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应论视域下许渊冲《春江花月夜》英译本研究

2020-12-03乔小康

现代英语 2020年8期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许渊冲译文

乔小康

一、引言

诗歌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载体,是具有较高艺术性和文化价值的文学形式,一定程度上诗歌可以代表中国语言艺术的最高形式。唐诗是唐代文人墨客的杰作,是中华民族文化之荟萃,是不朽的文化经典。诗歌的英译,是对艺术的再创作,对于传播中国文化具有深远影响。《春江花月夜》是张若虚的惊鸿之作,著名学者闻一多赞叹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全诗以月为主体,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深渺茫的情景,表达了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许渊冲英译本“The Moon over the River on a Spring Night”不仅符合目的语的规范,更不失源语的风味,可谓是音美、意美、形美地传递了中国诗歌文学。

二、顺应论

顺应论是由比利时语言学家耶夫·维索尔伦(Jef Verschueren)在其《语用学新解》(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一书中提出来的。维索尔伦认为,人类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其中顺应性是核心特点。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会不断地选择语言,可以是有意识地选择语言,也可以是无意识地选择语言,语言选择的原因既可以是外部原因,也可以是内部原因。顺应论主要有四个语言研究维度: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顺应的动态性以及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程度。任何形式的语言活动都涉及一个动态顺应的过程。翻译作为语言的转换过程,必然要对目的语进行重构,所以翻译本身就是一个动态顺应的过程。这就要求译者对源语语境和结构、译语语境和结构做出动态顺应。维索尔伦把语境分为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前者包括社交世界、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后者也称信息通道,即通常所言的上下文,它主要包括篇内衔接、篇际制约和线性序列三个主要方面。语言结构的顺应指从多个方面对语言做出动态选择,比如选择语言、语码、语体,选择话语的构建成分,选择不同类型的话语和语段以及选择话语的构建原则。人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语境都是动态的,译者可根据语言结构和语境去识别原语交际者的意图,并把它传达给译语读者。文章主要从词汇、句法和文化三个层面的顺应对译本进行赏析。

三、顺应论视角下许渊冲英译《春江花月夜》赏析

(一)词汇层面顺应

中英文语言表达存在巨大的差异,在文化交流中有时很难找到完全一致的意义对等词汇。在文学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中,完全对等的词汇表达更是很难对应。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词汇的表层意思,更要对原文含义深入理解,尤其要对原文修辞手法和语法意义进行深入研究,才能选择贴切的词汇,做到词汇层面的动态对等。诗歌多用隐喻,因此也被称为“隐语式语言”,诗人常用隐喻来传情达意。诗歌翻译在于隐喻传递的意象翻译,在于意象在译文中的传递和再现。

例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译:In spring the river rises as high as the sea,

And with the river's rise the moon uprises bright.

She follows the rolling waves for ten thousand li.

Where'er the river flows,there overflows her light.

译文中将“月”译成“she”,英语名词与法语名词不同,大部分不区分阴、阳性,但是有部分名词会具有阴性或阳性表征意义,阳性名词一般带有男性或雄性动物特征,阴性名词则指代具有女性或雌性动物特征的事物。译文中对月亮的翻译“she”这种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即Lakoff所提出概念隐喻中的实体隐喻,即用熟知的物质世界的知识去认识抽象的概念,如思想、情感等,这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人类的理解能力,这时候就需要借助有形的实体去认识抽象概念。实体隐喻可分为拟人隐喻和容器隐喻。该句就包含了一个容器隐喻,把海比作容器,海平面被视作容器内外的分隔线。该句中“生”一字描绘了一幅月亮从海平面缓缓升起的动态图画。许渊冲先生用“rise”和“uprise”两词形象地刻画了新月徐徐上升的良辰美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此情此景之中。

例2: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译:The moon declining sinks into a heavy mist.

It's a long way between South River and East Sea.

此句是一个典型的结构隐喻。Lakoff将结构隐喻定义为“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构造另一种概念,用较为具体和熟悉的概念谈论抽象和不熟悉的概念”,虽然两个概念的认知领域不同,但是它们的结构无变化,它们各自的构成要素存在着有规律的对应关系。中国古诗中的结构隐喻十分常见,比如“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诗人把离愁作为源域,水作为目标域,寓愁于水,此类隐喻还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碣石”和“潇湘”为一南一北的两个地方,表示天南地北的距离遥远。许渊冲先生采取换喻的方法,较好地译出了两地距离之远,突出了游子远在异乡、归途无期的惆怅。对于相关文化背景缺失的外国读者而言,译为“South River”和“East Sea”让人能更为直观地感受到距离之远,真切感受到游子思妇的相思之苦。源语中结构隐喻所暗含的意象,在译文中准确忠实地映射到目的语对应的情感,所以译文十分妥当。

(二)句法层面顺应

英汉语言在组织结构上差异较大,中文属于意合型语言,英文则是形合型语言。中文的句间关系是隐含的,而英文中的句间关系是明示的。在汉英翻译中,有时需要把短句合并成长句,衔接手段则成了必要工具。许译本中出现了连接词语衔接和词汇衔接,增添了译文的地道性、逻辑性和美感。

例3: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译:She may roll curtain up,but light is in her blower

She may wash,but moonbeams still remain on the stone.

She sees the moon,but her husband is out of sight

She would follow the moonbeams to shine on his face

But message-bearing swans can't fly out of moonlight

Nor letter-sending fish can leap out of their place

该处运用连接词语衔接手段,一连使用四个“but”,原文虽无明显标示,但是却暗含了转折。英语作为一种形合语言,汉译英时必须增添相应连词,以符合目的语的表达规范。

例4: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译:Away,away is sailing a single cloud white

On Farewell Beach are pining away maples green

该句使用了词汇衔接手段,重复副词,将“悠悠”一词意为“away,away”不仅保留了原文的音韵美感,同时也表现出了白云悠然飘动的动态美。

(三)文化语境的顺应

语境关系顺应是指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语言选择必须要与语境相顺应。人们在使用和理解语言的过程中,要关注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翻译涉及两种语言的转换,必然会与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文化背景信息的缺失,如政治生活、社会文化、人文信仰等,必然会造成外语读者的理解差异。比如“狗”在中国文化中大多具有贬义,相关词汇如狼心狗肺、狗腿子、狗急跳墙等,而在英语文化中“dog”多具有褒义,如“You are a lucky dog”。弗美尔说:“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转换。”在这种跨文化的交际过程中,有时会因为文化信息的缺失导致译语读者的阅读障碍。译者需要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这样才能顺应源语语境,减小读者的阅读障碍。

例5: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译:Away,away is sailing a single cloud white

On Farewell Beach are pining away maples green

《楚辞·招魂》有诗曰:“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九歌·河伯》也有诗云:“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在中国文化中,“枫”和“浦”代指分别之地,用来象征离愁别绪。如果直接将“浦”直接译成“beach”,虽然意思正确,但是无法传递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一定程度上是对文化的不恭。许先生将其译为“Farewell Beach”,增添了中国文化信息。虽然外国读者不能感受到“枫”和“浦”对于中国读者文化意义,但译文读者能更好把握全文基调。

例6: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But message-bearing swans can't fly out of moonlight

Nor letter-sending fish can leap out of their place

中国古诗有云:“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雁传书”自古以来就用来表示男女互相传递爱慕之情。如果采取直译,英语文化读者对这一意象的缺失会造成理解困难,同时中文的意象美也无法显现。“Message-bearing swans”和“Letter-sending fish”采用了两个平行结构,保留了原文的形式美。杨玫指出“在切合抑扬六音步的同时,又生动细致地阐释了原意,既传达了原诗的音美又再现了意美。”

四、结语

文章以《春江花月夜》一诗以及许渊冲英译本为例,从顺应论角度出发,对英译本从词汇、句法和文化语境三方面进行研究,其中主要涉及隐喻、意象和语境。翻译要在词汇、句法和文化语境三方面顺应原文的语言结构和语言语境、顺应交际语境以及顺应文化语境。《春江花月夜》许渊冲译本是语言结构和语境之间动态顺应而成的佳作,译语接受者对其进行解读的过程也是动态顺应的结果。中国诗歌英译不可能有完全的等值,而只能是在“信达切”标准中的语用等值,顺应论指导下的诗歌英译就是要立足语言结构和语境。诗歌英译对于传播中国古典文学具有深远意义,用顺应论指导翻译,可以有效传播中国诗学文化。

猜你喜欢

春江花月夜许渊冲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许渊冲英译杜甫诗歌中的译者声音及其文化认同
Tao Qian,Saussure and Taoism:The Paradox of Poetic Language
摔得挺美
春江花月夜 唯美扬州行 中华好诗词大会征稿启事
“第三届许渊冲翻译大赛”英译汉原文
春江花月夜 唯美扬州行 中华好诗词大会征稿启事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