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科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研究
2020-12-03上海市宝山实验学校徐稀琳
上海市宝山实验学校 徐稀琳
自学能力,是指在没有任何人帮助的情况下进行自我学习的能力。虽然在初中物理学习阶段,教师引导和辅导是必要的,但教师要着重培养课后学生的自学能力,将自学能力真正转化为解决物理题目、发现物理现象的实践运用能力。其次,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正在各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可通过掌握和理解物理知识,并且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开拓更多未知的领域,不断推陈出新,推动科技的发展与进步。除此之外,依据物理中考命题的方向和趋势,中考物理考查方式日益灵活和多变,更加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擅长在新的问题情境下,积极寻找新的解决方法,不拘泥于课本。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教学方式落后于时代
尽管课程改革已经深入开展,且收效明显,但是,大多数教师对改革当中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仍然没有透彻地了解,因此也无法在课堂上去灵活运用,以至于仍然习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教师是课堂学习的主导者,主导课堂的教学进程与节奏,而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思维方法和学习能力受到很大的局限。且在中考面前,教师突出考试分数的重要性,强调解题答案正确与否,而忽视了真正解题能力的提高、学习思维模式的培养、自主学习方法的掌握。
(二)重理论,轻实践
物理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是十分注重实践操作的,与此同时,物理也和生活息息相关,学会用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现象,是学习物理知识的主要目的。除此之外,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对各种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与办法。但是,放眼于当前物理教学,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环节在课堂中较为稀缺,本末倒置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只记住了众多物理原理,却无法深刻理解原理的含义,因为没有通过实践了解原理的求证过程,造成理解层次较为浅薄,最后导致学生自学效果不好。
(三)课堂氛围沉闷,缺乏学习兴趣
在中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物理学科的增加,无疑给学生又带来了一个不小的难题,因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而物理课堂气氛又常常显得沉闷,学生容易对物理产生枯燥难懂的固化印象,没有发现物理学习中的乐趣,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对物理学习没有足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在课堂上,遇到较难理解的知识时,容易走神或者开小差,遗漏部分课堂知识,甚至会产生“知识断层”的结果。教师也往往容易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造成课堂“无人发言,无人提问”的现象,学生课堂参与度低,自主学习缺乏动力。
(四)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时间
目前的物理学习过程中,教师习惯依据已有的教学计划将课堂安排得满满当当,为了与教学进度保持一致,一节课下来,囊括了众多物理知识的讲解,由教师来主导课堂时间,课堂时间往往被全部占据,缺乏对时间的合理分配。当学生需要在理解好课堂知识的前提下,再进行自主学习,就会让学生增加额外的学习负担,课堂时间的不合理安排,会让学生不能够依据个人学习计划自主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效率低下,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独立思考物理知识,并且随着学业负担愈发繁重,学生在物理上花费的自主学习时间有很大一部分需要依赖课堂分配的自主时间。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创建自主教学模式,迎合现代化教育
为了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路径,教师要积极探索自主教学模式的发展,明确教师在物理课堂中的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首先,教师要结合新课改制订新的教育理念,在物理课堂的教学中,积极转变教学模式,树立现代化的物理教育理念,采用自主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在课堂中的定位,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主动去探索发现物理知识和现象。一个好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体系,不过分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学会运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所以,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该在物理教学中始终牢记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态度,真正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上第三单元第四课“重力”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预习,自己独立思考“重力”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和概念,学会对自我进行初步教育,尝试着去理解“重力”,然后带着疑惑问题,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提问,加深对“重力”相关知识的理解,在教师的答疑解惑与进一步讲解中,充分认识到“重力”这一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和综合性,提高物理自学水平。
(二)组织学生自主开展物理实验活动
在物理教学中,要积极增设物理实验课程,在课堂上积极开展物理实验活动,将实践动手能力落到实处,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自主开展物理实验活动,在实验中对所学物理理论知识进行再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区别于以往由教师先行准备好实验的一切,在当前物理实验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进行物理实验活动的设计,明白物理活动的基本开展步骤,在实验中领悟到物理学习的本质,激发学习物理的乐趣,让物理不再仅仅是课本里的理论公式,而是可以在实验中操作运用的立体知识。此外,学习物理,学生切忌“死读书,盲记公式”,这不仅仅会让学习物理变得愈发艰难,更会让学生的创新实践思维受到很大限制,因此,教师应该要让学生在自我组织实验中增长见识,加深理解,增长物理自学的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学形式。例如: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测量物体密度”这节知识的讲解中,首先准备好必要的实验器材:天平、刻度尺、量筒仪器、细铁丝等,让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初步认知后,分小组来自主组织实验。由于密度测量方法众多,各小组可以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如有的学生习惯运用漂浮法来进行测量物体的密度,有的学生借助天平和量筒来测量密度,由于学生对测量方 法的熟练程度不同,在小组合作中每个人都能够参与进来,提出自己的建议,相互借鉴。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也要在旁边进行及时的指导。实践证明,在自主开展的实验活动中,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动手能力,也可以在实验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三)积极创设自主学习情境
物理学科具备一定科学性,需要学生学会自主探究。但现实课堂中学生习惯性依赖于教师的讲解,课堂上常常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自说自话”的现象,学生并没有很好地吸收物理知识。面对这种现象,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散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下,可以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可为学生创建一个自由的学习平台,构建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不断打破思维束缚,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思考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主动思考各类物理现象,在自主学习的情境下,做到“善于思考、善于提问、善于联想”,做到真正从知识中受益,真正锻炼学生物理自学能力。例如:在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在一定的课本知识讲解后,让学生初步掌握“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相关理论后,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来组织“能量守恒定律”的发展过程,如通过灯泡发光这个小小的现象,学生可以进行思维发散,了解到由供电局发电机做功产生机械能,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电能最后再转化为光能,最后,灯泡才能发光照亮我们的日常生活。学生也可以对身边能量守恒的示例进行探究分享,如草地上滚动的足球具有动能;被压缩的弹簧具有弹性势能;运动员举高的哑铃具有重力势能等等。
(四)合理安排课堂时间,自主归纳总结
在中考面前,如何利用好每一节课成了教师与学生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中学物理知识涵盖众多内容,因此,有限的课时也应进行充分利用,致使作用最大化。物理课堂时间有限,教师经常为了赶教学进度,将课堂时间全部花在讲授知识和解答问题上,学生缺乏必要的自主归纳总结时间。合理分配宝贵的课堂时间,教师在按计划完成一定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要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发现自己仍然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当日事,当日毕”。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梳理清楚每节课的知识脉络,形成自己的知识 体系,经过自己的分析,逐步进行知识分类和归纳总结,提高物理自学效率。例如:在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电能的获得和输送”知识的讲解时, 教师依据教学计划来进行新课知识讲解,先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然后可以特意空出一部分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我归纳总结,对多个概念“电池、干电池、发电机、电磁感应”进行区别理解记忆,同时弄清楚其中包含的电能转化知识,进行二次吸收,形成自己便于理解掌握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最后的课堂自主时间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助推物理自学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作为以后接受更高层次物理教育的基础,学好初中物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当前主张素质教育的形势下,作为一门需要教师和学生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的学科,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自学能力,积极创建自主教学模式,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浪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举办丰富的物理实验活动,打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课堂时间进行自我归纳总结,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总之,学生物理自学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探索与改善,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提高相对应的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