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策略 让语文课堂鲜活起来
2020-12-03高茜
高 茜
(江苏省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江苏无锡 214104)
引 言
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难题是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并未采取实际行动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因此,语文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犹如一潭死水,没有任何生机活力。在素质教育推行的今天,人们不禁反思。到底该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让课堂充满生机?
一、利用读写结合,创新学生思维
传统的教育理念深深地影响着一代语文教育工作者,直接导致“分裂式教学”的产生。所谓“分裂式教学”,指的是在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分开,也就是将阅读和写作看作两个模块。这种方式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策略,让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在阅读中促进写作能力,在写作中升华阅读理解水平,为学生营造生机勃勃的语文课堂。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珍珠鸟》这篇课文时,作者文笔细腻,集中描绘了人与小动物之间的细腻情感。如果教师采取读写结合策略,可以在教学完毕后,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回忆自己养过的小动物以及和小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并将自己脑海中的故事写下来。例如,有的学生说自己家里养了好多只猫,有英短、加菲猫,每只都有不同的来历。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该名小学生为自己的猫儿创作了一系列趣味横生的故事。有的小学生家里养了两只兔子,在他的笔触下,小兔子不只是外形可爱,而且都有不同的个性。在他的文字里,还可以看到遛兔子的奇妙场景。还有的学生养了一只小狗,每天吃饭的时候,这只小狗就静静趴在他腿上,眼神一边滴溜溜地围着盘子转,一边露出可怜兮兮的表情……总之,课堂上,当学生说起和小动物的故事时,滔滔不绝,下笔更是如有神助。在写作过程中,小学生不仅锻炼了文笔,而且对文本中的情感体会更深一层。
二、巧妙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好奇心
当教师展开相关的教学活动时,尤其是在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适当增添一些悬疑色彩[1]。所谓悬疑色彩,指的是为学生营造悬疑氛围,让学生还没有学习就已经充满好奇心。如果教师能够有效利用小学生的这一心理,并且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教学效果会显著提升。教师设置悬念时,可以适当借助多媒体展示相关内容。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很乐意参与学习活动,教师更是借助充满悬念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知识,最终提升教学成效。
例如,《竹节人》这篇课文主要围绕玩具“竹节人”展开,通过描写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的情形表现“竹节人”这一童年游戏的乐趣。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不了解何谓“竹节人”,因此在上课过程中,学生很难体会到文章中的意趣。其实,竹节人是一款流行于20 世纪80年代的儿童玩具,多为手工制作,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很多80年代出生的人对此记忆深刻,但对于现在的小学生而言却陌生遥远。首先,教师在导入环节,不妨为学生设置一个悬念:“同学们,想必从小到大你们都玩过不少玩具,但是老师今天给大家呈现的,却是老师这个年代才会有的玩具,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呢?”接着,教师出示相关玩具,如玻璃球、小沙包、竹蜻蜓、毽子、玩具枪等,这样学生的兴趣被很好地调动起来。然后,教师拿出竹节人玩具,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前面出示的几款玩具,有的学生或多或少听过,但是看到“竹节人”的时候,大多数学生露出困惑好奇的表情。最后,教师引出课题,顺利展开教学。
案例中,教师并未直接展开教学,而是由学生最熟悉的玩具入手,为学生设下疑问,充分释放学生的好奇因子,使其在学习之初就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
三、积极开展活动,培养阅读兴趣
对每个个体而言,小学阶段都是其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对新鲜、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不妨为学生加入一些种类多样的活动,吸引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确保活动本身符合教学目的。如此一来,既陶冶了学生身心,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无形中也会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例如,教学《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时,大多数教师会给学生讲解很多宇宙知识。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贴合教材,但对小学生来说,能否在短期内吸收如此多的科普知识是个问题。因此,教师不妨转变教学思路,将原本的静态课堂以动态方式呈现,加入一些别开生面的趣味教学活动。针对本课,教师以某个天体为例,让学生想象假如外天空有生命,该生命形态是如何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心目中的生命形体画出来。例如,有的学生认为火星上会存在生命体,他笔下的火星人有着大大的脑袋,脑门上甚至还有火焰标记;有的学生觉得水星上之所以会有生命体存在,只不过水星上的生命体多为水样形态;还有的学生觉得月亮上有生命形态,体型比现在的人类要小很多……总之,不管学生所想象的生命体是否存在,也不管是否符合天文常识,重点在于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快乐,也激发了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
四、诱发探究动机,发散创新思维
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念,探究式学习法逐渐受到小学一线教师的关注。这一方法不但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具备一定意义的促进作用,而且也符合新课标要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探究式学习法应用其中,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应用时需要注意掌握恰当合适的切入点,为学生布置探究任务,发散学生的创新求异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文本解读。
例如,在教学《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别出心裁”地将学生分成两派,一派认为“盘古”其人并不存在,只是上古人类的科学知识不多,无法解释地球的来源,所以将自己的创世幻想寄托于当时的某个部落首领,于是有了今天这篇神话;另一派则认为“盘古”是存在的,他是上古之神,正是因为他的存在,混沌才开,天地才有了今天的模样。上课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展开热烈的讨论,遇到意见不同的,还会据理力争。每一派都形成各自的“领袖”,都试图说服对方,课堂讨论氛围浓厚。此时此刻,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光凭理论是无法让人信服的,得拿出证据来。你们有能说服对方的有力证据吗?”很快,认为盘古真实存在的学生“气焰”明显消减不少,反方却是举出大量和地球起源有关的资料。接着,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虽然神话中存在人们想象的成分,但也呈现出上古人类对自然探索的精神。由此,学生对神话的看法不再是两极化,而是能够客观看待。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能只着眼于知识的传授,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呢?自然是通过一次次的课堂探究。因此,教师要结合课堂内容,因地制宜开展探究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结 语
总之,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再走老路,而是需要“换新瓶装新酒”,一切教学都以学生为出发点。教师不能故步自封,需要积极探索好的教学策略,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争取让语文课堂鲜活起来,让每个学生的创新思维都得到有效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