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环境创设与促进幼儿发展研究
2020-12-02湖北省武汉理工大学幼儿园汪艳玲
湖北省武汉理工大学幼儿园 汪艳玲
一、环境创设彰显互动分享
优美健康的环境是影响人、塑造人的重要场所,变幻的环境装饰与创设为激发幼儿的视觉感官,提升幼儿对环境内活动的参与度等,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然,环境的改变让存在于空间内的事物也随之改变,我们利用开放的环境资源,建立可以利用的活动区域,提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活动氛围和频率,增设家园互动场所,实现通过环境的创设活动来提升园区内多种资源的互动和分享。
(一)师生互动,创设主动、开放的环境。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与教师一起创设环境,如:放手让幼儿自己设计各个游戏活动区域,包括活动区分隔、材料的准备等等,幼儿通过对材料的认知,选择自己满意及认可的材料进行收集,从中获取收集物品的快乐,同时和教师相互探讨分享自己熟知的材料,幼儿在彼此的沟通中了解材料并准确分类,如此一来使活动区域设置更加合理,材料更加丰富。很多教师在组织主题教学活动时,也经常根据主题,发动和组织幼儿共同建构相关具有主题意义的环境装饰,如:各班活动区角、主题墙饰、生活区角等的环境布置,幼儿在教师的支持帮助下,从亲自动手到彼此的互动,实现了环境的创设,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二)生生互动,营造合作、交流的环境。幼儿间的互动交流或者是游戏活动,都是促进生生间能够彼此了解、相互学习和认知的最好的时刻。幼儿可以通过相互的交流,加深对彼此的认知,达到知识的互通。教师要善于创建幼儿相互交流的机会,给予幼儿更多的相处空间,活动中以集体、分组及游戏的形式开展和增加幼儿间的相互对话的机会,通过同伴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来构建幼儿的新知识、新体验,如:区域活动中各种材料的用途和特点,就可以通过幼儿的逐一回答和相互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与分享,让幼儿从自己的同伴中相互学习和了解,这一过程幼儿的记忆将更加深刻,学习起来也更加轻松。
(三)家园联动,社区联动,建构大教育环境。幼儿的模仿能力及学习能力极强,模仿即是学习的过程,我们为了扩大幼儿的知识视野,会不定期地带领幼儿参观模范家庭、走进先进社区、走进大自然……这一做法已经成为我们园区提升幼儿积极融入大环境、改观幼儿认知、提升幼儿发现性思维等能力的一项优良举措,是教育与环境互相融合的一种积极的表现。如:教学活动“甜蜜的家”就是以参观教师的家作为深入社区活动的切入点。又如:大班主题活动“我们的家乡”,通过构建起一系列反映家乡的环境主题——从园林、建筑照片、图片到幼儿自己畅想的家乡建筑绘画作品;还有幼儿参加的社交活动照片,以及跟随家长去黄鹤楼、东湖、汉街、江滩等去游玩、留影,将照片布置在幼儿园的公共走廊,有的家长带孩子到户部巷去品尝武汉的特色小吃,并且在班级区域角制作风味小吃,让幼儿从生活及自然环境中摄取资源进行展示并分享给全园的幼儿,幼儿间相互驻足,互相分享,一同交流,如此大环境的创建为幼儿的交流与学习提供了畅想的空间。
二、环境创设助推幼儿发展
(一)幼儿需求性环境的创建。幼儿的需求是根据幼儿的兴趣与爱好的发展而决定的,而环境的改变要跟随幼儿的需求而改变,幼儿是动态发展的个体,环境应当是一个“会运作的生命体”,不断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的发展。如:角色游戏区域里,春天的烘焙店,到了夏天,变成了“冷饮铺子”,随着孩子们兴趣的转换,秋季开起了“肯德基”快餐店,而到了寒冷的冬季,热腾腾的“火锅店”又开张了。
(二)材料助推环境变化。首先有目的地收集、投放材料,如:为了增强孩子的活动兴趣,在音乐活动中提供一些小道具,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高涨。其次,材料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和可变性,有多种组合的可能,如:角色游戏区域内的家具十分轻便安全,便于幼儿搬动,使幼儿随时可以对角色游戏的区域分割进行调整和重新组合。最后投放材料的品种和数量也要不断随着幼儿的兴趣和教育需要而扩展、减少和更换。
三、环境创设提倡共享开放
(一)共同创设幼儿园大环境,体现教育环境的整体性。设计合理,彰显特色的园所环境,是幼儿园的起点和文化名片。幼儿园的环境应统一布局,严格细节管理,整体规划公共区域以及班级的创设板块。同时在色彩搭配、材料使用上严格把关,营造出大局统一、风景不同的区域风格和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围绕“快乐、幸福”理念,凸显教师、家长和孩子的创造性和参与性,整体环境中既有观赏教育主题墙面,又有可供幼儿操作的游戏区,还有班级文化墙、家园联系栏等,旨在通过一幅幅主题墙面把教育意义传递表达。
(二)打破班级界限,让教育环境资源充分共享:教育资源的共享性还体现在注意让不同年龄、班级的教育资源在班级领域之间横向联系,互相渗透。应利用每层楼的公共区域、走廊创设共享天地,这也是最让幼儿流连忘返的情境体验天地,这里有剧场、娃娃家、餐厅、建筑工地、木工坊……自由、自主的游戏氛围,让幼儿获得快乐,满足幼儿的需要和愿望。在游戏中,教师和幼儿成了朋友,思其所思,想其所想。在游戏中,幼儿学会了交往,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自由分配、承担任务。他们有的选择表演,有的选择建筑,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在这里,他们自主游戏、自主表达、自主交往。在共享教育环境资源的同时,促进了同伴间的交流与合作,倡导幼儿与他人分享。
四、环境创设重视精神文化
幼儿园是实现培养健康心理的良好场所,创设和保持良好的集体心理氛围,有助于个体情感与认识相互协调,促进个体在集体氛围中形成健康的态度和行为。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师幼间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良好的教育心态必将会为幼儿带来安全感。如:在学习活动中注意用积极的语言引导幼儿,用亲密的身体接触与孩子交流。为了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教师在生活上关心、体贴,情感上让孩子得到满足,让孩子对家的依恋转移成对教师和幼儿园的依恋。在游戏活动中,教师以游戏的角色与幼儿共同活动,师生关系变成了一种亲情关系,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营造出一种积极健康的精神环境。
(二)鼓励同伴间友爱合作的行为。同伴间的积极互动与交流,会引发同伴的模仿、学习及合作。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注意创设幼儿之间互相的协商、交流、合作的环节,让幼儿通过人际反馈进行有效的经验性、社会性学习。在生活环节中,教师也鼓励幼儿互相关心和帮助,如:午睡前后,互相帮忙穿脱衣裤,营造友爱互助的氛围。全园也经常打破班级限制,开展各种形式的大带小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同伴间的友爱。
(三)激发幼儿的创新探索精神。让幼儿可以尽早地形成创造性人格,在日常的教育实践过程中,要着眼于四个转变内容:其一,鼓励幼儿从多种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提出不同的意见看法,以此激发幼儿采用新方法、新角度认识已知事物的能力;其二,为幼儿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和方向,有效促进幼儿独立探索的能力,引导他们运用创造性思维去解决问题;其三,改变强制幼儿接受固定的模式,欢迎不同意见的产生;其四,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幼儿大胆尝试新事物,不怕挫折,勇于探索新事物,奖励各种创造性的行为。比如:在“好玩的杯子”活动中,教师提出杯子作用的问题,幼儿的回答是装东西。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引导幼儿思考,经过启发,孩子们开始有了笔筒、养小动物、做帽子等多种答案。再通过引导,让每个学生通过扮演魔术师这样的角色来思考两个杯子如何变高,一个杯子如何变矮等衍生问题的发现与探索,让他们可以积极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通过精神环境的创设,使幼儿得到更多的思维发展,实现思维灵活性、多样性与发散性的锻炼。同时,幼儿处于成长的初期,天性就是好奇、好问、喜欢探索。教师要对幼儿的天性加以尊重,给予保护,鼓励支持幼儿进行探索行为。从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幼儿,从中捕捉教育的契机,随时随地开展教育活动。通过日常活动的引导,为幼儿提供合理的环境与条件,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使幼儿的天性得到充分的释放。
综上所述,环境创设对幼儿思维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儿园教师,在幼儿环境创设的过程中要彰显互动分享,助推幼儿发展,提倡共享开放,重视精神文化。充分利用幼儿园的大环境和材料,创设出符合幼儿思维发展规律的环境,让幼儿能够更好地在环境中获得知识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