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0-12-02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乡饮乡沙河小学张崇敬

青年心理 2020年34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交流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乡饮乡沙河小学 张崇敬

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进行交流表达的重要方式,也是进行书面书写的基础,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小学生身心特点以及学习现状,积极创新提升小学生口语表达和交流交际能力的教学模式。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影响因素

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并且受家庭与学校环境影响较大。对此,父母应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要鼓励孩子积极进行自我表达、与人交际,营造和谐轻松的家庭氛围。对于学校而言,针对学生年龄较小,身心发展尚不完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都不够,主要依靠教师讲授进行被动学习的情况,学校的管理水平、教学水平以及教师的讲课能力、道德素养至关重要,并且要转变教学观念,及时树立素质教育培养意识,重视对学生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能否具有良好表达能力有重要意义。从这两方面看,要给予学生良好的成长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口语表达培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培养现状

从个人的发展学习历程来看,小学阶段无疑是重要的奠基时期,是语言能力形成的黄金时期,也是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培养的开始,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思维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教师一定要努力发挥这一时期的重要作用。在小学时期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培养,会有助于学生能力的综合提高,口语是语言文字交流中的重要一环,只有打好基础,才能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可以得心应手地在听说读写中进行熟练转换应用,故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提升综合素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口语表达能力水平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小学应认识到社会的发展趋势,对学生采取科学高效的能力培养与锻炼。

(一)教育环境现状

虽然如今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进程,呼吁重视能力的培养,但传统应试教育的僵化影响仍然难以消除,小学语文教师在贯彻落实对学生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培养方面问题很多。从教学现状来看,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培养不到位的原因主要有这几方面。一是教师过于依赖语文教材内容。诚然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各类知识的浓缩与精华,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培养也是以教材为出发点与立足点,但是不能过于局限,教材内容毕竟有限,小学阶段学生又有着想象力丰富、思维天马行空的学情特点,因此不能满足学生对于口语锻炼表达的需要。二是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一些教师没有树立起口语培养的教学意识,也没有意识到小学阶段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与思维变化,导致没有准确的各阶段教学目标,这就有可能造成在低年级教学内容过难或者高年级教学目标过低等不相适应情况的出现,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不能有效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进步。三是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单一僵化。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心,但是注意力不够专注,所以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但在教学现状中,口语交际培养单一僵化,如只是单纯的看图说话、练习讲故事等模式,使口语交际教学内容过于乏味,不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自主性,给口语交际教学带来阻碍。四是教学评价的缺失。在教学之后的评价反馈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教学中,评价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评价模式主要以教师点评为主,而没有注重同学间的交流互动与评价,使得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流于形式化,过程简单化,没有融入日常学习,一定程度影响了教学质量。五是实践活动的不足。传统教学模式大多重视教材与讲授,学生缺少自我表达和有效交流的机会,也没有举办相适应的口语锻炼活动,多是以课堂提问为主,但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陷入被动地位,不利于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二)家庭环境现状

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但学习压力却与日俱增,要素质能力与知识培养两方面并重,于是各种辅导项目层出不穷,大多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不重视学生对于知识的自我输出,没能形成流畅的口语表达和系统的思维能力,只是在被动学习,有悖于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正处在学习的重要积累阶段,认知水平开始不断提高,思维模式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不断形成,所以,在小学阶段进行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培养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良好的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对学生以后学习交流、步入社会都有积极的影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积极使学生的素质符合社会的发展,真正使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得到锻炼。

(一)提高语言素材的积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不只包括口头表达,还包括书面书写,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和书面书写的基础是素材的积累,知识的储备决定了表达水平的高低,也影响与人交往能力的水平。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平时表达流利的学生,在被教师提问时,却回答得磕磕绊绊,不能明确表示出自己的想法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知识积累不够,没有流畅的表达能力,像茶壶里煮饺子,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与心里的想法不相适应。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加强对社会环境的观察与思考,从而有效积累语言素材,促进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水平。在实际语文课堂中,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进行广泛阅读与思考沟通,挑选有积极意义的书籍引导学生阅读,一方面提升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语言水平。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味地进行素材积累而不真正开口交流是无效的能力锻炼,所以要积极进行实践交流,最好是组织年龄差距小的学生一起,以免出现双方认识水平差异过大而无法有效交流的情况出现,在实际的口语表达中,不仅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也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技巧。

(二)提高学生对于口语交际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校与家庭的环境影响固然重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可忽视。学生学习的积极程度和能力的提升是成正比的,积极程度越高,学生就会更加投入语言锻炼中去,更加主动地进行自我想法的表达,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此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养成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较为敏感脆弱,自尊心也较强,在学校、家庭这两个大环境中,难免会出现紧张不安等情绪,甚至可能因为表达不流利磕磕绊绊而出现自卑自责等不良情绪,对口语交际和表达出现抵触心理。所以,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不仅要引起学生对于口语的学习兴趣,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提出适合的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逐渐帮助学生摆脱紧张不安与自卑的心理,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 质。与此同时,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体差异性,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对待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措施。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引导;对待稍显内向羞涩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努力挖掘学生潜力,做到鼓励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信心。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一方面指的是资源丰富的教学环境,另一方面指的是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培养中,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环境会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首先要普遍吸收教学资源,做到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具体结合,不局限于教材,而是拓展知识视野,让学生进行素材的积累和知识的储备;其次要加强课内课外的联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优先开展学习活动,将知识储备转化为口语表达的输出,不断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加大学习深度,让学生普遍参与到实践中来,积极进行自我表达和口语交际练习,从而对学生进行全方面多角度的培养;最后是要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不断进行沟通和交流,融合家庭和学校的环境培养,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利用好两方面的资源优势,让学生产生学习上的共鸣。

综上所述,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任重而道远,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注重从传统僵化教育模式到素质教育能力培养意识的转化,更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评价机制,不仅要保证基础语文理论知识的教学,更要对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进行教学保障,通过对家庭进行交流沟通,对互联网进行知识拓展,对教学氛围进行优化改善,从而促进学生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交流
情景交际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交际羊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酒中的口语诗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备搭车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