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途径

2020-12-02山东省青岛市第五十三中学

青年心理 2020年24期
关键词:理解能力课文阅读教学

山东省青岛市第五十三中学 王 斌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没有注重阅读讲解这一环节,而是习惯性地向学生传授大量的阅读理解技巧,导致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也有部分学生缺乏对阅读理解的重视或是对阅读理解的认识过于片面,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未投入必要的精力与时间,进而阻碍了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并创新教学方案,重视阅读理解对学生发展的作用,让学生掌握相关学习技巧的同时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从而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通过阅读讲解,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讲解是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一项重要的环节。在传统的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仅是注重向学生传授不同类型文章的解答技巧,要求学生通过理解、练习等方式掌握相应的技巧,并灵活应用于学习过程中。考虑到语文教材内容复杂且涉及面广,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阅读讲解这一环节,通过讲解带动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并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社戏》教学过程中,当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结合理解对课文中的美词佳句进行揣摩,并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以及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社戏》全文共有前后两个部分,教材选取了后部分,其中主要讲述了作者幼时看社戏的经历,而课文对景物的描写不仅细致逼真,而且充满了诗情画意,通过仙境般的景致呈现出社戏的氛围。因此,教师可将文章中的环境描写的内容进行细分,主要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重点讲解自然环境的描写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环境描写的手法。首先,文章中作者在看戏途中、返回路上的所见所闻均是自然环境描写,这两部分运用了大量的优美句子,比如“两岸豆麦和河底水草散发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教师可以明确指出环境描写的句子,为学生细数其中应用的修辞手法、写作手法,同时重点分析作者在看戏途中的心理变化,讲解作者急于看到社戏的急切心情,以此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人物性格与表达的感情。最后,让学生阅读文中“偷豆、吃豆”的过程,通过内容细分、逐层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知识,并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自己童年的难忘经历,切身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进行阅读讲解,可帮助学生梳理脉络,从整体上理解文章内容,为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二、应用教学工具,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多媒体设备是现阶段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的教学工具。相对传统教学课堂而言,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不仅显著增添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而且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的辅助条件。尤其是部分学生语文基础薄弱,或是对语文阅读学习易产生抗拒感,应用多媒体设备开展阅读教学后,教师可让阅读知识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迅速吸引学生的关注,促使学生改变阅读学习的心态,全身心投入教师构建的高效课堂中,有效地培养与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在《背影》教学过程中,当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基于对关键词句含义的理解,体会课文朴实的语言风格,并领会父子之间的亲情。为通过“背影”充分展现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教师可提前在网络上搜索关于背影的视频与图片,丰富教学资源,使课文的情节与内容变得更为形象化、具体化,以降低理解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氛围变得活跃。在授课时,教师首先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提前准备的视频与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与视频,或是结合生活经验来理解课文内容,在课文中使用不同颜色的笔钩划出课文中“背影”出现的片段,并且细细揣摩,体会父爱的伟大与深沉,从而培养学生的文章赏析能力。其次,让学生在观看与理解过程中对视频表达的内容进行简单描述,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思维框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后,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即带领学生在电脑室制作PPT,要求学生结合以往经历在PPT 中简单叙述自己与父亲相处的故事,并插入一些相关的图片、视频或语音,以实现课内知识迁移至课外,通过亲身经历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在阅读教学中使用教学工具,是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也是帮助学生拓展逻辑思维的途径之一,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写作知识基础,并带动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

三、组织实践活动,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虽然语文教材可让学生感受到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但在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等方面上,仍需要教师组织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培养阅读理解能力。这是因为实践活动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为学生提供拓展逻辑思维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实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目的。

例如:在《黄河颂》教学过程中,该课文是以颂歌的方式对黄河的形象进行塑造,其中充满了强烈的震撼力、冲击力。考虑到初中学生与文本创作的年代相距较为久远,可能难以理解诗中的强烈情感,加之当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并提高朗读理解能力。因此在开始授课时,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在分组后开展朗诵比赛,并在朗诵过程中加上配乐,让朗诵小组的学生仿佛站在高山之巅唱出豪迈的赞歌,通过朗诵品读歌词语言,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而其他小组则在朗诵过程中为精彩语句做标记,无形之中激发了学习热情。其次,各个小组朗诵结束后,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黄河颂》的声乐视频,要求各个小组完成合作学习任务,主要包括:(1)本诗分为几个部分?(2)歌词体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3)整首诗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使用一个词语描述观看视频的感受;(5)你认为《黄河颂》的表现形式是什么?说出你的理由。让学生在小组中根据以上几个问题展开分析与讨论,通过分析讨论打破定势思维,积极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并理解语言表达的深厚感情,从而培养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最后,各个小组在合作学习后选出代表,在班级中汇报本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并分享本小组成员的阅读技巧,一方面能够打破传统阅读思维给学生造成的束缚,改变学生的阅读方式,另一方面则帮助学生掌握大量阅读技巧,使学会通过多个角度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可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引导阅读朗诵,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在教学前为学生朗诵合适的文章或诗词,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状态中,迅速理解课文内容,并掌握课文内容的重难点,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阅读朗诵是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主要措施之一,教师鼓励学生进行阅读朗诵,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印象,提高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认识,并领悟作者表达的情感,在无形之中培养语言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为今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中,当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并通过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为了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让学生深入了解闻一多先生的品行,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朗诵,即通过先阅读、后朗诵的方式掌握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在阅读、朗读过程中使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句子,联系时代背景对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思考。之后,教师在介绍闻一多先生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读刚刚标记的句子,分析闻一多先生是如何处理说与做的,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一般情况下,人物的描写主要是通过外貌与性格进行的,然而,闻一多先生作为该篇课文的中心,却未提到闻一多先生的外貌,学生对闻一多的外貌并不了解,甚至会产生想象。为提升学生对闻一多先生的认知程度,教师可将“闻一多先生不仅是学者,而且还是革命家”这两点作为切入点,为学生讲述闻一多的性格,引导学生通过性格想象闻一多先生的外貌,并通过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文章内容,切身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朗诵,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人物的精神品质,而且有利于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深刻认识课文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综上,阅读理解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关键,而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要求学生全面理解文章意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问题进行正确解答。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涵,并分析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猜你喜欢

理解能力课文阅读教学
脑科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举隅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三部曲”
浅谈如何运用阅读技巧与策略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谈小学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阅读理解差,美国损失大
背课文的小偷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端午节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