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学段数学课堂深度学习教学实施路径

2020-12-02福建省晋江市东石镇第二中心小学蔡丽春

青年心理 2020年34期
关键词:统计图深度图形

福建省晋江市东石镇第二中心小学 蔡丽春

简单来说,深度学习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思考和探索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全身心地积极参与、体验成功、得到发展。高学段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和数学学习能力都已经得到了不错的发展,数学学科教学更要讲求启发性、思维性,对学生数学思维实现有效调度。而深度学习理念的本质内涵与数学学科这些教学特点存在较多切合点,教师积极探索高学段数学课堂深度学习教学实施路径,加强数学教学资源筛选整合,创新数学教学活动载体,用灵活多变又具备较强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拓展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广度、延展学生数学探究的思维深度,触发学生数学课堂深度学习。

一、投放深度学习问题,启动数学探究思维

问题是小学数学课堂主要的交互方式。教师投放深度学习数学问题,利用数学核心问题、数学层次问题,启动学生数学探究思维,诱导学生从多维度、多层面对数学问题展开探讨学习,增强学生数学课堂思维活力。

(一)以核心问题引领深度学习

每个数学课时教学内容都有特定的重难点知识,教师深耕教材内容编排设计,紧抓课时教学核心要素,以直指数学知识核心的总领性问题设计,强化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意志,凸显数学知识的主要线索,启发学生紧密围绕数学知识主线和数学思想方法展开探究学习,从而增强学生数学课堂 学习专注力,提高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效率。

教师设计数学核心问题时,可采用“3W”设问法,围绕“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怎么学或怎么用(how)”三要素进行设问,牢牢将学生学习注意力集中于核心问题解决中。《长方体的认识》小节教学中,立体图形的图形特点教学,大都紧密围绕于顶点、棱、面几个关键要素,教师紧抓这些核心要点,投放总领性数学问题:什么样的立体图形称作长方体?长方体的图形特点有哪些?如何梳理总结长方形的图形特点?组织学生利用准备好的长方体学具,展开观察学习,分别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在核心问题引领下,学生探究学习专注力显著提升,投入观察活动的学习热情也被调动起来,收到了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以层次问题引领深度学习

数学学习本身就是个螺旋上升的思维过程,教师立足学生数学学习思维习惯和数学认知一般规律,投放循序渐进、层次鲜明的数学问题,为学生数学探究学习铺设思维台阶,既能让学生在简单问题解决中树立数学学习成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情感,又能启发学生利用这些问题学习成果,不断延展数学思维深度,逐步触及数学知识的核心本质。

教师投放层次性问题,可以将学生数学知识基础和方法理解作为切入点,借助有效的旧知回顾应用,激活学生已有认知经验,推动学生数学课堂迁移学习。教学分数间的除法计算知识时,教师联系学生之前学习的分数乘法、倒数的相关知识内容,投放层次性数学问题链:分数间的乘法运算规律是什么?倒数是什么?分数和整数的除法如何计算?分数间的除法如何计算?层次性数学问题链,能够唤醒学生分数除法学习所需的各个概念性知识,消除和降低学生新知识学习的内心恐惧,强化学生数学探究学习信心,促使学生完成数学新知的自然生成。

二、设计深度学习训练,深化数学应用理解

训练活动是数学学科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教师丰富训练活动设计手段,通过题组训练、生活训练等不同形式巩固和强化学生数学知识学习印象,锻炼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 灵活性与发散性,深化学生数学应用理解。

(一)以题组训练锻炼关键能力

深度学习训练需指向学生数学关键能力的培养,以覆盖面较为全面的问题题组,考查和巩固学生多维度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多元思维素养。教师设计的题组训练,可以在同一难度层级进行问题整合,专项训练学生某一方面的数学能力;也可以采取递进式的题组设计策略,不断深化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理解,提高学生数学解题思维的综合性。

题组训练教学模式下,教师要着重做好数学问题的筛选整合,精心挑选出典型性更强的数学问题,减轻学生数学训练活动的学习负担,避免陷入“题海战术”的低效训练形式中。学习了《圆》小节知识后,教师专注学生解决组合图形面积问题的数学能力训练,整合学生之前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面积知识,设置同层级的数学题组,要求学生分别计算不同平面图形组合图形的面积大小。虽然题组问题的考查维度相仿,但每个组合图形给定的平面图形已知条件都存在一定差异,能够锻炼学生数学解题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随机应变的数学解题能力。

(二)以生活训练转化认知成果

数学学科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能力,是数学学科教学的重要关注点。教师加强生活元素与数学训练的有效对接,用生活气息浓厚的训练内容设计,彰显数学知识的学习意义,引领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更好地内化所学数学知识。

高学段数学学科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事物有着诸多对接点,教师要充分发挥数学知识这一独特优势,把更多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生活元素渗透到课堂中,推动学生实现数学学习成果的深度转化。在长方体的体积课时教学的训练环节,教师依托实物素材设计生活训练活动,向各小组提供大小不一的长方体硬纸盒,要求学生完成长方体纸盒长、宽、高的准确测量,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大小。学生完成计算后,需要与小组成员交流学习成果,说明自己的计算结果与计算过程,借助小组学习形式,找到自己知识理解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完成自主反思学习,真正将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内化到自身认知体系当中。

三、引导深度学习梳理,重构数学认知体系

教师引导深度学习梳理,关注学生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学习经验的重新整合,借助有效的知识梳理与方法梳理,引领学生重构数学认知体系,经历数学知识再学习、再创造的思维过程,强化学生数学学习印象。

(一)以知识梳理实现结构粘连

小学数学学科的数学知识向来不是单独存在的,每个章节的知识内容都或多或少与前后章节存在一定联系。教师注重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深度梳理,引导学生挖掘和发现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和关联性,让学生从简单的表象认识,转变为数学本真的深度探索,帮助学生深度黏合碎片化的数学知识内容,构建系统化数学知识网络。

教师有意识地在数学新知授课、课堂总结、阶段复习等环节中设计一些旧知回顾的学习活动,组织学生通过类比学习、归纳总结、分类讨论等学习方法,准确完成数学知识的系统梳理。“扇形统计图”是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种统计图形式,教师在课时教学的总结环节,对接学生之前学习过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组织学生回顾梳理两种统计图的制作方法、统计特点,并将两种统计图与本课时新学习的扇形统计图进行对比分析,找到它们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分析三类统计图各自具备什么统计优势,分别适用于哪些具体的统计场景。通过系统回顾和对比分析,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理解更加深入,也构建了更为完整的统计图知识的认知体系。

(二)以方法梳理实现深度重组

数学学科教学存在两大教学主线,其一是教材编排内容直接表示出的知识主线,其二便是这些数学知识背后蕴含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教学主线。教师加强数学知识深度梳理的同时,还要关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的梳理教学,提高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渗透的连贯性和持续性,不断强化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认知理解和应用技巧。

教师可以从不同的数学知识中蕴含的同样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入手,用启思性问题,激活学生相关知识学习经验,启发学生将其渗透应用到新知探索中,实现数学认知的深度重组。《图形的面积(一)》单元中涉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三种平面图形的面积教学,从数学操作实验蕴含的学习方法来看,都体现了“图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在这些小节新知授课时,都可以从数学方法旧知回顾入手,启发学生思考:之前小节学习是将图像分别转化成了什么已知图形?是采取怎样的图形转化方法?图形转化后,是怎样完成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探究学习开始前,就让学生明确本课时的学习方法和探究策略,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数学探究学习效率,也确保了学生知识理解的准确度。

打造深度学习式的小学数学课堂,能够改善学生数学学习方式,让学生从浅层次的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走向深层次的深度理解、灵活应用,提高学生数学学科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效。在高学段小学数学课堂中,实现深度学习教学的路径较为丰富,教师可以投放深度学习问题,启动学生数学探究思维;设计深度学习训练,深化学生数学应用理解;引导深度学习梳理,重构学生数学认知体系,借助多元化的深度学习教学策略,将深度学习理念与不同领域数学知识教学有机融合到一起,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猜你喜欢

统计图深度图形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