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策略探究

2020-12-02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杨菁菁

青年心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教材音乐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 杨菁菁

小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飞速发展并走向成熟,正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最佳阶段。这一阶段的小学音乐课程为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让学生欣赏优美动听的音乐和学习简单歌曲的歌唱,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尽管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但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只有音乐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的所在,理性地制订解决方案,才能将我国的素质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一、现阶段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受到传统思想的禁锢

受到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许多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时候认为音乐对学生的升学考试并无帮助,甚至是耽误了学生进行科学理论知识学习的时间,从而忽视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而实际上,音乐教育在陶冶学生的情操、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延伸能力、放松学生高度紧张的精神、塑造学生独特的人格等诸多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音乐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积累优势。

(二)缺乏审美的体验感

现阶段的音乐教育专业化倾向十分严重,注重学生某一方面技能的训练,从而忽略了学生审美的体验感。现阶段,音乐教育工作者更加倾向于强调学生音乐技能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特长和技巧,但相对的也不免忽视了审美的体验,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和兴趣的培养。众所周知,审美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靠长期的经验积累形成的,如果不能经常得到相关的接触和熏陶,很难形成较高的审美素质,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三)教育内容选取不当,缺乏理论教学的支持

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开展重在用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小学音乐教材的版本众多,与教学开展所在地区的地区特色和审美习俗息息相关,我们在开展音乐教学时便选取了更加适合本地学生的苏教版教材。但仅仅让学生欣赏教材内的音乐是远远不够的,而课外拓展内容的选取又与教材有悖,不仅没有达到促进教学活动开展的作用,反而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造成一定的不便。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乐理规律的讲解,导致学生音乐鉴赏方法方面知识的不足,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加强审美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教师要保持先进的教学理念

为保证审美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实施,音乐教育工作者要保持教学理念的先进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摆脱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禁锢,将审美教育放在音乐教育的首位。例如:在讲到《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自己童年听到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引导学生理解这首歌背后的故事和情感,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从而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培养学生审美体验的主动性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例如:若恰逢雨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倾听雨滴打在窗沿的“答答”声,感受其节奏是轻快的还是沉重的,小雨或宜人或忧郁,大雨或慷慨或激愤……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自然中的韵律和节拍,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将音乐教育与舞蹈欣赏相结合

虽然在教学过程中,音乐与舞蹈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其中所含的节拍、韵律等却有着相似的含义,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舞蹈这一肢体艺术,将音乐这一艺术形式具象化、立体化,展示出音乐中蕴含的节奏感和动态美。

三、结语

总的来讲,音乐作为一门新时代背景下的必修艺术课程,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小学音乐教师承担着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启蒙的重任,更是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更新和完善,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其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教材音乐
教材精读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几点思考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