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性护理干预对消化道癌经PICC植入化疗患者术后VT发生率的控制效果①
2020-12-02杨爱红
杨爱红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二病区,河南 新乡 453003)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是临床恶性肿瘤的化疗中的一种有效的化疗药物给药手段,有效避免了化疗药物直接与患者手臂静脉接触,降低了患者血管损伤情况,但随着PICC的广泛应用,由PICC导致的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升高,患者出现上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理质量[1,2]。导致DVT的原因主要与静脉内膜损伤、血液高凝状态、术后活动减少、感染及药物的反复刺激等有关[3]。本研究根据DVT的相关影响因素,对消化道癌经PICC植入化疗患者采取预警性护理干预,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04~2019-03我院收治的消化道癌经PICC植入化疗患者76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能持续在本科室进行导管维护,患者沟通能力正常、意识清楚。排除标准:存在既往DVT史,有严重感染及出血趋向、严重心肺功能障碍者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60~75岁,平均(66.46±5.33)岁;恶性肿瘤类型:胃癌12例,结肠癌14例,直肠癌12例。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61~76岁,平均(66.57±5.41)岁;恶性肿瘤类型:胃癌10例,结肠癌15例,直肠癌13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体征、穿刺口渗液或渗血以及引流等监测,早期下床活动及饮食指导等。观察组患者采取预警护理干预,入组前成立预警护理干预小组,由预警小组在护理前查阅相关资料,根据影响DVT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DVT发生的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了以下预警护理措施:①健康宣教:根据患者及其家属对DVT的了解程度进行相应健康知识指导,告知患者DVT形成的病因及机制、DVT的危害相关事项,告知其遵医嘱护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自我护理的能力。②DVT预警护理措施:鼓励患者多活动,依据患者体力情况,指导患者每日进行握力球200次以上的锻炼,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动脉血液回流,减少DVT发生的几率;穿刺点首选右臂,并严格掌握穿刺血管直径;充分补充营养和水分,多食用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果汁等高膳食纤维饮食,叮嘱患者每日饮水2000mL以上,以增加血容量,改善患者血液黏稠度,降低DVT发生风险;静脉输液时避免每次对同一静脉血管进行化疗药物输入,输液完毕后应进行生理盐水冲管,减少血管内膜损伤;对于需长期卧床的患者,在注意保温护理的同时,需进行卧床主动及被动训练,卧床时适当抬高下肢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③形成血栓后的处理方法,定期对患者进行血小板、纤溶因子及凝血因子标志物进行监测,对于出现DVT趋向者或发生DVT者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抗凝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DVT、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②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4]进行生活质量评估,包括心理、躯体、物质及社会四项功能,每项评分为100分,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③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价,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技巧、护理质量等3个部分,分值范围为0~100分,其中,非常满意:评分90分及以上,满意:60~89分,不满意:60分及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导管留置时间及护理后DVT、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感染、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导管留置时间及护理后DVT、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38)
2.2 两组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情况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8.95%(P<0.05)。见表3。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PICC置管可为癌症患者的救治提供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尤其对长期化疗患者而言,不仅其外周血管具有保护作用,还解决了反复穿刺的痛苦及患者依从性低的问题,并可提高其生活质量。随着PICC的广泛使用,其并发症也日益凸显,其中DVT为最常见并发症,并给患者带来较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相关研究显示,经PICC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DVT发生率高达30%以上,远远高于外科术后患者。DVT的原因主要与静脉内膜损伤、血液高凝状态、血流迟滞等密切相关,此外,患者术后活动减少、感染及药物反复刺激又可导致DVT发生[5]。PICC后发生DVT的机制为[6,7]:化疗药物会直接导致血管内膜及基底膜结缔组织中胶原纤维化,增加血液中促凝黏附因子含量,从而加快血小板聚集而形成血栓;化疗后患者进食饮水减少,或者出现呕吐等导致脱水,使得循环血量减少,血流速度减慢,出现血流迟滞,提高DVT发生的风险。有研究显示,高血压、糖尿病等会导致血液黏度增加,进而导致DVT形成[8]。
PICC后DVT的发生与患者自身疾病或病史、穿刺点位置、导管型号、静脉炎等多种因素相关。临床上 PICC 后DVT的发生多表现为无症状性血栓,具有隐匿性,不易发现。一旦发现后,患者则处于急性期,极易引起感染、肺栓塞及血栓后综合征等,并给其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加强对其进行预防。目前,临床上均不提倡应用药物进行DVT预防,而是通过制定具有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来起到预防和降低DVT的发生率[9]。本研究应用的预警性护理干预是以PICC植入化疗患者术后DVT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基础,对患者进行的一种前瞻性的护理干预,通过进行穿刺血管及方式的选择、上下肢适当锻炼、营养物质及水分补充、卧床体位护理等措施,减少了患者的血管损伤,改善了患者循环血量及血液黏稠状态,同时,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及自护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本结果提示,预警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消化道癌经PICC植入化疗患者术后DVT发生率,提高者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满意且患者护理满意度高。
综上所述,对消化道癌经PICC植入化疗患者给予预警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DVT的发生,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