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从“趣”中生
2020-12-03单晓敏
单晓敏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振兴小学,山东东营 257237)
引 言
写作难,难写作,一提到写作文,许多小学生就会“谈写色变”,觉得无话可写、无从下笔。即使勉强完成,写出的文章要么言之无物,要么枯燥无味。如何消除学生在习作中的畏难情绪,有效解决这一难题,让学生由“怕”到“爱”呢?笔者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从以下三点谈自己的认识。
一、留心观察,乐于作文
(一)捕捉兴趣点
学生天真烂漫,有心了解,就会发现他们的兴趣点是很广泛的。校园里春天花团锦簇的小花坛,教室里飞进来的惊慌失措的小麻雀,同桌那个功能齐全的漂亮文具盒,任课教师新的发型……这些兴趣点,学生能用眼睛捕捉到,却很少有学生能够想到把观察到的写下来、积累下来,久而久之,便会遗忘,再让写时就会觉得无从下笔。
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在学生满脸兴奋、喋喋不休地诉说兴趣点时,先表扬他们的留心观察,表扬他们的发现,然后鼓励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做个“小作家”。学生很乐意成为教师和小伙伴心中的“小作家”,也就变得乐于写作了。
当然,这里所说的“即看即写”“即学即练”,并不是要做硬性规定,这样会抹杀部分学生观察的积极性,而是做出弹性要求,想什么时候写,便什么时候写,也可用一个词或是句子记录下来,别忘记那些精彩的瞬间即可。
(二)方法引导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诚然,每个学生对同一事物的观察感知也是不同的,这些不同的感知会让他们的习作异彩纷呈。同是观察一场雨,有的学生认为下雨不好,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有的学生却认为下雨真好,雨后小操场上那大大小小的水洼会给自己的校园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可以打水漂、踩水洼……
学生有了观察的兴趣,教师就可以在观察方法上进行引导。例如,在观察时,要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样才会让习作条理清楚。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有侧重点地观察,这样会让习作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写观察日记时,还可以指导学生连续观察,自己种大蒜、泡豆芽,这样写出来的习作才会真实、生动、有趣。
就这样,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留心观察,有心积累素材,用我手写我心。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就会在学生的笔下汇聚成五彩缤纷的写作天地。
二、体验生活,享受作文
(一)在丰富的活动中,培养习作兴趣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在校生活相对单一,对给出的作文题目,尽管能明确写作要求,但由于缺乏体验,写出的文章也会出现空话、假话现象,甚至出现抄袭行为。这种“硬写”出来的文章,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当然也索然无味。
有意识地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或有意义的活动,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写作之米”“源头之水”。这种真切的生活体验,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在校生活,更为写作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有了参与体验,再去习作时也会有感而发。
“雪”是学生喜欢的,漫天飞舞的雪花如精灵般从空中飘然而至,粉妆玉砌的操场便成为学生的乐园。滚雪球、堆雪人、打雪仗……学生的欢声笑语在操场上回荡,一举一动在手握相机的镜头下欢悦。学生玩尽兴了,再将视频和照片播放给他们看,那种“我是画中人”的感觉就会别有一番滋味,因势利导,我是“文中人”,我写“文中事”。
(二)在趣味游戏中,培养习作兴趣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学生玩起游戏来就会乐此不疲,说起游戏来也会眉飞色舞。既然玩,就得玩出名堂。
(1)调查游戏。制作一份“校园游戏多”的调查表格,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知道的游戏,再去调查周围学生,看看其他年级的学生在玩什么游戏,游戏规则是什么,该怎样玩。
(2)组织玩游戏。从调查了解的众多游戏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和小伙伴按照游戏规则痛痛快快地玩一玩。在学生玩游戏时,教师可用相机给他们拍摄,之后再观看。这样有体验,有感知,对所玩游戏的印象就会更为深刻。
(3)写写游戏。有了酣畅淋漓的游戏体验,再去写时,学生的写作欲望就被充分调动起来。写完后,在班内进行“我的游戏最有趣”习作展评,将每篇习作中最精彩的部分展示读出来,学生都很兴奋,尤其是游戏过程中动词的使用更加准确、丰富。
(4)设计游戏。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是无穷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游戏,玩一玩,画一画,写一写,他们的热情就会更加高涨。
(三)在课外实践中,培养习作兴趣
学生离开学校,在课外有着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和生活体验,如踏青、旅游、采摘、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这些形式多样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学生乐于参与,在参与后进行无拘无束的表达,玩在其中,乐在其中,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妙趣横生。
(四)搭建习作桥梁,培养习作兴趣
学生习作时,若让学生拿笔直接写某个人、某个物或是某件事,他们会觉得无从下笔,不知道该写什么,从哪些方面去写。我们不妨为学生搭建习作桥梁,降低习作难度,由浅入深地进行作文指导。
例如,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题目是“我的植物朋友”,教师如果简单地给出作文题目让学生去写,大部分学生很难写好。我们可以借助“植物记录卡”,让学生先观察自己喜欢的植物,用眼睛看一看,小手摸一摸,鼻子闻一闻,进行多感官的细致观察,将观察到的植物画下来、观察的内容记录下来。学生完成记录卡时,就会对所观察到的植物印象更加深刻起来,再进行写作便会言之有物。
三、多元评价,助力作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写作评价的内容是:“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采用展示交流等多种方式。”[1]
对于学生的习作,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时,一定要因人而异,力求在每篇习作中发现闪光点,或是进步之处,如语言生动有趣、开篇点题、想象丰富……哪怕是一个“好词”,我们也要捕捉到,保护好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体验到习作的喜悦。
在作文讲评中,教师要把每个学生习作中的“亮点”用多媒体呈现出来,全班交流、欣赏、点赞,这就成为学生习作的动力。一些共性的问题则是分类呈现,这种有针对性的评价又为学生习作指明方向。
笔者认为,在学生的平时习作中,尽可能避免使用A、B、C 进行等级评价,这会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习作的兴趣,认为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达到A。不管是教师评价还是小组内评价,一定要持欣赏的态度,发现他人习作中的优点。特别是在习作初期,一句激励的评语就会点燃学生的习作热情。
结 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习作应以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真切的感受,带着喜欢去习作,“用我手写我心”。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就会在学生的笔下汇成有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