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2020-12-02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四小学周林峰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四小学 周林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古人的诗句都在告诉我们阅读的重要意义。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我们会遇到诸多难以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问题。新课程标准首次把丰富的语言积累纳入教学目标,证明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小觑。
一、好读书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美的乐趣。”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这样他们才可以无拘无束地享受阅读的乐趣,才能在阅读中有自己的思想感悟。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读完文章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才能在成就感中产生自主阅读的意识,意识形成后才会随之形成良好的习惯。萨特曾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我们不能低估孩子们的创造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的引导,教育者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叶圣陶指出的“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主探究、张扬个性”。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对书本中的知识提出疑问,得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感受,这样张扬个性才能落到实处,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从事一切活动的源泉,也是做一切事情的主观上的精神基础,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提升。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正处于对未知世界充满疑惑的时期,他们渴望着一切新鲜的事物。除了孩子们很感兴趣的童话故事外,我们可以把优秀的科普小品、小说、记叙文、人物传记、诗歌、散文等用一种孩子们感兴趣的方式推荐给他们。这样的阅读可以满足孩子们多方面的心理需求,让他们在读完后产生对历史文化或者哲学道理更个性化的理解。教师要发掘每个阅读作品的魅力,让孩子们爱上阅读课。
二、怎么读
学生爱上读书了,可是怎么读呢?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作为指引,学生就会陷入一片阅读的池沼中,即便奋力前行也不能从中有所收获。
(一)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不可忽视,这是我们的上课任务,如果教师没有在课前进行详细阅读,就会出现学习目标模糊的现象。我前面曾提到,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时期,教材中也大多是具有人文内涵的文章,教师自身应以一个阅读者的身份把握好内容的深层内涵,绝不能够出现打击学生积极性的错误的价值导向,不能为了考试而教,不能让学生产生一种阅读失望心理。
(二)学生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小学生还处在一个知识积累的阶段,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因为语言理解力较差而产生阅读障碍,所以进行必要的词句练习很重要。遇到不认识的词语要学会通过字典或者向教师询问的方式来解决,难懂的句子要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猜出句子的内涵。扫清这些基础障碍,才能为广泛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阅读方法
新课改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阅读教学也并不是学生自己一个人学习就能完全达到教学目标的,在这里,合作性阅读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以前的教学都是找个别成绩好的同学回答问题,而后积极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经常与优秀的学生互动,却没有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合作沟通,因此大多数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发挥出足够的积极性。如今这样的局面需要改变,教师可以分小组安排课文的有效阅读,这样才能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比如在确定小组时,让学习好的学生搭配学习差的学生,起到的是带动的作用。加之每个小组在阅读一篇课文时,可以分工朗读,承担的角色不同,通过讨论,就能体会到对方段落的意思,进而更能深刻地理解整个文章表达的感情,体会其中的语言特色。最后教师与学生进行成果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阅读成果。
上课时教师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将决定小学生学习的收获程度。语言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支点,起着烘托课堂气氛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主观上的阅读情感,让学生对阅读的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刻。教师在上课时所使用的语言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提升自己的语言修养。新时代的教育对于教师语言修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的背后,教师的教育理念必须是创新性的,并且语言基础一定是出类拔萃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课堂上学生的脑力效应取决于教师的语言修养,教师带有审美色彩的讲话,就像随身携带的一把精致的钥匙,不仅把情绪开发至一定程度,还将记忆深入到了大脑,深深地扎在了最隐蔽的角落。”在经过精心的雕琢后,语言成了一门光彩夺目的艺术品。教师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在教学中要将语言发扬光大,使得教学语言与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相适应,赋予语言活灵活现的色彩。
四、读好书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现在的家长为了应试教育,往往忽视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养成教育,这就会使学生陷入知识面狭窄、理解能力差等恶性循环的漩涡中。丰富的知识底蕴对于孩子们任何一个学科的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途径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这也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完成的任务。
一个优秀的教师在课上善于旁征博引,学生就会对这些引用出处感兴趣,从而激起他们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任务完成后,复印一些课上提到过的报刊上与之相关的美文来让学生自读,这样既能让学生乐于阅读,又能培养学生阅读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每周应留一节课作为自读阅读课,学生在这节课上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资料的选取由自己决定。课上这种阅读的成就感可以满足孩子们的好胜心理需求,每个孩子都愿意积极地表现自我的能力,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既提高了孩子们上课的积极主动性,又丰富了课外阅读的内涵。假期开始时,教师要把重点阅读的中外名著篇目发给学生,让他们利用长假来扩充阅读量,并布置一些读后感作业等。这样不仅学生的阅读量得到扩充,其写作能力也会进一步得到提升。
五、结语
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交流,是能够使自我在精神世界得到升华的途径。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好读书、读好书、怎么读是值得教育者深思的话题。希望小学生阅读教学朝着理想的教学模式发展,使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