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

2020-12-02郭淼临夏现代职业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15期
关键词:家庭儿童音乐

◎ 郭淼 (临夏现代职业学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伴随孩子一生的老师。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现代医学、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研究证明,通过音乐教育,对孩子们的情操、性格的形成,乃至身体的成长都有积极的影响。此外,还可以促进脑细胞的成熟和发展,有益于智力发育。”因此,家长们开始注重家庭音乐教育。然而一些经济文化都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家庭音乐教育意识淡薄,家庭音乐教育水平偏低。本文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对当地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的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梳理和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改善策略,希望引起广大家长及相关部门对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的重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家庭音乐教育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

“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即教育者在家庭音乐教育环境中对学前儿童所实施的以音乐为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其根本任务是教育者以音乐作为教育的手段和媒介,通过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开展的音乐活动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儿童全面、整体的发展。”相对于学校音乐教育,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更具有启蒙性、随机性,更具影响力和差异性。

二、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笔者依照地理位置、城乡环境、文化程度差异,通过各级各类幼儿园、早教中心、村委会等机构,向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学前儿童家长群体发放《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情况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861份。其中汉族家长444人,少数民族家长417人,城镇家长问卷737份,农村家长问卷124份。问卷主要包括:学前儿童家长的个人情况,家庭音乐教育的观念、内容,家庭音乐教育的实施情况,家庭音乐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根据调查结果,梳理出临夏回族自治州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家长对家庭音乐教育的认知较片面。问卷显示只有6.74%的家长有过音乐专业学习经历,只有26.48%的家长认为对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56.78%的家长没有为孩子购买过音乐类的玩具或书籍。有些家长简单地认为音乐教育就是唱歌、跳舞、演奏乐器的技能,或者各种乐理知识。却忽略了除知识与技能以外的感受、理解、表现、创造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虽然大部分家长认为家长有必要对儿童进行家庭音乐教育,但也有家长会认为孩子在幼儿园中已经在参加唱歌、跳舞等音乐学习活动,家长就不需要在家庭或生活中再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了。

(二)家长知道的家庭音乐教育的内容过于单一。34.99%的家长认为实施家庭音乐教育的困难是缺少丰富的音乐活动素材,找不到合适的内容。由此可见,家长对家庭音乐教育的内容不够了解,能够运用的素材也比较单一。由于缺乏规范的家庭音乐教育的指导,所以家长进行家庭音乐教育基本上是按照自己对家庭音乐教育内容的认知情况来确定的。大部分家长会选择用播放音乐的方式来营造音乐环境,播放得最多的是童谣或儿童歌曲,其次是流行歌曲,而选择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古典乐的家长比较少。事实上家长可以有多元的选择,让孩子接触不同元素、不同形式的音乐教育内容。

(三)家长进行家庭音乐教育的方法欠缺。64.08%的家长表示进行家庭音乐教育的困难是不懂音乐教育的方法,这是家长们认为的在家庭音乐教育中的最大困难。调查显示,有30.5%的家长在孩子欣赏音乐、演唱歌曲、律动舞蹈时只在一旁观看,不主动参与、不鼓励肯定。有9.27%的家长从不主动在家中播放音乐。75.2%的家长不知道孩子音乐发展有“敏感期”。少数民族地区的家长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较深,尤其农村的家长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家长更加明显,他们在孩子进行音乐活动时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比较弱。又由于家长自身缺乏音乐学习的经历,没有形成通过多感官刺激学习音乐的意识,不具备音乐学习“游戏化”的能力。同时敏感期受到重视的儿童,其后期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将更快速、更全面,由于大部分家长不了解音乐发展的“敏感期”,有些孩子的音乐教育会滞后甚至空缺,从而对孩子的终生发展、全面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四)家庭音乐教育缺乏长期性和系统性。调查中只有25.03%的家长能每天为孩子播放音乐,29.32%的家长觉得实施家庭音乐教育的困难是没时间,不能连续进行。除了客观事实,这也和家长的重视程度有关,如果家长认为音乐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是积极地,那么他坚持家庭音乐教育的主观能动性就强,但如果他认为音乐对孩子的影响并不重要,那他的持续性就会减弱。还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每次实施的音乐教育的内容较零散、缺乏系统性,这是家庭音乐教育随机的特点,但如果家长能关注知识点的连接、活动效果的巩固、吸收内化的反馈、情绪体验的深入,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那么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的改善策略

(一)提升意识,树立良好的家庭音乐教育观念

“音乐教育观虽然是一种抽象的观念形态,但它却从宏观方面干预和指导着人的音乐教育实践,影响着教育效果,具有强烈的参与效应。”首先,家长要认识到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了解音乐教育是孩子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应足够重视。同时也要认识到家长自身在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

第二,以儿童的发展为目的去进行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家长应理解,艺术教育是美育,美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能够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去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艺术教育不应该以攀比、面子、特长生加分等为目的。以儿童兴趣为出发点,注重儿童参与音乐活动过程中对美的感受和丰富的情绪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儿童对美好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这才是音乐教育的真正使命。

第三,把握儿童音乐发展的“敏感期”,及时进行家庭音乐教育启蒙。家长要树立早期音乐教育的理念,在家中尽早为孩子创设丰富的音乐教育环境,尽可能多地通过音乐的教育手段让孩子的大脑获得多感官的刺激,为孩子将来音乐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加强学习,丰富家庭音乐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要解决家长在实施家庭音乐教育中遇到的内容单一、方法欠缺的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学习。通过学习家长们会发现家庭音乐教育除了播放音乐和演唱儿歌以外,还有很多丰富的内容。不同的音乐教育体系,其分类有所不同,如奥尔夫音乐体系包括嗓音造型、动作造型、器乐造型三个方面,囊括了朗诵、歌唱、律动、舞蹈、声势、乐器演奏等多种活动。我国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体系将音乐教育内容分为歌唱活动、欣赏活动、韵律活动、乐器演奏活动和音乐游戏活动。每一类活动可以实施的内容、可以选择的素材非常丰富,尤其提倡将本土音乐、本民族的音乐扩展其中。以欣赏活动为例,家长不只和孩子欣赏歌曲,大自然的声音、生活中的响声、各类乐曲以及本土的音乐形式都是欣赏活动的素材,在聆听感受的基础还可以引导孩子创造性地表现。

同样,各个音乐教育体系都有其独特的教育方法。在家庭音乐教育中,建议家长首先要做到以儿童为本,激发其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在感受、理解、表现、创造音乐的活动中给予其充分的主动性。其次,在音乐活动中,应注重多感官的参与。研究表明大肌肉活动(动作)、故事情节、图画等感官刺激,在儿童感受、记忆、理解音乐时有明显作用。因此家长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时,应该让儿童的视觉、听觉、体觉等感官充分参与。第三,使家庭音乐教育活动游戏化。儿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会产生愉快的体验,家庭音乐教育一方面应多设计一些音乐游戏,另一方面应该让歌唱、欣赏、乐器演奏等活动充满游戏的乐趣。这样不但使儿童保持参与家庭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更深度的感受音乐。

(三)创造环境,使家庭音乐教育长期化、常态化

家庭音乐教育要长期化、常态化,就需要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音乐教育环境,将音乐融入家庭生活中。家长要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从指导者转变为参与者,经常与孩子共同歌唱、舞蹈、演奏;与孩子一起讨论音乐作品,彼此分享从音乐中得到的乐趣;与孩子一起发现更多有趣的声音,一起制定游戏规则。同时也要营造和睦、愉快、轻松的家庭氛围,在一家人的欢声笑语中,正面引导孩子积极主动的学习音乐。如果能保证家庭音乐教育的持续性,终会看到从量变到质变的良好效果。

(四)资源整合,与社会和学校音乐教育紧密衔接

家庭音乐教育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基础和补充,因此要与学校音乐教育紧密联系,学校音乐教育系统性、目的性和计划性比较强,具有家庭音乐教育所没有的优点,因此,它对孩子的家庭音乐教育有指导作用。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也会推动家庭音乐教育的成果,比如针对儿童和家长的各种音乐培训,各类音乐会和文艺演出的举办,各种媒体对音乐作品的推广等,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家庭音乐教育。

结 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有了明显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问题及其成因的探究,旨在找到应对的有效策略,帮助更多的家庭科学有效地实施家庭音乐教育,从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家庭教育和音乐教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家庭儿童音乐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音乐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音乐
秋夜的音乐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