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生视野下体育链式课堂模式实施策略

2020-12-02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平潮初中凌宏明

青年心理 2020年7期
关键词:链式共生师生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平潮初中 凌宏明

学科素养下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已经根植于体育课堂。基于共生视野下体育链式课堂模式,是紧扣“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要求,重点以课堂中师、生的发展为主要载体,以优化体育课堂组织结构和教学程序为切入口,构建课堂教学实施的链式路径,以实现体育课堂“教”与“学”的良性共长。

一、体育链式课堂模式的基本内涵

链式课堂围绕一项或项群运动技能来开展教学活动,教学各环节之间呈关联性、递进式、螺旋式延伸,内容注重“运动效果的健康、科学”与“体育学科素养的渗透”相统一。在目标指引上,链式课堂注重结构化和关联性的知识与技能学习,注重比赛情境的创设,通过适宜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和体能练习,为学生掌握1—2 项完整的运动技能奠定基础。在评价机制上,通过学习运动技能、技能应用、技能拓展等环节,对学习者提供持续有力的可操作性的活动支持和可视性的评价,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代管,促使学生在一定强度下的技能学习中保持持久的关注度和学习力,培育其良好的体育学习品质。

二、体育链式课堂模式的校本特征

1.师生发展的能动性。链式课堂要求师生能够根据各自的需求和发展目标,结合各课堂生态因子间的链接,能动地作出科学合理的计划和安排。师生根据自我发展需求,主动寻找发展目标、选择发展空间、探索发展路径,保证学习的顺利进行,实现自我的能动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培育和谐共生的理念意识、包容共进的生态氛围、民主公平的育人环境以及体现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构建一个内在协调、相互转化和借助彼此获得更积极、更有力的发展共生体。

2.教学相长的交互性。链式课堂基于师生共生发展,要求师生自主、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练活动,并根据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生成课堂生态的相关信息,交互式的审视和检查自主发展的过程及其效果,对自身下一步的发展不断地进行自我校正和调整,以保证在链式课堂中各生态因子产生互动共生,并能取得互相刺激、互相促进的最佳效果。

3.课堂生成的迁移性。在师生发展的共生实践中,迁移性主要指向正迁移,是指一种运动方式对另外一种运动方式、一种因子对另外一种因子起到积极的、相互的促进作用。在这一背景下,师生、生生学习的情感态度、学习方式方法将相互影响,多种学习方式的获得将影响周围人(包含师生)学习方式的革新,同时触发或引起师生新一起点发展,体现师生之间共振共生的促进作用。

三、链式课堂模式实施的策略

链式课堂是通过情境创设、团队组建、资源共享、过程性评价等来协助支持学习活动,其基本内容是相互关联,呈链式发展趋向,促进学生技能与体能、动商与智商的同步发展。

1.设计链式的任务驱动,催生课堂的预设生成

结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和团队的力量,利用必要的学习兴趣和资料,通过任务驱动,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与方法,优化认知结构,主动构建知识与技能框架。因此,链式课堂要在明确课堂学习任务的前提下,通过设置简洁清晰的引导性任务,开展以合作学习方式为主的任务单练习,用源自对运动项目本身的兴趣和目标预设,激发学生学练兴趣。学生们根据学练任务,先行学习与思考,在任务目标驱动下,进行团队角色分工,让学生带着目标和达成任务的期望投入到练习中去。而教师也能对学生的学习水平与状态予以诊断,应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实施路径,促成教学目标达成。

任务清单可从内容的选择、活动量的安排、组织要求、阶段性目标达成等方面来设置。以耐久跑为例,在内容上选择以有氧运动为主的项目,用“必修+选修”的形式设置菜单式任务;在活动量的控制上,可采用定时、定量或两者兼而有之的方式开展,同时辅以个人达成目标和团队达成目标予以过程性评测,为任务注入目标意识和责任意识。任务清单的设计既要体现人文精神,必要时也要有一定的“强迫性”驱动,但这种强迫是建立在尊重学生、帮助学生的基础上,而不是简而化之的蛮横和无理,既是体现教师参与活动的决策权,又体现了学生对内容与方式有选择权的人本理念。

2.搭建“学、练、赛、评”的链式形态,凸显可视性体验

一般的教学活动以传授技能为主线,教学资源利用单一,学生容易产生兴趣疲劳。随着学生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学生对“在赛中应用技能”的愿望明显,尤其表现在一些球类运动和对抗性较强的运动项目中。链式课堂突出“学练赛评”的学习主线条,借助课堂资源的群组建设,把“技能学习”与“练习”“比赛”“展示”和“评价”紧密串联起来。这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学习、技能应用和基本方法的实践过程中,不是简单地以练习量堆积来提升运动技能,而是强化教学链式过程中的情境创设,推动学生个性化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实力,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资源的再升级,让“学”更有效。

营造互动共生的可视性体验课堂,其重要目的就是注重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发展,让人人有体验、人人有收获,做到活动“有我”,用直观性的体验增强课堂效率。以开展趣味篮球比赛为例,团队组建后,各方根据裁判员、运动员、教练员、记录员、技术代表等“岗位”选派角色担当,协助做好裁判工作;简化规则,如设定女生投篮不允许男生防守,或根据场上的学生表现、得分等情况自行设定“女生罚球”专属时间等,以此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触动每一位学生乐享其中。

3.形成以点带面的链式评价机制,构建恰当的激励路径

链式课堂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形成“整体到局部、共性到个性、过程到结果”的链式评价机制,通过运动体质、能力提升的“显性成果”与学习的行为方式、体育精神品质培养的“隐性成果”来评价学生,促使学生在内因和外力的合力作用下,既帮助学生自我“把控”学习过程,又促进群体学习的效率,从而不断提高参与活动的质量与效果。

链式课堂重视“过程与结果”的动态评价,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团队合作、学习进程等进行即时和阶段总结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并及时通过“运动处方”提醒学生改进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由“参与学习”转到“主动学习”,由“学会”转到“会学”,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方式,最终达到自动化参与体育学习活动,为终生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链式课堂从“增强学生体质、改善学习行为、培育体育精神”出发,着力实现“实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模式建构思路,从整体上把握和建构体育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实现体育课堂模式建构的再优化。

猜你喜欢

链式共生师生
学步期焦虑影响5岁幼儿创造力:一般认知和掌握动机的链式中介作用*
体育锻炼赋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升:认知重评与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作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家庭—医院链式管理在婴幼儿湿疹患儿中的应用价值
师生讨论改病句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在体验中走向共生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