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差异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
——内外向因素研究述评

2020-12-03

现代英语 2020年8期
关键词:人格特质外向第二语言

王 茜

一、引言

近年来,语言学习者的心理研究已成为应用语言学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佐尔坦·德尔涅伊(Zoltan Dörnyei)曾在2005年提出:“个体差异在第二语言研究中有着悠久的传统,没有人会质疑语言能力、动机或学习方法等因素是成功掌握一门外语的重要因素。”在这些个体差异(Individual Differences)变量中,值得注意的是,很少有研究集中在人格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的影响上,虽然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人格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不如其他个体差异变量重要,但是学习者的个性差异是二语习得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一些学者认为外向型学习者比内向型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掌握更好,也有学者认为外向型学习者和内向型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掌握取决于具体的学习情况。因此,述评在回顾部分关于学习者外向型和内向型性格对第二语言习得结果影响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语言学习者人格与第二语言学习之间关系的一般结论。

文章首先阐述了学习者性格对第二语言学习影响的背景信息及此次研究的目的。第二部分批判性地回顾了前人的部分相关研究,尤其是关于性格外向和内向差异的研究。此外,文章也讨论了该主题在未来研究中需要解决与完善的内容,并对未来研究提出相关建议。

二、理论框架研究综述

(一)个性因素

根 据《牛 津 英 语 词 典》的 定 义,“个 性”(Personality)是指“形成个人独特性格的特征或品质的组合”,也可以概括为“个体差异”。佩尔温(Pervin)和约翰(John)将“个性”定义为个人的特征,“其特征是要感觉、思维和行为方式相互协调一致”。由此可以看出,“个性”是多维度概念,而且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基于这些宽泛的概念,许多语言学家深入研究了“个性的不同广度”。于是,德维利(Dewaele)提出“人格特质”既是独立变量又是因变量,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会影响人们的表现。斯特朗(Strong)将这些“特定情况”定义为“自然交流”和“正式测试语言”,并指出“当在与‘正式测试语言’相比下,根据其是否考察了‘自然交流语言’来划分这些研究时,很明显,某些个人特征与语言学习的成功密切相关”。Dewaele在另一项研究中和他的研究伙伴Furnham(1999)发现,尽管外向型学习者和内向型学习者在日常对话中无明显差异,而外向型学习者在正式的场合比内向型学习者表现更好。Dörnyei在他后来的研究中也认同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人们应该改变对学习者特征的旧概念,“因为它忽略了这些高阶属性的情境性和多组件性”。由此可见,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人格可以影响第二语言的学习。Dörnyei认为“人格变量和其类型是决定我们总体行为的重要因素”;Hummel给出了一个人格和语言学习关系的例子,以说明大多数人将性格外向特征与语言表达流利性联系起来,然而,语法和阅读做得最好的学生往往是内向型性格。因此,如前所述,性格的影响结果因所处情景不同而存在差异。

(二)不同的研究模型

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人格研究大都应用了两种不同的研究模型,即Eysenck(1967)提出的关于人格的现代特质理论:“三因素模型”,及美国心理学家McCrae和Costa(2003)提出的“大五人格量表”。

Eysenck的模型包括三个维度:(1)外-内倾,(2)神经质,(3)精神质。与此同时,“Eysenck的理论兼顾了先天和后天因素”。由此可见:Eysenck的模型比那些关于生物和环境因素的单方面理论更有说服力。之后,Cattell提出了与Eysenck观点相反的“十六种人格特质理论”。Cattell认为运用多个特征来透析一个人的性格是有必要的。他还区分了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他认为决定表面特质的最基本人格特质是那些稳定的作为人格结构基本因素的根源特质。

然而,许多学者认为Eysenck的模型过于有限,而Cattell的模型又过于复杂。因此,在大五人格理论的基础上,制成了“大五人格量表”来描述人格的最重要因素。它包含了Eysenck理论结构中的前两个类别,并增加了“谨慎性”“宜人性”和“对经验的开放性”。此外,“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MBTI)”(“梅布二氏人格类型指标”)是国际最为流行的职业人格评估工具,该量表是由伊莎贝尔·迈尔斯(Isabel Myers)和她的母亲凯瑟琳·布里格斯(Katharine Briggs)于20世纪40年代基于荣格(Carl Jung)的心理学理论所构建的。与其他心理测试不同,MBTI职业性格量表不测试特质、能力或个性,而是测试人格类型。MBTI共有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包含两个方面,共计八个方面,因此,四个维度,两两组合,共有十六种类型。这十六种MBTI类型被组合为以下四种有效类别,包括“外向(E)-内向(I)”“感觉(S)-直觉(N)”“思考(T)-感受(F)”以及“判断(J)-知觉(P)”。

(三)外向与内向

语言学家对个性差异与第二语言学习的关系已经开展了多种类型的研究,内外向因素更是被广泛应用于相关研究中。Eysenck(1967)认为内外向维度与人的神经生理中枢系统直接相关。尽管许多人格因素都或多或少影响语言学习,但很少有像“外向和内向”那样直接影响语言学习结果的因素。外向的人无所畏惧、乐观,更愿意冒险;而内向的人则相反,他们则安静内向。为了找出个体差异的关系,余正、付勇、郭伟(2015)提出七个问题考察人格类型与学习毅力的关系。在他们的研究中,“外向型学习者的比例最高,这些外向型学习者的抗压能力也很强”。他们还认为“学习毅力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效果”。因此,研究得出结论:“人格与第二语言习得的结果显著相关。”斯特朗(1983)也曾提到过这种正相关关系,他对十三位从未上过英语课的西班牙母语的幼儿园小朋友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发现,“那些能用母语侃侃而谈的儿童在学习英语方面往往比其他人更有效率。研究还表明,学习速度较快的人比学习速度较慢的人更有可能与更广泛的同龄人互动”。也就是说,外向的人比内向的人学习语言更快、更有效,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愿意说话和练习,而内向的人在与人交谈时可能会倍感压力。相反,Skehan(1991)在他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中指出,在其他比如那些以理论为导向的领域,性格内向的人比性格外向的人做得更好。同样,在Hummel(2014)的研究中,性格外向的人比内向的人更善于说话,而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却出现了相反的现象。此外,斯温(Swain)和伯纳比(Burnaby)(1976)还发现,孩子的性格内向和外向与学习外语的结果之间没有关联。Strong(1983)也同意“对于快速成功的语言学习,没有任何关于某些人格特质的建议是必要或充分的条件”。

综上,关于人格的个体差异与第二语言习得之间关系的研究存在着明显的争议和冲突。但毫无疑问,人格差异或多或少会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结果。Dewaele认为,“外向型人格可能不是第二语言习得成功与否的一个预测因素,但确实会影响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产出”。他还提到,在压力更大或者更正式的情况下,性格内向的人变得更不具有归属感,而在通常情况下没有差异。此外,Dewaele(2012)在他的研究中也提出,“教师和很多研究可能低估了内向但是勤奋的语言学习者的暗下决心”。换句话说,由于前人对学习者个性与二语习得之间积极关系的研究,人们已经形成了片面的刻板印象。然而,对于努力学习的内向者来说,“他们更愿意读书,而不是参与有风险的社交互动”。从这个角度来看,Deweale(2012)提出“外向型学习者和内向型学习者似乎都在二语习得中遵循着成功路线”。同样,Ehrman(2008)采用MBTI问卷调查研究了类似问题,并得出结论“最好的语言学习者更倾向于内向型人格”,这与常见的刻板印象正好相反。因此,人格的个体差异在某些情况下会影响二语习得的效果,例如,外向的人在正式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比内向的人表现得更好,而内向的人更懂得如何规避风险,在写作和阅读方面更胜一筹。尽管在某些情况下存在差异,“内向者和外向者在二语习得中倾向于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

三、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学者普遍认为人格的个体差异会影响二语习得的结果。大量研究提供的经验证据表明:外向性和内向性是影响语言学习结果的主要因素。有些学者认为,性格外向的人比性格内向的人学习速度更快,而其他学者则认为,性格外向的人更擅长口头交流,而性格内向的人更擅长阅读和写作。因此,“某些关于人格特质的建议并非快速成功掌握一门语言的必要充分条件”,此篇述评则倾向于后者的观点。

虽然“外向型-内向型”是最关键的人格因素,且各种研究都基于这一维度,然而还有许多其他因素需要考虑,如年龄、性别、学习环境等。单一的人格特质还不能成功解释普遍的社会现象,所有社会因素相互作用才会综合影响二语习得的结果。此外,尽管在二语习得中个体差异多种多样,但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仍然具有挑战性,所以,在之后的研究中可以采用更有效的数据库和解释机制。总之,人格作为独立变量对语言学习结果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人格特质外向第二语言
人格特质对年轻驾驶员潜在危险感知能力的影响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PTSD易感性人格特质、工作记忆能力和创伤期间认知加工对模拟创伤闪回的影响*
脑与第二语言学习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你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
Critically assess the use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as an aid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Improving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bility of Speaking English by the PPP Model
阅读理解填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