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咆哮棍棒”到“和善坚定”
——对“虎妈狼爸”式家庭教育模式的反思

2020-12-03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

青年心理 2020年30期
关键词:和善虎妈家庭

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 陈 瑛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是一种基本的教育形式,也是一个国家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生活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家庭的不同,家长和子女的情况各不相同,家庭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也是纷繁复杂的。近年来,“虎妈”蔡美儿和“狼爸” 萧百佑的教育模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引发了很多的讨论和思考。

一、“虎妈狼爸”式家庭教育解读

(一)“虎妈狼爸”式家庭教育模式

“虎妈”蔡美儿是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在《虎妈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的书中,她介绍了一些教育子女的方法和她的“十不准”家规,在“虎妈”的严格监督下,两个女儿出类拔萃,纷纷进入名校。

“狼爸”萧百佑是个香港商人,他曾是广东省高考第八名。他把高考的成功归功于母亲“动辄就打”的教育方法。在母亲的影响下,他制定了一系列家庭规则。只要孩子犯错或违背他制定的家规,就会用藤条打,就这样把三个孩子“打”进了北大,创造了“一门三北大”的奇迹。

(二)“虎妈狼爸”式家庭教育的共同特征

1.教育方式过于严厉

“虎妈”和“狼爸”教育方式最大的共同点是专制、冷漠、暴力。他们所制定的家规十分专制、严厉,而且都有极强的主观性,完全没有从孩子一方考虑,若有违反者,必会受到残酷的惩罚。“虎妈”会因为女儿的钢琴曲弹得不够完美,强迫幼小的女儿连续练习数小时,中间不允许喝水和上厕所,她甚至会骂女儿是“垃圾”。“狼爸”让年幼的孩子背诵《三字经》时,如果孩子闹脾气,便用藤条或鸡毛掸子打手心。

在他们的教育模式中,他们认为父母就是权力的核心,子女必须顺服于父母,并坚信这样的方式是对孩子最好的,是让他们成才的最有效的路径。虽然,他们看似成功了,子女确实非常优秀,但这只是个案,不代表全体,并且,这种模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内心或许是有“创伤”的,一切的“以爱之名”都是家长自认为的“爱”,它或许并不是孩子所渴求的“爱”。

2.教育立场十分坚定

“虎妈狼爸”的教育立场都十分坚定,全力追求学习的最高分,成为学习中的佼佼者。他们自身是高知识、高学历人群,有很高的智商,很好的事业,经济条件都非常优越。因此,在家庭地位中,十分强势,不允许任何人来挑战他们的权威,尤其是孩子,认为“我要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否则会接受惩罚。

3.教育对象非常顺从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强势主导,让孩子成为了一名顺从者。孩子从小就知道,一旦不顺从,将会受到更加严厉的惩罚,他们在“害怕”“恐惧”“不安”中不断地努力、进步,不停地“争上游”,为了成为父母所期望成为的人,从而失去了主见,埋没了个性。

二、“虎妈狼爸”式家庭教育的成因分析

(一)传统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

中国的家庭教育从古到今都很重视“治家”“齐家”,通过治理、整齐家庭成员的行为规范,调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家风”“门风”。

“慈母多败儿”“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是中国的老话,反映了一定的教育观念,传统家庭教育中常用“棍棒式”的教育,给孩子立规矩,教导孩子一定要勤奋好学,努力成才,认为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成为人上人。一代又一代的教育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被传承,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往往会受到上一辈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翻版”。

(二)教育身处的焦虑时代

当下,各种校外辅导机构已漫天铺开,家长甚至认为不给孩子报兴趣班,似乎会毁了自己的孩子,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这种焦虑感让他们不得不陷入其中。但,教育是一个慢过程,急不来。

(三)家长虚荣心下的欲望驱使

当下,家长们聊得最多的是孩子,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孩子学了哪些东西等等,无形中,会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其他孩子比,甚至是和自己比。如果自己是优秀的,家长希望孩子比自己更优秀;如果自己没那么优秀,他们希望自己当年的遗憾能让孩子去努力实现。但,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我们更应该尊重他们的差异,了解他们,让他们有更好的发展,而不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使用各种方法让孩子追求卓越。

(四)家庭教育理论和知识的匮乏

家庭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孩子的终生发展,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发展。而为人父母,却从来都不会接受“岗前培训”,第一次做父母,基本都是沿用原来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或是凭着自己的主观意愿,甚至直接交给自己的父母去带,很少有家长专门去学习如何做父母,普遍对家庭教育方面的理论和知识比较匮乏,因此,传统家庭教育的痕迹就尤为凸显。

三、“虎妈狼爸”式家庭教育的反思

随着各界人士的广泛报道,“虎妈”“狼爸”的教育方式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有人支持并效仿,有人反对并抨击,还有人折中观望。但“虎妈狼爸”式的家庭教育不由得引起了我们的反思:一定是这样的方式才能让孩子成才吗?

(一)“虎妈”+“狼爸”,孩子的快乐何处寻

“虎妈狼爸”式的家庭教育属于过度控制型,这种方式的教育对孩子来说有规矩但没有自由,也没有选择权,一直是父母要孩子怎么做,孩子就得怎么做,绝对地顺从。但是长此以往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轻则,孩子不反抗,一味顺从,从而失去主见,失去性格,活成父母期望的样子,凡事等待父母做决定。若遇到性格强硬一些的孩子,或许会适得其反,他们会用一些方式来“回敬”父母的“惩罚”,如自卑、懦弱、叛逆、冷漠、脾气暴躁,甚至会找机会“报复”,更严重者或许会离家出走、或是轻生,更有甚者出现走极端杀害父母等,后果不堪设想,这会成为中国教育最大的悲哀。

他们从小所生存的环境是紧张的、充满了不安全的氛围,快乐是最大的缺失。这种教育,长期以往,对孩子的心理是有一定的伤害,不仅仅是亲子关系的疏离,即使这种伤害不会一下子显现,但伤害就是伤害,它一定会隐伏在生命中,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偏执人格、抑郁症、癌症等,很多都和童年所受的强权教育有关。

作为现代社会的家长,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育,不该只是关注孩子成绩的获得,更该关注的是孩子能力的培养,良好性格的养成。孩子的生活需要快乐,需要有茁壮成长的朝气,我们要赋予他们最基本的快乐,给予孩子该有的幸福。

(二)“虎妈”+“猫爸”,父母的角色该互补

当下的家庭中,存在最多的模式或许是一个唱白脸,一个唱黑脸,即“虎妈猫爸”式家庭教育,“猫爸”是娇纵型家长的代表。当这两种类型的家长合体时,“猫爸”会在“虎妈”的教育过程中起弱化甚至是反作用,孩子因惧怕“虎妈”,不断疏远,相反会更加亲近“猫爸”,认为“猫爸”才是更爱自己的。这种角色的互补应该具有一定的特定性,如果哪一方具有更大的控制性都不利于孩子的发展,但是如果两种模式能达成互补的共识,有原则、有规则、有行动、有互补,那才是更利于孩子发展的。因此,家庭的互补很重要。

(三)“和善”+“坚定”,正面管教还有多远

家庭教育中,我们不能一味地崇尚或排斥“虎妈狼爸”或“猫爸羊爸”式的教育方式,而应将两者进行科学整合,既有“虎妈”严厉的一面,也要有“猫爸”温柔的一面,张弛有度、宽严并济。因此,和善而坚定的教育方式更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是一种正面管教,巧妙地将“虎妈”和“猫爸”进行结合,既有规矩也有自由,有选择但有限制,在尊重别人的前提下,孩子具有选择权。如果家庭制定的规则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让孩子参与一起制定的,那样的规则他们更加愿意遵守。

对孩子“和善”并不是取悦孩子,或是不让孩子有任何的失望,这不是“和善”而是娇纵。“和善”意味着既尊重孩子,又尊重自己。当坚定与和善结合在一起时,就意味着对孩子、对自己以及对当时情形的尊重。

一个温暖、有爱、充满能量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是具有推动性作用的,家长要做的是首先定位自己,平衡自己的心态,明确自己的初心,我想任何一个父母在准备迎接一个新生命到来时,最期待的是孩子能平安、健康、快乐地成长,而不是期待孩子一定要如何地出类拔萃,如何成为自己最大的骄傲。当我们对孩子的期许适当放低时,我们的态度或许就会缓和很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谁都懂,但落实到行动中却实属不易。

“虎妈狼爸”并不是个体的存在,他们也是中国传统家长的典型代表,他们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想尽一切办法为他们搭建各种平台,铺好自己设定的“康庄大道”,并使出浑身力量为其保驾护航。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孩子的童年过早成人化,他们的快乐逐渐消失,家庭的温暖逐渐冷却,亲子关系不断疏离。新时期的家庭教育,如果能将“虎妈”和“猫爸”的教育方式进行合理整合,在孩子教育方面既和善又坚定,给予孩子最起码的尊重,给予孩子渴求的关爱和温暖,相信他们的成长道路会更阳光、更温暖、更健康!

猜你喜欢

和善虎妈家庭
班主任:养成和善之品的育人德性
虎妈
家庭“煮”夫
“虎妈猫爸”
虎妈和猫女
不用当虎妈,也可以把三个儿子送进斯坦福!
黄希川
恋练有词
浅谈学校的校训与德育工作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