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温课堂经典行为 撞击教学效率火花
——信息技术课堂巡查的几点思考

2020-12-03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第一中学孟永林

青年心理 2020年16期
关键词:巡查学情信息技术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第一中学 孟永林

高中信息技术涉及面广,课时有限,再加上客观条件限制,课余学习无法正常开展。面对此况,尽管教学中做不到术业专攻来追求短期效果,显现学科特色,但必须进行抛砖引玉,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

为使“教”与“学”双向互动,适时关注教学动态,向45 分钟课堂要质量,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有别于常规讲台教学,特定的教学环境使教师课堂中目巡学生听课状况存在盲区,学生选择座位时又找“安全区”,若对这两个区放任自流,听之任之,就会让教与学形同陌路,从而滋生无效教学行为,这便是重温课堂巡查原因之所在。

一、重温信息技术课堂场面,细数不同教法

作为教师,曾经的我们每到机房,都会忙得不亦乐乎,一一解答层出不穷的问题。那是因为学习者对电脑好奇,充满无限探索动力,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急需解惑,教师真正做到按需所教,学生间相互讨论的话题都是课堂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这是学习知识巩固与提高的良方。

后来,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教学方法发展为说明书式,学生依葫芦画瓢,大大减轻了教师工作量,而学生则获得了比较机械化的技能,不会融会贯通。再后来的课改,大力倡导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高效课堂,信息技术课随波逐流,跟上改革步伐,也尝试任务驱动、导学案、问题引导和微课等方式,但都收效甚微,最终只能回归到常态化教学中。至此,学生爱学好问,老师乐于指导,课堂气氛融洽,轻松快乐课堂已不复存在,教学也偏离培养宗旨,单一指向学习特定office 软件。

二、重温课堂经典行为,再次挖掘教学亮点

纵观如今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师生的终极目标只追求学业水平考试合格与否,对学习过程缺乏关注,更不考究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靠的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练习,久而久之就塑造了这样的常态化教学模式:教师习惯了“以考代教,以练促学”;学生则是理论知识靠死记,操作“玩”机械化模仿。

在信息技术教学的道路上,我们一直在积极努力着,而当我们所做的诸多尝试都无功而返,一切回到常态化教学时,是时候把已经搁置甚至忽略的经典教学行为——课堂巡查给拿起来放回课堂中,从而注重教与学的过程。那么巡查就不能再搞形式,也不再追求电化设备的使用频率,还要认清网络共享、电子教室、QQ 群讨论与在线互助、云服务器和微课等,都是充实课堂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应用,是不能纯粹地单一代替课堂教学。更值得一提的电子教室授课,虽然便利省事,若课堂检查采用网络随机方式,这是师生间隔空对话,容易产生距离感,教学也就形成一个空壳。

课堂巡查,“巡”就要关注全体,“查”就得具体到个人。这就要求教师离开其讲课“占位区”,走进学生间,近距离接触。新时代背景下的课堂巡查,要区别于走过场的“巡视”,是要用慧眼发现课堂中各种“材”型学生并成为我们教学所用关键,一一把对脉,实施因材施教,恰如其分并用各种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少干预,多点拨、引导。同时,要根据本学科特点,多发展有帮扶带能力学生成为课堂教学助手,让其成为课堂中的“第二教师”,助力提高课堂效率。

虽然当前我们都提倡开放课堂,但不能放任学生,因为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课堂巡查的转型,既不是监视、约束学生,也不是抱手在机房来回走动,等待课堂的结束,而是从以前发现并制止学生的无关学习行为转成“放管服”。具体是对于求知的道路要放开,不拘泥于中规中矩的课堂管理,教师在引导的同时要管控课堂,让教更好地服务于学。

三、巡查要善于捕捉学情,解决端头学生问题

重动手实践的课程,教师在课堂上势必要关注学生对操作的掌握情况。那么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课堂巡查,但实施后为何教师却有“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的感叹?

在感叹之余,我们应深思这个课堂的自我反馈。仔细想想,这其实是课堂固有的状态,以前被忽视隐藏,现今被发现并启示我们课堂中不但兼顾全局,还要关注到个别。

虽然我们的课堂要求全员参与,但往往事与愿违,毕竟一堂课中爱学好问是少数,按部就班是普遍,厌学是个别。据此,我们把学生课堂状态分为前端、中端和末端。端头学生具有极强的感召力,这是我们必须攻坚的难题,前端是标杆,要给予新知的指引,认可其成果,鼓励放手操作,大胆尝试,接受失败;末端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态度不端正,自控力差,还不愿学,需要感化并帮助他们摆正学习姿态;二是基础薄弱,放不开,不敢动手,也跟不上,属于学困生,要帮扶让他们赶上来。

鉴于此,信息技术课堂不但要巡,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还要在查上下功夫,把课堂细节做到位,妥当处理端 头问题。所以巡查不仅要掌握学生“做什么”“会什么”“要什么”的学情,还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进行“教学供给”改革(教学内容重组,优化教法,精选素材案例),让我们的教学贴近生活,保持活力,更好地落实到课堂。而对学情的获取不再通过问卷调查、举手表决等传统方式,而是眼见为实,来源于课堂,取决于学生。

四、巡查要直面共性,催生个性

对于离不开电脑的信息技术课教学,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网络的广泛覆盖,让学生疏远电脑而亲近手机,他们青睐手机中各类App 的使用,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填补了网络操作空白,但随之带来的影响则是学生学习失去独立思考,更缺乏交流与讨论,过分依赖于“度娘”。因此,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再无新鲜感可言,他们上课的焦点局限于娱乐放松,而不是去寻原理,找根源,挖掘潜在知识,提升技能本领。唯一能提起学生兴趣的课堂是畅游网络,因为他们自有定论:离开了网络的信息技术课堂就不成其为课堂。但信息技术课并不是连上Internet 就完事了的。

虽然受客观条件和个人兴趣爱好影响,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掌握参差不齐,但也不乏存在本学科特长生。所以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不但不能设置统一的知识框架,避免把学生训练为“同一版本”,而且还要去发现个性学生,直面共性现实,让个性学生存在于课堂,并留有自由空间,让其彰显个性,影响或带动稳中求进的学生,以创新、发散的方式互助学习,形成双赢局面,再用个性点辐射中端面,激发出学习劲头形成良好学风,共性问题就迎刃而解。找到了教学支点,撬动学生兴趣,投其所好,专注前端学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发展,再鼓励越来越多的学生扬长避短,张扬学习个性。这既催生个性发展,又让个性影响共性,缩减共性面,还形成了学习圈。所以开放的课堂就可以做到:共性问题统一讲,个别超前学习或兴趣爱好者单独指导,适时点拨。教师的教学方式也理应变为饥饿教学与之相适应:吃不饱就加,吃饱了就减。

五、巡查要摒弃无效教学行为,力求行之有效教法

作为教学者不能忽略这样的课堂事实:有个性学生存在于课堂,也有渴求知识的学生需要引导。再者知识需要积累,学习更要讲效率,不做无用功,我们若是再实施单一教学法,就有悖于学习知识所遵循的循序渐进原则。

因此,从目前信息技术课状态看,我们所持续的现行教学方式所存诟病日趋凸显,已成疲惫状态,是时候整改了。当然我们应清醒认识到,因受陈旧教学观影响,学生对科目态度不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持主观学情判断态度,采取“一刀切”教学法:以为学生都会就采取自主探究;都不会就实施满堂灌;都不愿学就套用自行安排。这样的方式一经累积,便使整个学习阶段无主线,无学习目标,学生无求知欲望,这就是疲惫课堂,也是教育教学的败笔。

诚然,课堂教学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学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安排自主探究的不讲不是偷懒、不尽责,而是让学生去探索、发现问题;“满堂灌”这种不信任学生,也不了解学生所学的方式是单向计划教学;但一句话不讲,无教学任务,用“自行安排”贯穿整个课堂是索然无味的,必将导致学生一无所获。新时代下“我讲你听”的传统模式显然与学科不符,但教学又不能全盘否定教师的讲授,还得将课堂大胆交给学生,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之法。

无论如何,对于教学这个舞台,我们依然应该秉持“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理念,教师在课前要下足功夫备课,坚决杜绝“学生厌学,老师怠教”现象的发生。况且IT 业日新月异,我们教学者要勤于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跟上时代发展变化要求,回避“吃老本”教学法的长久实施。

六、结语

我们深知“教”与“学”是课堂中的两个对象,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则是课堂中的主体,“教”与“学”不分家,并且两者相辅相成。而衡量教学效率高低不是看教学内容的容量大小,也不是检测学生是否会依葫芦画瓢,而是看学生学得什么,有无获得感。所以在教学中,应潜心挖掘教法,用心获取学情,精心策划课堂,向教学效率要质量,不实施为完成任务而教,导致学生为应付教而学,而是要立足学而教。为此,把经典的课堂巡查传承下去,远离单方行为课堂,营造不分你我,为沉淀知识而协作,奋发向上的学习场面,并以此为契机,让撞击出的教学效率火花呈燎原之势,蔓延在教学过程中。

猜你喜欢

巡查学情信息技术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2.0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小学数学学情分析后的高效课堂
高要创新反腐倡廉巡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