验作为支撑。
(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问题
1.培养目标设置不合理
无法达成实效的培养目标一般都定得比较高,不切实际,目标设定的范围也比较宽泛。比如,“培养专业的专门技术人才”这样的字眼,就比较宽泛,甚至有点泛泛而谈,并没有实际可操控性。并且在该培养目标下,所培养的内容也很多,涉猎范围很广泛,这也是不切实际的要求,与机电专业的实践性相违背,并不能培养出统一的、符合计划要求的人才,也不符合社会行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
2.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陈旧
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缺乏更新,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教学体系比较传统,缺乏创新思维下的现代化课程建设模式思维,没有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学网络。此外,教学内容对实践环节的忽略程度已经严重与机电专业的宗旨相违背。课程内容还是以理论传授为主,并不符合机电专业的就业前景设定。一方面,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所以实践课程实行起来并不容易;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并不能提供长期、有效的学生教学实践基地。
二、学徒制下机电人才培养建议
学徒制是地方政府和院校共同重视的学制规则,本文从职业教育的角度出发,探索现代化学制下的人才培养注意事项,分析院校职业教育的侧重点。
(一)校企共建,完善学徒制育人制度
“双主体”学徒制是现代学徒制运用的主要教学模式,“双主体”即院校和企业,通过校企共建实现机电专业知识合理化、系统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了解就业相关情况。校企共建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企业和社会所需的机电一体化实用型新型人才”,建设符合现代化发展的高层次人才。校企“双主体”的学徒制主要的教学内容涵盖领域较广,最基本、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学徒管理的相关机构,确定学校和企业最佳的合作模式,并且对于各项章程以及签订的合同要严格规范和遵守。不同于传统校企合作中企业作为“次主体”,在当代学制下的校企合作是“双主体”模式,即学校和企业的地位平等、不分主次,在整个人才培养计划中,学校和企业的参与度相同,参与深度和广度都一视同仁。通过“双主体”模式,可以为机电专业培养更多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业人才。“双主体”是切实可行的育人模式,为未来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更多的发展可能性。
(二)加强校企招生招工一体化
一体化的工作内容,为实现校企招生招工的现代化学徒制提供了基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所谓万事开头难,所以人才的培养要从源头抓。在招生、招工的工作中也要有所甄别、有所取舍,对于素质较高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要通过其他方面整体考虑,对其综合素质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不遗漏任何一个可改造的学生。知识储备和动手实操能力是现代化学制下培养人才的重要考虑因素。在此基础上,必须成立校企联合的招生组织,加大宣传和推广,并且注册学籍和签订劳动合同的环节要格外重视。
(三)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现代学徒制下的人才培养,要严格依据社会需要和企业要求。当代的机电专业,对专业性和应用性的要求较高,要求学生必须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甚至要求实践能力要强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因此,在人才培养环节中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新时代人才教育的要求。培养优质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一直是学校培养目标。在完善教学体制和“双主体”的校企共建的基础上,规范基本课程,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教学方法和模式缺乏现代化建设思维,也没有形成有针对性的新型教学脉络。此外,教学内容对实践的忽略程度也严重与机电专业的宗旨相违背,课程内容还是以理论传授为主,并不符合机电专业的就业前景设定。因此,需要注入新鲜的学习机制血液,将学徒工作纳入考核,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学生动手创造,形成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四)教师队伍的建设
以提高专业水平、优化学科模式结构为基础前提,建设创新型的教师人才队伍势在必行。机电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般都比较高,并且和实际情况有很大出入,教学目标往往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一般来说,机电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设定比较宽泛,缺乏实际可操控性。并且在该培养目标下,所涵盖的内容很多,教师要涉猎的知识范围也非常广泛,这是不切实际的要求,这样会导致教师的专业性缺乏,不符合现代化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打造创新型的教师团队成为了高校建设的重点工作,坚持“科学谋划、重点明确、统筹协调发展”的方针,制订现代学徒制和双导师的管理办法,合理运用计算机新媒体技术为教学服务。培养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引进更高端的教学方法,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国际化的人才队伍,建设符合新时期教学要求的高质量师资队伍。
(五)完善学徒制“双主体”管理制度
新学徒制下的“双主体”模式,是指学校和企业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参与度保持平等,两者不分主次,双方对于学生培养计划的重要性持同等地位。通过“双主体”模式,可以为机电专业培养出更多实践能力强、专业素质较高的高层次专业化人才。校企共建的新模式——“双主体”是切实可行的育人模式,为未来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可能性。但是,“双主体”模式的顺利开展需要很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制约,其中包括学徒和学生的教学管理、时间管理、学习质量检测和监控管理等。在实现现代化学徒管理的基础上,保障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运行顺畅。管理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不仅是学习的管理,要求“德育”相关内容的加入,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还要在实践中不断磨合进步。现代的高职教育在机电类专业上的投入越来越多,不仅是财力投入,还有精力的投入。现代学徒制将专业实践与教育紧密融合,是高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应当以此为契机,抓住更多机遇迎接新的挑战,进一步落实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要求,适应新的教育教学体系,以此培养新时代人才。在体现专业精神的同时,满足机电专业的发展和新兴的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合作模式的需求,目的在于通过机电专业进行的现代学徒制试行计划,切实提高和落实相关人才培养精神,切实推进我国现代化人才培养步伐。该教育模式紧紧围绕就业市场行情,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积累资源、整合资源,为现代化教育事业做出贡献。在学徒制的背景下,校企共建的新模式为学生和学徒的培养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更新了整个教育行业的资源,使之配置更加合理。
综上,本文以机电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为切入点,对学徒制进行分析和阐释,找到学徒制的优缺点,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就业前景作详细的探究。从校招工作开始,逐层分析人才培养模式,对于现代学徒制下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模式等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人才培养计划的建议,为机电专业实现技术专利国际化和学徒制的现代化而努力,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发展更好地服务,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