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鲶鱼效应,使课堂充满活力

2020-12-02江苏省南京市迈皋桥中心小学吴学莹

青年心理 2020年7期
关键词:鲶鱼活跃蜡烛

江苏省南京市迈皋桥中心小学 吴学莹

一、巧妙设疑多费心,激发学生的兴趣

要想课堂上取得好的效果,课前的准备尤为重要。教师一定要围绕课文的中心和重点,设计出有价值的能引起学生浓烈的兴趣、能激发学生满满的热情、能拓展学生活跃的思维的巧妙问题和方法,这精心设计的问题和方式方法就是“鲶鱼”,我们要利用好这“鲶鱼”,带动一群犹如“沙丁鱼”般的全班学生活跃起来,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深入地积极思考、从而达到“一石击起千重浪”的效果。

记得我在上《将相和》这篇课文,讲到蔺相如手持和氏璧威胁秦王这段时,我让学生各自扮演蔺相如,根据课文,自己设计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展开联想,各抒己见,然后大家讨论……课堂气氛顿时活跃、沸腾起来,连平时最不爱讲话的几个学生也争先恐后地抢着发言。我又不失时机地问道:“大家再想想,蔺相如真的是要触柱撞玉、同归于尽?”同学们又热情四溢地讨论、争辩起来……课堂上成了展示学生各种创造力的景象。直至下课铃响起,兴奋开心的学生欲罢不能,不肯停止讨论和发言。

现在语文课成了学生最向往的课程,语文课成了学生最活跃的一节课。

二、教案设计多样化 ,激励学生多启发

我们巧用“鲶鱼效应”,不仅备课时认真动脑,设计的教案做到情趣化、多样化、 一切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还设计有“我是沙丁鱼”“我有警觉性”的环节,让几个学习好的学生在有趣的学习方法中带动全班同学,都来做自主、自觉、自由的学习主人。

在设计的教案中,我们会故意出错 ,制造“问题陷阱”,让学生成为警觉的“沙丁鱼”,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动脑想办法、以及和大家的讨论进行纠错和解决问题。

例如我上新课,在板书本课的生字新词时,故意写错几个平时学生会常写错的字、词,其中有:筋皮力尽(筋疲力尽)、兴致脖脖(兴致勃勃)……让学生来读这些词语,并示意让学生用“火眼金睛”来看出问题、找出错字词。然后全班同学在一起讨论出错的字词错在哪里?理解正确的字词含义。

学生在这样的有趣的学习中,个个情绪高涨、人人跃跃欲试,不但加深了新字词的有效掌握,还对新课文的学习产生浓烈的兴趣,更可喜的是一部分同学为了课堂上有较好的表现,主动、自觉地去预习新课文,而这一部分同学,又会在班上产生“鲶鱼效应”,因此预习课文已在我班蔚然成风。

需要指出的是,“故意出错”是一把双刃剑,设错起点太低或者太高都不合适,太低会显得简单,让学生失去探究兴趣,太高又会让学生无所适从,所以,设置“故意出错”的合理性是教师需要准确把握的重要内容并加以灵活运用。

三、“鲶鱼效应”要学习, 激励鼓舞大集体

教与学,重要的是“我教你如何学”,教是为学服务的。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受教育者。因此,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意识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的艺术最重要的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遵循这一规律,我们永远要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我们的班级里有一些表现欲很强、思维活跃的孩子,面对这些“活跃分子”,我想我们不妨学习一下“鲶鱼效应”里的那个聪明渔夫,有的放矢,挖掘与鼓励这些学生的活跃度和积极性,让他们成为班级这个大集体中的“鲶鱼”,以此刺激周围那些懒于动口、动手和动脑的学生,从而在集体中形成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

在课堂上,每当我们教师抛出问题后,首先让那几个“活跃分子”带头发言,谈自己的认识、展开议论,制造出冲击沉闷课堂的鲶鱼搅动,这样,其他的学生就会“有路可循”、“有法可引”,进而引导大范围的全班自由讨论,归纳出几种有代表性的意见。让这些观念在相互摩擦中碰撞,老师及时地来开拓同学们的思路。让正确的答案在反复考证中脱颖而出,再统一认识。

如我在课文《半截蜡烛》教学中,我问大家:“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谁的功劳最大?”同学们开始沉思。我先让一位“活跃分子”谈谈他的认识。这位同学脱口而出说是小女儿杰奎琳,理由是因为她成功地端走了蜡烛,挽救了一家人的性命。我及时地肯定了他的积极性,同时号召大家向他学习,都来说出自己的观点,说出不同的意见。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大家都在积极思考,还展开了十分热烈的讨论。七嘴八舌中,有说杰克功劳最大,如果不是那样“从容”,就会引起敌人的怀疑;有认为母亲功劳最大,妈妈从厨房取出了一盏油灯,后面小女儿杰奎琳才有可能取走蜡烛;还有的指出小女儿 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蜡烛熄灭了,多险!是妈妈赢得了这一点时间,她用油灯替换蜡烛,并吹熄了蜡烛……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情节的熟悉、加深了对课文中主要人物的认识,深化了对文中表达的中心思想的理解。

四、共同发展有竞赛,互相学习进步快

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活跃,但不太稳定的特点:他们容易兴奋、激动,但容易冲动,不冷静;虽有求新、求奇的心理要求,但不能持之以恒。所以我认为平板的教学不能有效地适应他们,效果会不尽如人意。若采用竞争(引进鲶鱼)的办法,就容易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效果。

没有竞争,就很难振奋学生的学习热情、活化课堂氛围。为了学生的可持续的发展,在一些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运用一些竞赛类型的活动,灵活地将竞争活动与教学的基本目标、要求结合起来,通过这些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激发学生的潜在性、选择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方面的生成。这样,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就能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无论是在创造性活动过程中,还是在活动结束后的认可和接受及评价过程中,都离不开团队的支持。比如我校举行的有:把阅读课文中的知识性抢答;背诵“状元”的选拔; “口语交际能手”和“优秀演讲员”的评选……等。这种竞争性的活动往往会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从而取得胜过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

在教学中,我还曾尝试在学生中以激将法来激励学生互相学习、不轻言放弃,在激将法中,让学生学会找到差距,发现自己的不足,坚定今后努力的决心。一次,我在一个班级上作文讲评课,我推荐和介绍另外一个班如何好(引进鲶鱼),如何比你们强,“使我想不通的是应该是你们班更好啊!”以此激励他们。果然他们听后很不服气,有了危机感,赶快找出差距,他们不敢懈怠,全班集体讨论,制定出今后努力方向。多次的这种激将法的推广,很快,我们几个平行班在学习和活动中的追、赶、超现象出现了,各个班的进步很大,进而带动全校,学风、校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总之,我们教师能够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上的“鲶鱼效应”,课堂上在调动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的基础上,更广泛地把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都有效地调动起来,激活课堂学习气氛,使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合作和交流得到充分的发挥,达到深化学习的目的,这样,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局面一定会绽放出鲜艳的色彩。

猜你喜欢

鲶鱼活跃蜡烛
活跃在抗洪救灾一线的巾帼身影
这些活跃在INS的时髦萌娃,你Follow了吗?
神奇蜡烛
吹蜡烛许个愿吧等
让鲶鱼慌起来
神秘熄灭的蜡烛
陷 阱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
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