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判性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2020-12-03云南省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学杨明助

青年心理 2020年30期
关键词:批判性高中生思维能力

云南省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学 杨明助

高中语文教师针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实施有效培养策略,充分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并深入挖掘不同学生的智慧潜能,帮助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进行大胆想象和大胆探索,这样的语文教育独具特色,长远规划进程的加快指日可待。培养高中生的语文批判性思维很难一蹴而就,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坚持以生为本及因材施教的原则,有的放矢加强指导的必要性不言而喻。我作为一线教师,特意对此简单阐述了一些看法。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意义

传统固化的教学观念影响着高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语文教师始终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课堂活动,不够尊重学生们的课堂地位、主体意愿等,会使学生衍生出严重的抵触情绪,学习知识兴趣不高,探究热情逐渐消失。很多学生无法理解“批判性思维”,盲目思考,被动学习,一直在自我否定的过程中死记硬背“标准答案”,学科成绩的进步空间十分有限。高中生对于教材中的“标准答案”深信不疑,从不质疑老师的提问、相关的案例等,创新性的语文思维不够活跃,更难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无法成为敢于质疑、善于批判、乐于探究的人。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深化,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固化的教学观念,积极改进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在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上下足功夫,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应该营造出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逐渐强化高中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开阔他们的想象空间、知识视野等,以批判性思维有效培养为主的教学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直接影响着高中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内在潜能的深入挖掘。只有使特色的语文教学工作顺利推进下去,让高中学生信心十足地突破自我、超越自我,才有机会创造出更加精彩的人生,进而彰显出人生的最高价值。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势在必行,有效策略的总结研究应该引起教师们的高度重视。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多数学生不敢质疑老师所讲的内容,他们只会被动接受、盲目记忆等,很难运用批判性思维,进一步提升语文学科的综合成绩。重新构建教学模式后,必须鼓励学生针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不同的质疑,明确告知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不断发展的重要性,使其产生批判性的思维意识,及时从不同角度、新的层面出发,独立思考相关问题,有效学习语文知识。比如:学习《物种起源》一课时,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网络化教学资源的整理,再鼓励学生从不同渠道搜集“物种起源”的相关知识,于动态化的教学氛围中阅读理解《物种起源》,针对作者所提出的观点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可以询问:“你们同意作者提出的观点吗?”“所有物种均有着同一个祖先?”“可以找到一些反例,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吗?”等,这样一来,直接激发了高中生的独立思考兴趣,期间也培养了高中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完成教学任务后,大多数学生都可以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不同的问题,相信他们会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综合实践中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二)组织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活动

语文课堂的“灌输指导”,并不符合高中学生的发展需求,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很难刺激高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热情投入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为了改善弊端现状,语文教师就应该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堂教学,并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有序推进指导工作,构建和谐的互动关系。还要创设有效情境,主动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积极提出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自信表达看法,活跃批判思维,他们达到了有效学习、学以致用的目的,个性化发展之路必然走得一帆风顺。比如:教《谈生命》一课时,教师选择应用多媒体,通过介绍作者生平、创作背景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是什么?可以组织朗读训练活动,方便学生整体感知,并且感悟文章的哲理美、语言美、意境美,能够发现生命的本质。还可以组织问答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以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方式,促进学生们相互影响、相互鼓励、共同参与、共同进步。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再用问题:(1)《谈生命》中作者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一颗小树”的生命历程有什么特点?让你联想到了什么?(3)找到文中最能表达作者人生感悟的句子,对此,你有哪些不同的看法?……使班级学生在感兴趣的课堂活动中充分活跃批判性的语文思维,要比一味灌输的效果好得多,极有利于和谐师生互动关系的形成,高中生合作能力、分析能力的全面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三)提高学生们的小组合作能力

既然提到了小组合作,那么在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优化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不断增强他们合作探究的信心,启发学生朝着正确方向突破自我,进而成为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高中语文课堂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们批判性思维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主动探索、合作讨论的过程当中,所有学生均可获取到不一样的认知体验,教师扮演好“监督者”的角色,监督高中生的课堂表现,指出部分学生的不足之处,对于学生们内在潜能的深入挖掘大有助益。比如:讲授《劝学》相关内容时,我特意提出了这样的合作学习要求:第一,进行小组的合作讨论,从而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同时思考自己应该保持怎样的学习态度。第二,从不同角度总结作者的观点,具体分析设喻的重要作用,小组成员有效合作,及时突破重点难点。第三,相互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并说出自己阅读理解课文、小组讨论研究后的实际感受。第四,由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汇报小组的合作成果,课外阅读有关读书的经典篇章,如《劝学》《冬夜读书示子聿》《杂诗》《读书三到》等等。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沟通联系了课外阅读,更利于高中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综合发展。

(四)注重完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很多语文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工作,实行提问教学法、情境创设法后,解答学生提出的质疑给的都是“非对即错”的评价,多数学生很难明白“对在哪里?”“错在哪里?”如此一来,就使他们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变得阻力重重。在学生回答与标准答案不一致时,教师直接表示答案正确与否,而未实施启发性的评价策略或者鼓励性的评价策略,帮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研究,评价教学形式化的现象,直接引发了高中生的消极情绪,让他们自主探究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备受打击。这种形式的课堂评价毫无意义,久而久之,学生不再愿意发表自身的看法,主动加入课堂活动,后续育人计划的具体执行也将变得异常困难。我认为,既已重新构建了课堂教学模式,摒弃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关于评价方式的创新研究,我们教师不仅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还应考虑学生们的态度变化,关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更好地实施评价策略,以不同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们批判性思维的充分活跃,使其养成良好的批判习惯。不论是课堂互动还是课下探索,都能经过正确的批判理解,及时拿出“表扬”的武器,引领更多学生突破挑战自我。他们积极改进了不足之处,将在以后的学习和发展中不断提升主体优势,最终成为高素质、高水平的栋梁之才。比如:在《兰亭集序》这篇课文的教学活动中,我结合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他们独立完成开放性、探究性较强的问题。教学结束后,询问学生:(1)《兰亭集序》与其他序文有何不同?(2)作者为什么通过宴会思考生死?(3)品赏作者笔下景物的朴素之美,是否认同作者对于生命的认识?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他们鼓励性评价,并且发挥启发性评价的作用,锻炼学生深层思考、独立分析、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发现部分学生产生了抵触情绪,要再进行生生互评、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等,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优化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高中生能够发现语文知识的学习乐趣,进而更加期待后续活动的有效开展。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要求语文教师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需求、发展情况后,耐心指导他们思考问题,养成习惯,突破自我。高中生只有形成了批判性思维意识,进一步提高了批判性思维能力,才可以在语文知识的学习思考、探究实践中大胆创造,顺利实现个性化发展的目标,为社会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猜你喜欢

批判性高中生思维能力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