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2020-12-02福建省平潭第一中学游文杰
福建省平潭第一中学 游文杰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容量相对较大,教学知识点相对较多,因此,在步入高中阶段后,很多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节奏,课堂听课效率下降,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质量。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遵循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个性特点出发,创建趣味化的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探究数学奥秘的能力。
一、优化课堂提问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探究和认知事物的积极意识倾向,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就会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丧失学习的自信心,不利于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发展。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趣味性探究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对数学概念和知识的好奇心,增强他们探究数学奥秘的欲望,从而有效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信息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随着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推广,其逐渐成为教师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重要助力,对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数学问题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信息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图片、音乐、视频和动画营造的情境中,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一课的内容时,首先,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包括准备PPT 课件、对多媒体教室计算机进行检查,并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探究与发现如何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研究正余弦函数的性质,而后,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问题引入:“初中时,我们如何得到一个函数的图像?”“那么我们用同样的方法能得到y=sinx 的函数图像吗?如果能,这样得到的函数图像是准确的吗?”这样,教师通过多媒体辅助学生进行问答的结合,从而实现类比联想,就有效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促进了他们积极思考。其次,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推导描画三角函数的图像。先建立直角坐标系,画出简单的单位圆,而后通过平移得到相应的点,最后描画出函数图像。然而,利用这种方式作图,虽然简单准确,但是真正应用到实际中却相对困难。因此,教师就可以引入新的画图法:“同学们,我们如何能够迅速得到正弦函数的大致图像呢?请大家联想一下我们初中时期是如何画出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像的。”这时,学生纷纷恍然大悟,教师就可以顺势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五点作图法画出函数图像的动画视频,使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深化对函数图像作图法的认知,并提高自身的作图能力。再次,教师可以请学生亲自上台进行图像的演示,并请学生利用诱导公式和函数周期性,利用五点作图法,画出正弦函数图像和余弦函数图像。这样,学生在作图的过程中,就有效加深了对五点本质的认知。总之,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高中数学知识教学,有效增强了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应用先学后教模式,增强学生探究能力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指学生先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有既定目标地自学,而后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反馈给教师,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困惑和质疑,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应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这对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有着积极意义。
例如:在教学“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一课的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进行预习,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本后,根据课本要求探究下列问题:“分别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写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结合教材例题,使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时,关键是什么?应强调哪些条件?”“过平面外一点能作几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平行?直线a 与b 是异面直线,则过a 与b 平行的平面有几个?过直线外两点存在与已知直线平行的平面吗?”而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对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抽象性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工具进行知识点的预习。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硬纸板或者纸张来进行探究,通过在纸张上画出n 条直线,引导他们直观地感受线面的平行定理。当然,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问题,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将自身的疑惑记录下来,而后让他们再在正式上课时反馈给教师。这样,通过学生的集中反馈,教师就能很清楚地了解学生知识欠缺的地方,而后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解答,从而有效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总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有效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有效增强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了高中生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
四、构建数学合作小组,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组建课堂合作小组,也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重要措施,不仅能够有效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而且能够有效促进教学难题的解决。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制定分工明确的合作制度、建立数学合作小组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彼此合作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碰撞和交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整体数学成绩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等差数列”一课的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进而引入课堂教学内容。如教师可以出示幻灯片:“研究发现,我国儿童年龄在2—12 周岁,其标准的身高、体重呈规律习惯变化,你能预测12 岁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吗?”这样,教师通过引入学生熟悉的案例,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按照组内强弱合理搭配、组间实力均衡的原则,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成绩,将学生分成A、B、C三层,然后从每层中抽出2 人,最后组成6 人小组,并设立一名组长。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探究等差数列的公式。如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则a1=a1;a2=a1+d……以此类推,这样,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中,通过自己的分析、探索,就能有效体会等差数列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深化理解和记忆。之后,教师可以请各小组成员分别派代表到讲台上进行成果的演示,让他们亲自体验成功的快乐。再然后,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演示内容进行总结性的评价,从而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升华。最后,教师可以组织模拟职场的活动。如:“假如你是幼儿教师,试用1、3、5、7……组成的等差数列编写一道幼儿趣味游戏题。”要求各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并派代表模拟幼儿教师进行表演。在学生表演结束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表演情况,评选出最佳设计小组和最佳设计个人,从而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集体合作意识,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
总而言之,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不仅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同时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对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不断地深入学习和思考,从而有效激发他们探究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实现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