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高校舞蹈编导教学中的创新与文化内涵

2020-12-02张玲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黄河之声 2020年15期
关键词:编导内涵舞蹈

◎ 张玲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舞蹈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文化的外在表现之一。高校舞蹈编导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舞蹈创新意识以及文化内涵的重要路径,是舞蹈专业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推力。由此可见,高校舞蹈编导教学要顺应时代及时优化的重要性。在现今高校的舞蹈编导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师过度追求编舞方法与技巧传授的问题,使其并不能贴合对舞蹈文化内涵要求逐渐提高的时代需求,对此,在实际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融入文化内涵的方式,实现借助舞蹈表达文化内涵的目标,这就要求高校舞蹈编导教学应当贴合文化内涵进行教学创新,以实现学生舞蹈编导能力的提升。

一、高校舞蹈编导教学中的创新与文化内涵的重要性

舞蹈编导专业是一门研究舞蹈编导理论与实践、舞蹈动作编创技巧的学问,是集人才培养、编导教学、舞台导演、剧目创作以及科研创新等内容融为一体的实践性学科。舞蹈编导将“编”与“导”放置在同一高度且使其紧密结合,强调通过舞蹈动作表达人物情感与情节,以实现经典形象的塑造。舞蹈创作者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以生活为导向,确立舞蹈形象、编创舞蹈语言以及舞段,并通过艺术构思而最终排练于舞台,进而完成一个完整的舞蹈艺术。由此可见,高校舞蹈编导教学对舞蹈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舞蹈编导教学侧重于学生艺术天分以及艺术能力的挖掘与培养,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社会对人才综合素养要求的提高,在舞蹈编导教学中强化文化内涵融入成为其发展的重要趋势,同时,通过文化内涵的渗透,对学生编导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提高皆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学生成长的需求,随着人们对精神文明需求的提高,要求舞蹈在形体美的基础上含有更高的思想内涵,因此,教师在进行编导教学的过程中,应强化文化渗透,引导学生借助舞蹈表达思想感情与文化内涵,以体现出人们的时代精神与情操,更为重要的是,为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1]。

二、高校舞蹈编导教学中的创新与文化内涵的问题

当前,高校舞蹈编导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方式单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对舞蹈编导教学的实际需求也在逐渐提高,而当前部分教师在进行舞蹈编导教学时,存在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也处于相对缺失的状态,使得学生对舞蹈编导课程的重视度和学习兴趣较,这对学生舞蹈创造能力的培养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二是教育理念不够先进,现今部分教师在舞蹈编导教学时主观意识较强,存在教学思想不够灵活、使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等方面的问题,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也不利于舞蹈编导教学的教学质量提升[2]。

三、高校舞蹈编导教学创新意识的培育方法

(一)优化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创造力

这里教学形式的优化主要是指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融合,通过理论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强化对理论的认知,实现学生舞蹈创造能力的提升。在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师可挑选出重点的知识内容进行针对性讲解和具体方法示范,以节省更多的理论讲授时间,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通过插入图片、视频的方式,实现理论课程的直观化,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一方面还能够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趣的提升;二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主要方式是即兴表演、晚会活动以及赛事等。即兴表演侧重于课内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及时地巩固课内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够借助即兴表演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促进编舞能力的提升。晚会活动侧重于课后拓展实践,如我校每年都举办“迎新晚会”、“元旦晚会”、歌咏比赛等活动,通过此能够让学生对自身未来的工作形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实践基础,同时,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加强,实现学生编舞能力的进一步强化。

(二)融入生活元素,培养学生感知力

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力是使其创造力提升的重要保证。通过感知力的提升,促进学生所编舞蹈活力与灵动性的提升。在舞蹈编导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是作为培养学生生活感知力的重要路径。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课堂生活元素的融入。比如:有一次,我出了一个舞蹈命题“阳光·读书”,我和同学们经过几次不同的演练,运用舞蹈的节奏变化和他们对课堂情景的观察,演绎出了学生时代的灵动、有趣和美好的友谊。教师通过引导启发示范,让学生清晰地认知到生活元素对舞蹈创造的重要性;二是课外生活元素的融入,主要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外对生活环境进行观察,以丰富舞蹈素材,为舞蹈创造奠定基础。记得在一次濛濛细雨中,我带领学生到学校花园中对花草树木和自然万物进行细致地观察,用心去感受和体悟,后来同学们编了有关“春天”、“生命”和“守望”的舞段,很有思想。

(三)多样灵感启发,拓展学生创造思维

由于舞蹈编排本身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舞蹈编排人员在进行编舞的过程中并非时刻拥有灵感,有时会等到有灵感时再进行舞蹈编排。对此,教师在舞蹈编导教学过程中,应当多注重学生灵感的启发教学。针对于灵感启发的优化,我们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影音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观看舞蹈演出与影音资料,从中了解到更多的舞蹈编排方式,实现学生灵感的扩充;二是大自然教学。现今部分高校在进行舞蹈编导教学时,更多采用的是室内教学的方式,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时间较少,对此,在优化舞蹈编导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引导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捕捉灵感,开拓思维,进而再运用到舞蹈创作上。

四、高校舞蹈编导教学中文化内涵的提升方法

(一)重视趣味教学,提升学生文化积累

为实现学生对舞蹈编导教学中文化内涵的感受,教师应重视教学的趣味提升,具体优化措施如下:一是了解学生需求。教师应当对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兴趣爱好进行把握,并将此融入到舞蹈编导教学中,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是趣味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师可以组织舞蹈编导文化交流活动、书籍阅读活动等,让学生对自身汲取的舞蹈编导文化进行分享,以促进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文化知识,进而提升文化素养。

(二)强调引导教学,提升学生文化感受

实践作为提高学生文化感受度的重要路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强化引导式教学,以实现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具体优化内容为:1、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应当明晰自身的引导者地位,通过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的方式,为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奠定基础,同时,针对于学生文化内涵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舞蹈编导中的文化内涵,以实现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文化内涵认可度的双向提高;2、实践活动的组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舞蹈文化内涵探究实地考察活动。例如,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到一些名胜古迹进行考察和了解,以增强他们对舞蹈文化内涵的建设以及记忆度;3、考评环节的设立,为实现学生文化探究意识的增强,教师应当构建适当的考评制度,对附有文化内涵,且具有一定层次感与质感的舞蹈进行表扬,促进学生对舞蹈编导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创造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对文化内涵的感受度[5]。

(三)优化讨论教学,提升学生文化认知

讨论作为提升学生文化认知的重要路径,其主要是借助师生思维碰撞、生生思维碰撞的方式,实现学生文化感知度的提升。我们可以实施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化:一是师生思维碰撞,在舞蹈编导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抓住时机与学生进行沟通,沟通的内容可以围绕文化内涵进行,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教师感受到舞蹈文化内涵,一方面能够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为后续的教学奠定基础;二是生生思维碰撞,主要是指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探讨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获取到更多的文化知识,在组织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提出相关问题或主题的方式,给予学生一个讨论的方向,避免学生在文化探讨的过程中出现盲目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小组,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文化讨论活动之中,实现学生文化内涵的整体性提升。同时,教师还可以制定针对性的考评制度,对学生小组活动的成果进行分享评价,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成长。

结 语

综上所述,高校舞蹈编导教学作为舞蹈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其所附文化内涵要求的提高,强化高校舞蹈编导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文化内涵培养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对此,在实际的优化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转变教育理念,明确学生在舞蹈编导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教学的重点侧重于实践性教学,学生通过即兴表演或是晚会活动的方式,提升自身的舞蹈创编能力,并通过参加文化探讨与阅读活动的方式,实现对学生文化内涵的培养。通过多个方面的优化,促进高校舞蹈编导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生舞蹈创造能力的提高提供保证。

猜你喜欢

编导内涵舞蹈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舞蹈课
挖掘习题的内涵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我和舞蹈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