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在《英语泛读》教学中的探索①

2020-12-03王铭曹小露

现代英语 2020年8期
关键词:思政考核理念

王铭 曹小露

一、引言

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从根本上提出了高等院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等深刻问题,并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一直以来,高等院校课堂教学更多地关注知识与技能的传递,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等院校需要相应地更新教育教学工作理念,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美丽中国梦不是一部分人的梦想,而是每位中国人的共同梦想;伟大的民族复兴也不是一部分人的责任与追求,而是每位中华儿女共同的责任与追求。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融入高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必经之路,是教育改革的前进导向,是适应国家发展的长远策略,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

二、《英语泛读》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高校《英语泛读》课程教学对于“思政”理念进课堂的研究尚处于初步尝试阶段,涉及范围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关注度仍有待加强。《英语泛读》作为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基础课程,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技巧与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拓展西方国家的文化知识与观点。从《英语泛读》课程名称可以看出,该课程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泛”与“读”两个方面。“泛”是指教材内容呈现百科知识性,文体广泛;“读”则指全面系统的阅读训练,通过细读、略读、寻读等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然而,结合当前课程思政理念,《英语泛读》课程教学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英语泛读》课程教学大纲尚未融入课程思政理念。一直以来,《英语泛读》课程的教学任务只是通过大量广泛阅读并结合有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掌握阅读技能,提高阅读效率,扩充英美文化知识。教学目标仅仅局限于获取知识和掌握学习技能层面,即扩大学生英语词汇量,丰富文化背景知识,课程内容更多地涉及西方文化与价值观,虽然增强了学生对于西方文化知识的了解,但是在关注本民族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缺少引导。因此,当前的教学改革应明确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将“课堂思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整个课程教学大纲,确保课程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可评价,教学目标不仅涵盖知识技能,同时也要涉及学生的思想品质发展。

第二,《英语泛读》课程教学内容缺乏深度,忽视了思政教育的融入,未能将思政教育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有效的结合,课堂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目前,《英语泛读》课堂教学内容大部分仍局限于课本基础知识与技能,教师更多地关注理论知识方面的讲解,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只涉及传播知识的环节,例如浏览词汇,做阅读题,习题讲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题能力,将泛读课堂变成了“小精读”课堂,或者说是《综合英语》课程的删减版,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与灵活性,并且大部分考核仍以单词识记和阅读练习为主。然而,《英语泛读》课程,还有其他一些英语专业基础课程,存在教学过程更加注重知识讲解的现象,而课后作业通常是课后练习或者是预习新单元,很少涉及学生思想政治理念的培养与发展。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生的成长、成才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课堂教学。因此,将思政理念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为实现“立德树人”提供有效的保障。

第三,课程考核方式过于简单,考核内容往往只涉及理论知识部分。《英语泛读》课程考核通常是平时分加期末考试分数。基于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学生在《英语泛读》课程的学习中以课程成绩为导向,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将考试成绩视为学习的最终目标。有的学生甚至在前期课堂教学中并没有认真学习、理解基本的理论知识,而是通过临时复习来获得成绩。这就说明传统单一的理论考核方式还存在许多问题,认真参与课堂学习的学生与考前临时复习的学生最后取得的成绩可能相差无几,由此便会产生考核的不公平性。不难发现,在当今的大学课程学习中,比起学习的过程,学生更看重的是期末考试成绩,难免会产生功利心过重的现象。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建设的接班人,如果只在意成绩以及和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事情,对其他事情则态度冷漠,觉得无关紧要,那么这样单一的考核方式则会导致这一社会群体逐渐忽略自身道德品质的培养,缺乏社会责任感。

三、《英语泛读》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

(一)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教学大纲

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之中,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将十九大精神有机地融入高校课堂,全面实现思想政治理念融入课本教材、进入课堂教学、深入学生内心,这不仅是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的必要工程,而且是紧迫的意识形态重大工程。从传授知识层面来看,《英语泛读》对于教师而言,它的要求和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阅读技巧,理解不同主题和体裁文章的词汇特点、体裁特征以及不同的分析方法,增加对目的语的语感,从而能更好地总结、归纳文章作者的思想和观点,并与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融合在一起,进行相关主题的分析和讨论。从立德树人层面来看,还应该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英语泛读》课程大纲,渗透到每一个主要环节,注重学生道德品质、民族意识、家国情怀的培养。当今世界并不缺乏才华出众者,然而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因此,《英语泛读》课程教学大纲应该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确保课程教学目标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相一致,与应用型外语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与前继、后续的专业课程相衔接。其次,尽可能深入发掘与《英语泛读》课程相关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精心设计好每一次泛读课程安排,着力将“立德树人”落实于课堂教学的内容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了解文化差异,拓展国际视野,还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优秀的人文素养,为国家建设储备一支强有力的外语类人才队伍。

(二)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泛读课堂

《英语泛读》教材内容更多涉及西方文化知识与价值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可以将课本内容与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将思想政治理念巧妙地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因为《英语泛读》是一门注重阅读的课程,教师可以通过拓展阅读材料的方式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但这些阅读材料不一定局限于课外的纸质练习、四六级考试模拟题、专四专八真题等,还可以将阅读材料与国内新闻相结合。例如,可以将每次课的前十分钟留给学生进行英语新闻展示,要求这些英语新闻来源于近期的国内时事,可以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当下热点等许多方面,每位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寻找一篇喜欢的新闻作为课前分享。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针对每节课学生所展示的新闻热点进行适当的话题讨论,引发学生对时事新闻的关注与思考,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民族使命感,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新闻展示这个环节中,学生不仅积累了新的词汇和语言表达,也加强了对时事的了解,加深学生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民族事业、关心历史文化的良好习惯。

针对课本教学环节,在锻炼学生阅读技能的同时,教师也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能力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泛读教程》第4册第12单元是关于“Society and Values”,第一篇文章主要涉及名人明星。针对这样一篇文章,教师除了进行知识的传播、讲解与训练,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还可以结合国内当下的名人明星、网红等热点主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批判性思维。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思考,在大学学习生活中,做好对未来的规划,期望自己将来成为怎样的人?除了个人理想,是否能够为国家、社会做些什么?是否能够将个人理想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对于阅读材料中所展示出的文化与理念,教师应该在备课的过程中做好筛选,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也可以将相关的本民族文化与价值观向学生进行补充,让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能够培养独立的判断能力与思考能力,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与社会责任感,培养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考核范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只有培养更多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才能培养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人,而不是高智商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仅仅是《英语泛读》课程,当代大学许多课程考核通常只包括平时表现与期末考试两部分,考核内容与方式较为单一。平时表现更多地涉及课堂出勤率、课堂学习状态、作业完成度,期末考试则是以试卷测试的形式进行考核,然而在思想政治理念方面的学习,很少纳入考核的范围内。这样简单的考核方式只会加重学生的功利心,为了获得较高的学科成绩以及相关的奖学金评定,学生只注重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情,忽略了道德品质的培养,那么最终的结果只会与“立德树人”理念背道而驰。因此,在《英语泛读》课程考核的内容与方式上,教师可以探索更多途径,使课程考核更加多元化。例如上文所提到的新闻展示环节,教师除了考查学生基本的新闻知识准备,还可以将前期准备与后期展示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品质素养作为评分标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礼貌谦逊。学生在进行新闻选题时需要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观察或引导学生的行为举止,当然,礼貌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教师同样应该以身作则,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对学生表达应有的尊重。2)自信勇敢。在新闻展示的过程中,可以把自信勇敢作为考查的标准之一,学生的展示是否声音清楚,确保台下每一位学生都能听见介绍的内容,是否能够克服紧张,勇敢自信,沉稳地进行每一个新闻展示环节。3)文化素养。针对展示的新闻,教师与其他学生也可以就相关背景知识提出问题,考查台上的学生是否准备充分,是否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与素养。以上的考核办法仅是抛砖引玉,让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不仅扩充知识的积累,更要树立起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培养的良好意识。

四、结语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教育改革势不可挡。目前,“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泛读》教学仍处于探索阶段,未来还需要更多的尝试与创新。文章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提出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英语泛读》教学大纲、融入课堂教学每一个主要环节、融入课程考核范围,但实施途径还不够完善。推进“课程思政”改革,不是生搬硬套、盲目效仿、简单地增设几项活动,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的全过程。这一改革需要教师队伍的共同努力,在现代研究理念、研究方法和教学手段支撑下,以“课程思政”为载体,探究《英语泛读》课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新途径,实现教学方法研究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培养德才兼备、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优秀外语人才。因此,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将“立德树人”作为己任,在教学实践中完成课程思政,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养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思政考核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思政课“需求侧”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