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材料投放的特点及策略研究

2020-12-03向秀萍

名师在线 2020年22期
关键词:科学材料幼儿园

向秀萍

(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幼儿园,甘肃酒泉 735300)

引 言

科学教育是幼儿园五大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展高质量的科学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将有效满足幼儿探究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欲望。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材料是重要的载体。教师科学合理地进行材料投放,将有效推动科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对科学活动材料投放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首先分析了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中材料投放的特点,接下来结合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实践,对材料投放的策略进行了总结,旨在为相关活动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材料投放的特点

(一)层次性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常常会根据活动的发展,分层次地提供活动材料,以实现由浅层次的学习到深度探究;也会根据不同幼儿的差异性、认知水平以及科学知识基础,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这样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都将获得应有的发展,使每个层次的幼儿都能够“跳一跳”就够得着,从而降低科学探究活动的难度。

以“让物体‘站起来’”的科学活动为例。一开始,教师就将全部材料同时放在材料筐中:纸杯、泡沫、积木块、牛皮纸、大米、塑料瓶盖、细绳等,幼儿瞬间就被这一大堆低结构材料吸引了注意力,但他们只是摆弄这些材料,做与科学探究活动要求不一致的活动。例如,有的幼儿把杯子装满大米,有的搭起积木,还有的把牛皮纸弄出许多洞。从他们的表现来看,他们一定是被“一大堆”的材料转移了注意力,而忘记了科学探究的任务。

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后,发现幼儿认知水平有限,对于怎样利用教师提供的全部材料还很盲目,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通过材料的分层次投放,引导幼儿一步一步地开展科学探究,减少一些干扰因素,从而在教师搭建的层次性材料支架中,促使幼儿一次次收获成功的体验。最后,教师对“让物体‘站起来’”科学教育活动中的材料投放进行调整,第一次材料投放只提供了鸡蛋,第二次投放了纸杯、鸡蛋、大米,第三次材料投放了木块、鸡蛋、细绳、报纸等。通过提供的不同层次的材料,幼儿可以从易到难,了解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科学探究方法[1]。

(二)适宜性

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为保证各种实验结果的稳定性与正确性,常常给幼儿提供高结构的材料。但是这些不利于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水平。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投放适宜性的材料,以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教育活动的兴趣呢?

以“有趣的磁铁”科学探究活动为例,教师一开始投放了铝片、铁片等简单的材料,幼儿看到这些材料没有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说明这些材料就不太适合被投放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经过了解,发现幼儿更加喜欢生活化、卡通化的材料。鉴于此,教师对投放材料进行调整,如找来一些卡通小磁兔等,还有幼儿在平时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各种带把的物品。当幼儿使用磁铁吸这些材料时,小磁兔跟着磁铁跑起来,幼儿也开心地拍手叫起来。在愉悦的活动氛围中,幼儿参与探究的兴趣高涨,也很快掌握了磁铁具有磁力的科学知识。

幼儿园课程改革特别注重幼儿的自主发展,但在科学活动中,有的教师投放材料时却忽视了这一点。例如,教师总是自己制作材料或是提供高结构的材料,幼儿没有参与到材料的准备当中来,这样的材料投放没有发挥幼儿学习的主体性,不利于提高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参与度。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在材料准备上让幼儿也加入进来,一方面让幼儿和教师共同制作科学探究的材料;另一方面,教师也可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搜集一些适合科学探究的材料。这样不但可以在开发和利用材料的过程中让幼儿开阔眼界,学习科学知识,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还实现了废弃物再利用,培养了幼儿环境保护意识,拉近幼儿与大自然的距离,使他们对科学探究活动的材料产生一种亲近感。

(三)探究性

在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进行材料投放,不是只看幼儿是否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而是通过让幼儿与材料的充分互动,使幼儿的思维获得发展,变得更加灵活,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探究能力等。科学教育中所使用的材料需要建立在特定的科学原理基础上,这样才会使材料更具探究价值,进而引领幼儿实现科学探究的目标。

科学活动中,我们经常要学习声、光、色、力、电等科学概念,进行相关实验时,只有按照这些概念背后的科学原理提供探究材料,才能真正让幼儿通过科学活动实现探究性学习的目标。例如,在以“光”为主题的科学教育活动中,为了使材料具有探究价值,我们根据光影成像的原理和规律,为幼儿投放他们喜闻乐见的皮影等材料。在操作皮影等活动中,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究,在无形中对光线传播的现象有了深刻的感知,对光影成像的原理形成初步的认识。

又如,以“物体运动发生的条件”为主题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设计了“魔力科学小实验”,并根据物体运动发生条件进行材料投放,如皮筋、玩具魔力小汽车等。幼儿在材料的引领下不断进行探究性学习,了解了“力的相互作用”,掌握了物体运动规律以及运动是如何发生的。

二、大班科学活动材料投放的策略

(一)遵循年龄特点

大班、中班、小班幼儿在生活经验、科学知识、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遵循幼儿的年龄阶段特点,从他们真实的发展需要与兴趣出发进行材料投放[2]。例如,对于小班和中班的幼儿来讲,由于生活经验有限,进行科学探究的经验缺失,以及活动范围有限,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进行材料投放时要坚持量少而精的原则,以提高材料投放的针对性。但与之相比,大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也经历了小班和中班两年的科学探究学习,具有更加丰富的经验。加上他们更加活泼好动,进行材料投放时要坚持内涵丰富的原则,在与具有丰富拓展功能的材料互动过程中,激发他们科学探究的愿望。在以“制茶乐”为主题的全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要为大班幼儿提供较大一点的筛茶用的筛子,太小不利于调动幼儿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太大不利于幼儿操作,还浪费了材料。

此外,大班幼儿对空间更加感兴趣。为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平面镜、拼图、正方体等材料。针对大班幼儿的好奇心更加强烈,但维持时间不长的特点,教师还要在观察中对材料的投放进行调整与完善,不断丰富材料,以持续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为他们搭建更广阔的自主创新平台[3]。

(二)结合活动目标

每次科学教育活动都会有具体的活动目标,传统的活动目标以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掌握为主,但自幼儿园课程改革以来,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都是围绕幼儿发展核心素养这一目标来展开[4]。

在以“声音”为主题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不再只是让幼儿感知物体发出了哪种声音,而是更加重视如何激发幼儿探究声音的兴趣,如何在与材料的充分互动中提高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性,进而通过与模拟声音材料的互动,了解物体振动能够发出什么声音。活动过程中,幼儿会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探究活动。如果有的幼儿在选择材料上出现错误,教师应该给予幼儿犯错的机会,让他们在不断的试错中找到那些真正能够发出声音的材料。有的教师为了让幼儿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知识,在材料的投放与使用方面采取“高度控制”的策略,从而使幼儿丧失探究的机会,不利于他们自主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班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学习材料是基础性工具,其要满足幼儿发展需要,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5]。因此,在大班科学教育活动中进行材料投放时,要以活动目标为核心,结合幼儿发展核心素养目标进行材料投放,为幼儿提供自主探究的平台。

(三)坚持安全原则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以保证幼儿的安全为基础。因此进行材料投放时,要注意材料的安全性,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进行材料投放,必须对材料进行安全检验,确保幼儿接触的都是无毒、无伤害的材料[6]。为此,对于一些原材料,教师必须进行彻底的清洁与消毒,在此基础上,再强调材料制作的艺术性。例如,对一些质地坚硬或废旧的材料,教师要用包装纸、丝带等辅助性材料对它们进行改造与装饰,一方面确保不会弄伤幼儿,另一方面提高材料的艺术性。

又如,投放一些过滤或制火用的材料时,这些材料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要引导幼儿正确操作,并在教师的监督下开展实验活动。科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要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教会他们操作的方法,让他们了解操作流程,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最终确保科学实验活动顺利开展[7]。

结 语

幼儿园课程改革受到建构主义理论的深刻影响,特别注重幼儿与学习材料的互动。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常常通过投放有效的活动材料,让材料引发幼儿探究的欲望。材料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与真正的价值,关键是如何进行有效投放。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材料的投放策略仍然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验活动不断地进行摸索、总结,以提升材料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的价值。

猜你喜欢

科学材料幼儿园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爱“上”幼儿园
材料
摇摇鹅
科学拔牙
想念幼儿园
赠送折纸材料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