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及高危因素分析

2020-12-02赵岩王靖明郑睿胡洁玉徐学海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初筛通过率早产儿

赵岩 王靖明 郑睿 胡洁玉 徐学海

高危新生儿发生听力障碍的概率约为22.6%,比正常新生儿0.1%~0.3%高[1]。听力障碍可能源于新生儿先天缺陷,也可能为迟发性耳聋,影响新生儿的远期生存质量[2]。听力障碍是可筛查疾病,新生儿听力筛查是一种无创、快捷的听力检查方法,对于听力障碍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以促进新生儿的健康发育[3]。本研究分析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及高危因素,以期为新生儿听力障碍早期筛查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选择2019年8月~2019年12月于我院NICU就诊的339例高危新生儿(出生48~72 h)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分娩的1000例正常儿作为对照1组,选择同期分娩的1000例早产儿作为对照2组。观察组:男192例,女147例,孕周38~42(38.19±4.82)周,日龄2~3(2.17±0.46) d。对照1组:男549例,女451例,孕周38~42(38.27±4.16)周,日龄2~3(2.20±0.42) d。对照2组:男552例,女448例,孕周34~36(35.42±0.36)周,日龄2~3(2.22±0.21) d。新生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筛查方法

初次筛查时间为出生后5~22 d,早产儿在纠正胎龄满37周后行初次听力检查。正常足月儿于生后3~6 d行初筛。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42 d进行复筛。均在新生儿自然睡眠安静状态下完成测试,测试环境安静,噪音不超40 dB(A),测试前需清理新生儿外耳道残留物。测试仪器为丹麦尔听美Type 1077(AccuScreen TE/DP/AABR)测试仪。选择自动筛查程序,主要检测2、3、4、5 kHz4个频率,至少3个或以上频率通过才诊断为筛查通过,否则为筛查未通过。

1.2.1 TEOAE法 测试时新生儿仰卧,且处于自然睡眠状态,将耳朝上以充分暴露,选择适宜的插入式耳探头平行插入外耳道1/3以使其密闭,将尖端小孔正对鼓膜后打开测试开关,10 s后显示测试结果。

1.2.2 AABR法 将记录电极粘贴在新生儿的前额部,参考电极粘贴在新生儿的颧骨处,接地电极粘贴在新生儿的后颈部,结果显示通过则为通过。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计算数据,使用%代表计数资料,组间、组内数据采用χ2检验,使用±s代表计量资料,组间、组内数据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不同组别新生儿听力联合筛查结果分析

观察组、对照2组的听力联合筛查初筛未通过率为7.37%、6.10%,显著高于对照1组的联合筛查初筛未通过率1.20%(P<0.05)。观察组中TEOAE通过但AABR未通过18例,TEOAE未通过但AABR通过12例,对照2组中TEOAE通过但AABR未通过44例,TEOAE未通过但AABR通过30例,显著高于对照1组(P<0.05):TEOAE通过但AABR未通过7例,TEOAE未通过但AABR通过5例,见表1。

2.2 高危新生儿听力联合筛查结果分析

表1 不同组别新生儿听力联合筛查结果分析[n %]

表2 高危新生儿听力联合筛查结果分析[(n)%]

表3 高危新生儿听力障碍高危因素分析

高危新生儿听力联合筛查初筛未通过率为7.37%(25/339)、复筛未通过率为3.13%(10/320),其中TEOAE筛查初筛未通过率为20.35%(69/339)、复筛未通过率为6.88%(22/320),AABR筛查初筛未通过率为18.88%(64/339)、复筛未通过率为5.93%(19/320),见表2。

2.3 高危新生儿听力障碍高危因素分析

参照2010版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新生儿听力损失高危因素[5]依次是:听力障碍家族史、母孕期用耳毒性药物、两种以上高危因素、NICU住院≥5 d、重度窒息、宫内感染、高胆红素血症、出生体重1500 g以下,见表3。

3 讨论

听力障碍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出生缺陷,约1/800~1/1000的新生儿在出生时有严重和极度的听力丧失,另有2~3倍的新生儿有程度略低的听力丧失,包括轻中度的双侧性或单侧性听力丧失[4]。听力系统的任何部位疾病都可导致儿童听力损失,单独发生或为综合征的部分外耳道和中耳畸形(如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可导致传导功能的丧失,单独中耳畸形的儿童,可发生先天性感觉神经性听力损失[5,6]。此外,骨迷路畸形也可导致感觉神经性听力丧失,这些情况通过CT诊断,与迷路畸形有关的听力丧失程度不同是从无直至全部,并且可以是稳定的、不同的和进行性的。这种听力损失可含有传导性成分,一组X连锁遗传的迷路畸形包括卵圆窗的损害,患儿表现为先天性传导性听力丧失,外科切开卵圆窗可导致大量的脑脊液丧失,常伴该耳听力的持久性损害[7,8]。大多数听力缺陷是后天传导性的听力损失,与中耳炎及其后遗症有关。最易感染中耳炎的为有颅面部异常(如腭裂)、免疫缺陷(如婴儿暂时性低γ球蛋白血症)和暴露于环境危险因素(如吸咽,日托场所)的儿童,男孩比女孩更易患中耳炎[9]。

如果不能在新生儿语言发育关键期内确诊并予以对症干预,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因聋致哑,严重影响其远期生存质量,增加家庭与社会负担[10,11]。因此,在早期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并分析其高危因素,对新生儿具有重要意义。陈慧兰[12]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初筛结果显示:胎龄对未通过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小胎龄早产儿未通过发生率高,高胆红素血症、感染、窒息等为其他危险因素,因此在本试验中设置两类对照组分别为正常新生儿和早产儿。结果显示,观察组、对照2组的听力联合筛查初筛未通过率为7.37%、6.1%,显著高于对照1组的联合筛查初筛未通过率1.2%(P<0.05)。结果说明,高危儿、早产儿的听力异常发生风险明显比正常新生儿高。并且观察组和对照2组中的TEOAE通过但AABR未通过率(5.31%、12.98%)显著高于对照1组(2.06%)、AABR通过且TEOAE未通过(3.54%、8.85%)显著高于对照1组(1.47%)。高危新生儿听力联合筛查初筛未通过率为7.37%(25/339)、复筛未通过率为3.13%(10/320),其中TEOAE筛查初筛未通过率为20.35%(69/339)、复筛未通过率为6.88%(22/320),AABR筛查初筛未通过率为18.88%(64/339)、复筛未通过率为5.93%(19/320)。因此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TEOAE和AABR检测需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才能提高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精确性、可靠性。

新生儿听力障碍高危因素依次是:听力障碍家族史、母孕期用耳毒性药物、两种以上高危因素、NICU住院≥5 d、重度窒息、宫内感染、高胆红素血症、出生体重1500 g以下。听力障碍家族史是我国引起新生儿听力缺陷的高危因素之一,近六成的听力障碍是由遗传因素引起,因此,新婚夫妇应做好婚前检查,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生育指导工作,加大宣传普及力度,提倡人们主动对有家族病史的人进行耳聋基因筛查。高胆红素会影响脑干听觉通路,该类毒性作用会引起耳蜗后性听力损伤,耳蜗功能受到负面影响,甚至导致神经性听力损失[13]。此前,较多临床研究表明新生儿窒息也是因起听力损伤的高危因素[14,15]。窒息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缺氧,从而产生缺氧缺血性脑病,导致耳蜗使其产生兴奋性氨基酸受体过度激动而引起神经中毒。由于耳蜗及听觉中枢对缺氧极其敏感,缺氧缺血可累及耳蜗使其产生兴奋性氨基酸受体过度激动而引起神经中毒,本研究结果也显示中毒窒息的新生儿听力损伤危险高,因此需要重视新生儿由窒息引起的听力损伤,及早进行听力检查。新生儿听力障碍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临床需重点关注听力障碍高危新生儿,避免漏诊、误诊,影响新生儿语言发育[16,17]。

综上所述,听力损害的诊断必须尽早,才能使适宜的语言输入,并导致最佳的语言发育。TEOAE与AABR联合筛查危新生儿听力障碍,可有效减少漏诊与误诊,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

猜你喜欢

初筛通过率早产儿
瓦里安VitalBeam直线加速器Portal Dosimetry验证通过率低故障维修
婴儿抚触护理法对早产儿呼吸及睡眠的临床观察
直肠癌患者术前放射治疗应用Tomo和Monaco计划系统的剂量学差异及Gamma通过率对比
体检人群使用NOSAS评分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初筛工具的可行性分析
早产儿出院后如何护理才正确
早产儿如何护理及喂养
清远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现状与初筛对策
一株不产“透明圈”解磷菌的初筛及其溶磷能力的初步测定
如何提高大学英语统考通过率
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的几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