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管理在全身麻醉患者围拔管期护理中的应用①
2020-12-02王芳
王 芳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河南 郑州 450003)
全身麻醉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需停止给予麻醉药物,直至各项监测参数和指标正常或稳定后,才可将气管导管拔出,在将气管导管拔出后,或将患者送回病房的途中,需保持其循环和呼吸稳定,不仅要求麻醉医生和护士密切配合,还需确保全身麻醉患者围拔管期护理管理质量。已有研究明确指出[1],全身麻醉患者围拔管期接受集束化护理管理,可显著降低术后意外事件和并发症发生率,对疾病预后意义较大。本文观察集束化护理管理在全身麻醉患者围拔管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用随机矩阵分布法将86例全麻患者分组(2016-08~2018-12就诊)。入选标准:(1)患者均为择期手术;(2)各患者麻醉方式均为全身麻醉;(3)患者与其家属均知情同意;(4)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会批准后实施。排除标准:(1)认知功能异常、合并精神疾病者;(2)合并心肺疾病者。对照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18~68岁,平均(48.7±1.1)岁,手术类型:7例腹部手术,9例甲状腺手术,14例颈椎手术,7例四肢骨折手术,5例人工关节置换术。研究组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龄18~69岁,平均为(48.9±1.2)岁,手术类型:8例腹部手术,8例甲状腺手术,15例颈椎手术,8例四肢骨折手术,5例人工关节置换术。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患者进入到恢复室后,连接呼吸机,保持气道畅通,持续监测其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心电图,每间隔5min监测1次,并关注其痰液状况,做吸痰处理。床旁加护栏,用约束带约束其膝关节、腕部,降低坠床率。妥善固定深静脉管、引流管、气管导管等,保持管道畅通,防止滑脱。密切观察其引流性质、引流量、输液状况、体征指标,按照医嘱给予面罩吸氧,清醒后,及时告知其手术状况,消除其担忧、焦虑等心理。
研究组接受集束化护理管理,具体为:(1)成立护理质控管理小组,并根据患者和医院实际状况制定应急预案,包含静脉输注药物外渗、突然停氧和停电应急预案、非计划性拔管、导管意外滑脱、喉痉挛等。(2)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每日10Am~3Pm阶段属于高峰段,适当加派机动护士人员,确保患者与护士的比例为2:1,预防意外事件和不良事件发生。(3)加强监护管理围拔管期:密切观察其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心律、心率,必要时可测定其动脉血气指标、动脉有创血压、呼气末二氧化碳等指标,每间隔5~10min可记录1次,避免发生心血管、呼吸道并发症,预防发生非计划性拔管、躁动、喉痉挛等,控制各环节质量,提升护理安全。(4)拔管前观察:麻醉后,巡回护士将其送往复苏室,接班护士需核对置管深度、患者体重、确认呼吸参数后,上调呼吸机,快速链接监护仪,监测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等指标,妥善固定各引流管、输液管,保持静脉输液畅通。常规观察体征,尤其是心率、自主呼吸、体动、神经反射、瞳孔等,正确评估麻醉深度。(5)拔管后观察护理:拔管后,给予常规面罩吸氧,密切观察体征外,还需重视其呼吸节律和呼吸频率,避免发生呼吸道梗阻、喉头水肿、喉痉挛、舌后坠等。若患者呼吸费力,出现三凹征,可置入口咽通气道,确保呼吸畅通。若发生舌根后缀,需及时将下颌托起,清除呼吸系统中分泌物,让呼吸道保持顺畅,并吸氧。若发生喉痉挛症状,则及时停止各项操作,去枕,垫高下颌,保持气道通常,加压给氧,可静脉给药地塞米松,达到加深麻醉的目的,进而消除轻中度喉痉挛症状。(6)评估麻醉恢复室(PACU)患者出室时间:用PACU评分标准根据患者神志、氧饱和度、循环、呼吸、肌力等方面评估其出室时间,以2分、1分、0分评估不同项目。离开PACU时,评分需≥9分,无恶心呕吐、无躁动,静脉管道畅通。并需由麻醉医生确认签字。(7)加强学习PACU知识:科室每月有计划性的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包含业务内容、查房、日常护理、疑难病例分析等,并定期请更权威的医生讲座,讲座内容可包含,怎样评估和处理气道问题、急救药物和设备仪器使用方式、低体温防护等,每季度需组织一次考核,包含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如电除颤技术、心肺复苏等,以提升其职业素质和能力。此外,还需定期外派人员进修和学习。(8)心理护理:麻醉前,需明确掌握患者疾病史、心理特征、病情状况等,并按照其心理需求给予鼓励、解释、安慰,耐心回答疑问,缓解其负性情绪。气管插管为麻醉后患者无意识的状况下进行,若患者可感受到痛苦和不适,又无法将其表达出,心理易产生烦躁和不安,损害其心理,甚至出现心律失常、喉头水肿、气道黏膜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心搏、呼吸骤停。各护士需耐心与其沟通,介绍此次麻醉方式、配合要点、气管导管作用、自行拔管和不配合拔管的危害、拔管指征等,让其了解麻醉,取得其信任和理解。
1.3 观察指标
(1)记录患者并发症。(2)记录意外事件发生状况。(3)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估此次护理管理满意度,将量表发放给患者,让其自行填写,<60分:不满意;60~80分:基本满意;>80分:满意。问卷信效度为0.7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82%(3/44)低于对照组38.10%(16/42),数据差异较大(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比较[n(%)]
2.2 意外事件
研究组意外事件发生率6.82%(3/44)低于对照组35.71%(15/42),数据差异较大(P<0.05)。见表2。
表2 两组意外事件发生率比较[n(%)]
2.3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0.91%(40/44)高于对照组73.81%(31/42),数据差异较大(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全身麻醉患者围拔管期属于病情多变的危险阶段[2],若因此引发并发症后,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生命。此次研究组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管理干预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原因为,组织人员成立集束化护理质控小组,预估并发症和意外事件有关。引发呼吸道梗阻的主要危险因素包含困难气道反复插管、肥胖者、合并基础呼吸性疾病者等[3,4]。麻醉恢复阶段最为危险的、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分别为喉痉挛、舌根后缀。本研究中集束化护理管理中,患者拔管后,各护士有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并根据患者症状实施针对性干预,如发生舌根后缀,需及时将下颌托起[5,6],清除呼吸系统中分泌物,让呼吸道保持顺畅,并吸氧。若发生喉痉挛症状,则及时停止各项操作,去枕,垫高下颌,保持气道通常,加压给氧,可静脉给药地塞米松,达到加深麻醉的目的,进而消除轻中度喉痉挛症状[7~9]。为此,则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而在意外事件发生率上,各护士加强了对患者护理的重视度,密切观察其体征症状,掌握其需求,合理范围中尽量满足,确保患者舒适感,进而降低了输液管路滑脱、非计划性拔管等意外事件发生,同时,在降低并发症、意外事件发生率的基础上,此类操作均对患者对医院医护人员的认可度和满足度有提升作用,本研究结果也显示了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同时证实了集束化护理管理方式对全麻恢复患者的认可度改善非常有利。集束化护理管理前则全面掌握患者病情状况,集合循证护理措施和治疗进行干预。近年来,集束化理念已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将以往分散的护理方式进一步系统化,把指南和政策转变为实际实践措施[10~12]。
综上,全麻恢复期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管理,可显著提升其满意度,确保护理质量,预防术后风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