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德育途径,促进儿童素养发展
2020-12-02江苏省常熟市颜港小学张益敏
江苏省常熟市颜港小学 张益敏
德育,教育之本。近年来,一系列与德育相关的教育文件颁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 年3 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形势对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尝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为主要形式,将学校德育游戏化,改变传统德育方式,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以德育活动为主线,明理导行
(一)德育活动以养成教育为抓手
养成教育虽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是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和养成关乎其一生。
学校养成教育,参考游戏中的“闯关”模式,从“卫生”“纪律”“文明”等方面进行规范,每周进行评价。个人层面,设置了“金、银、铜”三个级别的道德币,对行为规范通过考评者,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发放道德币。学生的道德币采用十进制进行逐级兑换。
养成教育采用了游戏化的形式,将教育内容隐含在各关卡任务的挑战过程中,以积分的形式呈现,及时反馈。游戏化的形式更具有挑战性和竞争性,胜负意识,推动了学生的内驱力,使得学习成为自发的行为,维持其学习动机,实现了游戏与约束的高度统一。
(二)节日活动丰富德育内容
进入新时代,随着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充分发挥节庆活动的德育功能,已经成为21 世纪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提到节日,首先想到的就是“玩”,学校德育活动,借助游戏,深入挖掘传统节庆活动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的功能,赋予其教育性、时代性。根据德育教育目的,制定每月活动主题,以班会、队会、晨会等时间,组织游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月,结合“学雷锋”日,开展“爱心义卖”游戏,将整个学校创设成大型购物广场,学生自主申报角色身份,各司其职;四月,结合清明节,举行“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激发其民族自豪感;五月,结合“劳动节”,组织学生开展“今天你劳动了吗”系列游戏,通过打卡,促进学生劳动习惯养成,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情操;五月,结合“母亲节”,开展“乌鸦反哺”游戏,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六月,结合“儿童节”,举行“游艺活动”,再通过收看战争年代的录像,与现在自己所生活的和平年代进行对比,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珍惜生活的情感;九月,结合“教师节”,举行“我当小教师”游戏,在角色互换中,培养学生尊师重教的意识;十月,结合国庆节,开展“特种部队”游戏,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十一月,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游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月,结合“法制宣传月”,开展“班级模拟小法庭”“彩球逃生”等游戏,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规则意识。
游戏化学习理论表示,只有出自内心需求和兴趣参与的活动,学习者享受游戏乐趣,获得游戏成果,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目的。节日教育,创设游戏情境,设置任务,促进探究性学习,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者素养养成。
(三)主题教育延展德育空间
为了使我们的德育教育真正走进学生内心,走进家庭,走向社会,德育主题教育模拟生活情境,使德育教育更加符合生活情境,保障德育效果“无形”中延伸到了家庭、社会,实现知行合一。
学校班会课上举行的主题活动,题材主要来自生活。教师执教的是《舌尖上的礼仪》,创设了“小熊过生日”的情境,精心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游戏环节,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明理、思辨、体验、导行,合理点餐,文明用餐,理解“餐饮之礼”,并在家庭中践行,由家长就每日的就餐礼仪进行评分。开展的“护蛋行动”,每人准备一个生鸡蛋,给“蛋宝宝”起个名字,同学们就是这个“蛋宝宝”的“妈妈”,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把“蛋宝宝”随身带好,小心翼翼地呵护它,不让它破碎,以此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二、以少先队活动为依托,滋养德行
少先队活动课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根本,以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在实施活动的时候要充分尊重少年儿童主体地位,遵循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游戏是少年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性、体验性游戏,努力增强少先队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每年举行三年级成长仪式中,“小蝌蚪找妈妈”“乌鸦反哺”等游戏环节的设计,让孩子在亲子游戏中收获自信,培养责任,学会感恩。
教师执教的《阳光游戏,乐享童年》中队主题观摩活动中,少先队员从玩儿传统游戏,到自己创编游戏,都趣味盎然,展示了少先队员创编游戏的聪明才智,又培养了队员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文明礼仪等规范。《学会感恩》中队主题观摩活动中,通过游戏情境的创设,学习感恩祖国、感恩教师、感恩同学。《童年游戏,争我风采》中队主题观摩活动中,队员们在游戏中收获快乐和自信,懂得遵守约定的游戏规则和秩序,在公平公正中培养竞争意识,勇于挑战有难度的游戏,磨炼意志,互助创新,坚持不懈。
三、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生活即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依托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网络,对于实现学校特色建设具有重要功能,对于德育工作创新,促进学生素养养成,具有重要的价值。
五年级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拓展游戏,磨炼学生的意志;春秋游,学校在活动中穿插野外生存游戏和游戏文化问答,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爱大自然的情感;节假日,学校组织“雏鹰假日志愿队”开展“虞山保洁”亲子活动,践行关爱自然活动;学校成立颜小“红领巾志愿者”队,志愿者由大队部委员及各中队推荐三名队员组成,采取轮班制,早、中、晚执勤,他们活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为学校贡献一份力量。“红领巾志愿者”在特定的日子还会参加各项志愿者服务,如文明宣传、禁烟、垃圾分类宣传等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课程的有机融合,采用游戏化的方式,有助于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开展与创新,有助于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四、以学科育德为阵地,无痕渗透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传统的游戏化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年的实践证明,游戏教学绝不是简单的叠加,而应在遵循学生心理特征,并结合学科要素的基础上,将游戏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以游戏化的方式,引领学生获得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
语文教师利用游戏,开启学生的文学之旅。阅读课上,教师带领学生表演情景剧《负荆请罪》等,将文本内容内化成自己的言行;习作课上,教师创设“我是照相机”视觉训练,“我是录音机”听觉训练,“我摸我闻”触觉和嗅觉游戏训练,充分挖掘游戏习作的深层功能,教会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动用五官,用心感受,体验发现生活的美好。
学校举行以“快乐体验,智慧启迪,玩转数学”为主题的数学周活动。数学教师将魔术游戏与数学知识相整合,安排“扑克与数学”“计算器预言术”“神秘的摸牌术”“蒙眼分牌术”等魔术游戏,训练数学技能,发展数学思维,并增强对数学的热爱之情;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购物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友善精神;组织学生开展“创意数字画”游戏,学生对认识的数字宝宝进行创意设计,观察数字的形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把单调的数字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创造出了一幅幅奇思妙想的图画。一系列丰富多彩充满趣味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提升思维、在挑战中享受快乐。
英语课上,英语教师将整节英语课设计成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快速地投入。在学习重点句子“Queueup,please”时,组织学生进行排队游戏,几个小朋友上台来,一个小朋友扮演MissLi,其他小朋友扮演学生。扮演MissLi 的小朋友发口令:Queueup,please.其他小朋友马上排好队,并且说Yes,MissLi.边说,边亲身体验规则。
综合实践课上,教师与学生开展“乒乓球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限时颠球赛、夹乒乓球赛、托球竞赛、班级乒乓球比赛等系列游戏,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规划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音乐课上,教师设计了《小鸟和树妈妈》的“角色”游戏。在游戏时,教师请三个学生扮演小鸟(小鸟展翅飞舞的动作),围着“树妈妈”律动,与“树妈妈”合作表演,自主设计动作展现母爱的温馨。
综合实践信息课上,教师让学生围绕主题,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利用Scratch 设计游戏,学生自主设计了“打击网络恶魔”“青蛙过河”“龟兔赛跑”等游戏。通过设计游戏,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将学生隐性的品格显性化。
“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游戏化学科教学,将德育渗透其中,将原本枯燥的课程内容赋予学习内容游戏元素。游戏化德育活动的构建,相当于为学生构建了一个个非常逼真的虚拟世界。学生有了角色体验,更富有代入感,有助于学生尝试与真实生活世界相似的生活体验,“诱导”学生沉浸其间,增强主体体验。
总之,德育是一项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进一步探寻德育教育的新路径,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