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课后练习 落实语文要素
——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为例

2020-12-03梁艳莉

名师在线 2020年22期
关键词:课后练习词语题目

梁艳莉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实验小学,福建南平 354200)

引 言

统编教材采用“双线组元”的方式编排,“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并重。教材在课后练习的安排上落实了“语文要素”的训练,提示教师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科学合理施教。课后练习针对教材重难点进行设计,有利于引领学生快速把握文章主题,理解文章含义。语文要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要素分别渗透在课后练习的各种题型中,方便教师组织、强化训练。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充分利用课后练习,发挥统编教材编排的优势[1]。

一、感知文本内容,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训练通常以复述文章内容的形式。学生通过读文章、听故事,概括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即可。复述故事要求学生语言组织流畅自然,语言表达流利。课后练习中可以给出一组词语,学生根据提示复述课文。教师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时,可以借用文中表示时间、地点或者事情发展的阶段性词语,帮助学生厘清思路。大多数学生会利用“背诵”的方式替代复述,无法训练筛选信息的能力。复述课文内容并不是“背诵”,而是要有思维的参与,经过信息的筛选、优化、整合,然后进行表达。小学教材内容比较简单,教师稍做指导,学生就可以掌握基本方法。复述文章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人+时间+地点+事件(结果),按照公式概括文意,就不会漏掉必要的情节。

有的文章在复述时,可以罗列出关键词,用自己的语言串起来,故事也就复述出来了。例如,《去年的树》课后习题: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和他们交流你的感受。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几个提示语:朋友、树根、工厂、门、小女孩、火柴。学生记住这几个关键词,就可以根据事情发展顺序复述出故事情节。《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的课后题是:红头的旅行真的是惊险,画出它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再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这也是一个复述题,训练学生提取信息和组织语言的能力。有的学生用简笔画勾勒出“牛”的轮廓,标出“红头”的旅行线路,便可以很清晰地叙述出故事。三年级教材几乎每一课都有对筛选信息的训练,有利于落实学生语文概括能力的训练。

二、多元朗读文本,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理解感悟需要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进行。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中段学生的识字量要达到2500 字,能够顺畅自如地朗读课文。课后练习也设置了很多需要加强朗读的题目,如熟读课文并背诵全文。阅读有方法,重点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这方面要做好组织和指导。小学生喜欢竞赛式朗读,在熟读阶段,不妨组织学生分小组朗读或男女生比赛读。文从字顺以后再组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不同角色的内心世界,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师要注重学生语气语调的指导,甚至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进入角色,加深学生体验。当然,这些阅读方式的组织,要根据课后练习要求,以课后练习为纲,逐步理解文意。

《花的学校》一文的课后练习题是: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学生充分朗读之后,教师可以展示风雨中花草的图片,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配乐听读,仔细感受文字描绘的场景,体会花草在风雨来临后“放假”的狂喜,以及张开双臂奔赴回家找妈妈的急切心情。此时的“花草”带着学生的心理,盼望着放假回家。三年级的学生,稍加指导,便可理解文章的寓意。

三、抓住关键词语,培养学生品析语言的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小学中段的学生能够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学生只有品出语言的美,才能表达出美的语言。所以,培养学生品析语言的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的美,通常体现在几个出彩的“关键词”上,课后练习中也有所体现。题目的设置为: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或者加点词可否用其他词替换。学生在赏析时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以及词语的语境[2]。

《花的学校》一课的练习题中就有对词语的赏析:(1)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2)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很多词语极富表现力,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生动形象。学生体会到运用修辞可以增强表达效果,在以后的写作表达上也会主动运用修辞手法,学会生动表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课后题是理解句中加点词:啊!多么明朗的天空。“明朗”,在这里指光线充足、明亮的意思。学生由“明朗”一词可以想象出秋天的天空深远而明亮,以后在描写秋天时就不会仅用“蔚蓝”修饰“天空”了。教师可以由课后练习中涉及的词语引申到对课文中其他词语的品位,传递给学生更多词语赏析的信息和方法,引导学生放宽眼界,由词语的赏析到句、段、篇的品位,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赏析能力。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语文教材是一个个的例子,学生汲取其语言精华后还要自如运用,才能变成自己的能力。教师要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积极主动表情达意。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喜欢的话题,如热播动画片《小猪佩奇》学生都非常熟悉,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角色、情节。学生会积极参与讨论,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还可以借助节假日活动、学生的快乐周末等为话题,只要学生感兴趣,他们就会发散思维,积极畅谈[3]。

教材课后练习中有很多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题目,教师可以借用课后练习组织训练。如《一块奶酪》是一篇童话,紧跟本单元的习作主题就是“我来编童话”,题目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三组词语,发挥想象编写童话。A 组:国王、黄昏、厨房;B 组:啄木鸟、冬天、森林超市;C 组:玫瑰花、星期天、小河边。童话编写要发挥想象和联想,把看似无关的几个词语用合理的情节串在一起,表现出童真童趣,揭示出深刻的道理。教师对学生的故事要赞扬有加,鼓励学生创作,激发学生写作表达的积极性,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的课后题为“预测”,仿照表格里的“预测依据”和对应的“预测内容”,说一说文章旁批中的其他预测是怎样得出来的。这个题目所透出来的语文要素便是推测表达能力。《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的课后练习题也是预测故事情节,训练的也是学生的推测想象能力。

结 语

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的呈现主要是通过课后练习以及文中“泡泡”的形式体现,教师在教学中要起到引领作用[4]。教师重视课本上的提示,引导学生注重泡泡提示或者遵循课后练习重点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复述类题目可以培养学生提取文本信息的能力,诵读类题目可以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对比词语运用的题目可以提升学生品读赏析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的题目可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组织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总之,课后练习中的各种题型,有效落实了语文要素,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课后练习词语题目
容易混淆的词语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找词语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
追根求源
一枚词语一门静
这样的一节课算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