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株不产“透明圈”解磷菌的初筛及其溶磷能力的初步测定

2017-04-12叶劲松卫新来郭梦瑶江雅琪戴佳秀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23期
关键词:初筛

叶劲松+卫新来+郭梦瑶+江雅琪+戴佳秀

摘 要:该文以Ca3(PO4)2为唯一磷源,以固体平板上是否出现溶磷“透明圈”为指标来初筛解磷菌时,发现一株霉菌,平板上长势良好,未产生明显“透明圈”;经液体摇瓶培养,发现其具有较强的解磷能力,上清液中有效磷在第6天达到极值10.66mg/L,pH值从起始7.21下降到4.52。以“透明圈”作为解磷菌的初筛标准,可能会丢失部分解磷菌。

关键词:不产透明圈;解磷菌;初筛;溶磷能力

中图分类号 S1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3-0038-02

解磷菌是一类能够溶解土壤中难溶态磷素,释放出能够被植物吸收的有效磷的微生物[1]。和传统的化学磷肥相比,它具有改善土壤质量和结构,提高土壤中磷的有效利用率,节肥增产,对保持生态环境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等优点[2-4],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5-8]。在初筛此类微生物时,常以磷酸钙为唯一磷源的选择性培养基,以在固体平板上是否出现透明的溶磷圈为指标,来判断其是否为解磷菌[7,9]。若有明显的透明圈,则初步认为是解磷菌,否则被丢弃。本研究小组在筛选过程中,发现有的菌株在固体平板上不产溶磷透明圈,但液体培养显示具有一定溶磷能力,研究结果对于解磷菌初筛方法的改进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菌种:昆明山区土壤。初筛固体培养基和液体摇床发酵培养基:见文献[10]

1.2 方法 初筛方法:稀释涂布方法,28℃培养,3~5d。逐日观察,以平板上是否有溶磷圈出现,来初步判断其溶磷能力。液体发酵测定解磷能力方法:1mL霉菌孢子菌悬液(108个/mL),接入100mL液体培养基,另取灭活的霉菌孢子菌悬液作为对照。28℃,转速150r/min,培养10d。每48h取出,5 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测定有效磷含量和pH值。有效磷测定方法:钼锑抗比色法[11];pH测定方法:pH酸度计。

3 结果与分析

一般来说,“透明圈”是初步判断一菌株是否具有溶磷能力的标准方法[12-13]。一直以来,本研究小组都是按照这个方法进行筛选的。在初筛平板上,会经常出现不产“透明圈”的菌落,多数菌落小,但是有一株霉菌,不产透明圈,却长势很旺。对于这看似奇特的现象,决定进一步研究,故纯化后进行液体摇床继续培养。

3.1 初筛 如图1所示,该青绿色霉菌在平板上长势旺盛。既然在磷酸钙为唯一磷源的培养基上长势良好,那么该菌肯定能从外界中摄取磷源满足自身生长需要,也就是说它应该具有溶磷能力,只是没显示出“透明圈”,于是继续对其研究。

3.2 无“透明圈”解磷圈的上清液pH变化 图2显示,初始日,霉菌和灭活霉菌的液体培养基pH在7.21左右。2d后两者pH值都开始下降,但霉菌pH值下降更快速,且接种霉菌的上清液的pH值在第6天下降到最低点4.52,这说明此株霉菌确实产酸;而与此同时灭活霉菌的上清液pH值,始终在6.8左右。

3.3 无“透明圈”溶磷圈上清液中有效磷变化 从图3可以看出,上清液中有效磷一直在快速上升,并在第6天达到最高点10.66mg/L。说明此霉菌确有溶磷能力,能将难溶磷酸三钙溶解,使得溶液中有效磷含量上升。本实验只是测定了上清液中的有效磷,若加上菌体内的磷素,实际总共溶解的有效磷将更可观[14-15]。在第6天之后有效磷含量下降,可能是随着时间推移,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使得其溶磷能力下降或部分溶磷菌死亡。前6d,有效磷变化趋势和pH变化趋势呈现负相关,即pH下降,有效磷上升。似乎是由于产酸,导致不溶磷酸钙溶解,释放出有效磷,这也和多数学者报道的溶磷机制相同[14,16]。此株溶磷霉菌,之所以在平板上没有明显的“透明圈”,原因可能是因为该菌产酸酸性不够强,导致溶磷透明圈不明显,或是由于生长旺盛的气生菌丝将很小的溶磷圈覆盖了,也可能尚存在其他原因。

4 结论与讨论

以“透明圈”判断菌落是否为解磷菌,可能会丢失部分解磷菌。平板“透明圈”方法只是进行溶磷微生物筛选的较为初步的方法,它并不能作为评判某微生物是否具有溶磷能力的绝对标准方法,测定液体有效磷才是准确测定其溶磷能力的可靠方法,因为不产“透明圈”的溶磷菌也极可能有较强的溶磷能力。如对平板上的所有微生物都进行液体摇床有效磷测定,工作量太大,而“透明圈”法简单快捷,却不完全可靠。如何解决这一对矛盾,今后仍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郝晶,洪坚平,谢英荷,等.石灰性土壤磷细菌的分离、筛选及解磷效果[J].山西农业科学,2005(04):56-59.

[2]王义,贺春萍,郑肖兰,等.土壤解磷微生物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9):60-64.

[3]Sudana M,Susanta Wirya I G N A,Raka G N.Utilization of Phosphate Solubilizing Rhizobacterium Derived from Leguminosae Plants to Stimulating Plant Growth and Induce Systemic Resistance of Soybean (Glycine max l.Merrill)to Mosaic Diseas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rrent Microbiology and Applied Sciences,2016,5(9):600-610.

[4]Prabha A S.Potential Use of Azotobacter and Phosphate Solubilizing Bacteria as Biofertilize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rrent Microbiology and Applied Sciences,2016,5(10):79-90.

[5]梁曉辉,龙小军,赵丰,等.解磷巨大芽孢杆菌JL-1发酵条件的初步优化[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24):27-29.

[6]祝凌云,马忠友,唐欣昀,等.水稻根际高效解磷菌菌株的筛选[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5):43-44.

[7]王义,余贤美,郑服丛.热带土壤解磷细菌PSB26的筛选鉴定及拮抗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15(07):59-62.

[8]叶国平,梁锦锋.解磷细菌(PSB)解磷机理及应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09):53-54.

[9]黄敏,吴金水,黄巧云,等.土壤磷素微生物作用的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2003,12(3):366-370.

[10]叶劲松,吴克,俞志敏.1株无机磷细菌筛选及溶磷能力的测定[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6):333-335.

[11]鲁如坤.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12]唐勇,陆玲,杨启银,等.解磷微生物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J].天津农业科学,2001(2):1-5.

[13]金术超,杜春梅,平文祥,等.解磷微生物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杂志,2006(2):73-78.

[14]赵小蓉,林启美,孙焱鑫,等.细菌解磷能力测定方法的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01(01):1-4.

[15]Beever R E,Burns D J W.Phosphorus Uptake,Storage and Utilization by Fungi[M].Advances in Botanical Research,H.W W,Academic Press,1981.8,127-219.

[16]马春浩.解磷微生物及其应用研究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04):34-36.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初筛
基于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乙肝和梅毒快速初筛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体检人群使用NOSAS评分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初筛工具的可行性分析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Multiple gastric angiolipomas:A case report
健康教育对成分献血初筛不合格暂缓献血者的影响
广东省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探讨*
咸宁市无偿献血者ALT初筛与抗-HCV检测结果的分析
街头无偿献血初筛血型错误原因分析
优化无偿献血初筛岗位检测流程探讨
郑州地区2009—2013年无偿献血初筛错血型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