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小学语文课堂对话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0-12-02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新寨镇撒马店小学

青年心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师应师生文本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新寨镇撒马店小学 张 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导演”了一场场精彩的对话,对话教学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有的课堂对话未必有效,其关键是学生在对话过程中应如何对话,对话的内容及形式又有哪些,这是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师生的责任,选择合理的对话方式,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堂师生对话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形式化对话

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形式化对话,这只是一种教学方式,与教材内容关联不大。其表现有“一呼百应”式对话、特殊“包装”了的师生对话。这种对话并不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有些问题很浅显,不需思考,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没有促进作用。

(二)艺术化对话

艺术化对话是经过教师包装、加工的对话。这种对话加工的成分太多,缺少真实性。有些教师在创设师生对话氛围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量,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表演的方式来营造课堂氛围直接进入师生对话。

(三)垄断式对话

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掌控对话的主导权,学生的思维被教师左右,没有自己的想法、见解;二是师生对话被优等生占有,部分学生只随声附和,他们的思维被优等生代替,导致课堂对话是少数学生的“专场”。

(四)形式单一化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般是与全班学生互动。语文课标指出,课堂教学要面向所有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及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及学习需求。这种单一的互动形式,背离了因材施教这一理念原则,对学生个性化发展不利,不利于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及阅读体验。

二、提升教师素养,为课堂对话教学打好基础

(一)做学生的忠实听众

要做到对话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做一名忠实听众,倾听学生的独特见解,营造自由、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思考、创新,无拘无束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意见,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适当的补充,以学生的角度、视角去聆听学生的发言与对话,适时点拨、指导。

(二)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与学生对话时,教师应敞开心扉、放低姿态,这样学生才能没有思想负担地投入与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中。只有这样,师生间才能在感情、思维等方面进行真正的交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应关注学生学习、发展中的状态,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有主持者的风采

对话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有“主持人”的风度。教师在对话过程中要起引导、点拨等作用,其目的是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创新,促使其思考向纵、深方向延展,发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及思维能力。

(四)加强专业学习

课上师生共同研读教材文本,这就需要教师提前深入解读文本,读教材是教师解读文本的前提、基础。教师理解教材的程度,直接决定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教师要多读,在读中思,在读中想,提升自身的修养,引导学生多读,提升其阅读能力。

三、营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对话

(一)平等对话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与学生对话要平等,营造适于师生倾听、表达的课堂氛围。并且要关注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及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反应、思考等,为学生创设思考、发言、讨论的环境,与其平等对话。

(二)创设不同情境引导对话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对话,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有自身的优势——生动、形象、有趣,采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素材,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语言思维,引导学生对话;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演、说、唱、画等方式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语言思维,引导学生对话。

(三)抓时机引导对话

师生对话穿插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推进对话顺利进行。学生有疑问时,积极引导对话。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时,会有一些疑问,教师应引导他们排除疑难,在这一过程中提升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有的学生对文本中的感情理解较肤浅,教师可拓展对话内容。学生对文本理解出现偏差时,教师应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对话。

四、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对话策略

(一)教师与文本对话

首先,教师是一名读者,应用自己的心灵去触摸、浸润、感悟文本。学生感悟文本的前提是教师先感悟、体验,教师与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才能有所感触。但有的教师没有与文本对话,缺少一些理性思考,教师成为作者、学生间信息的“传递者”。教师的这一做法不可取。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寻求与文本间的共鸣,深入与文本对话,与文本内涵融合,为学生理解提供必要的帮助。

其次,教师必须用“心”聆听,与作者、文中人物进行交流,用真情去感悟、体验作者与文中人物的思想境界、情感,用想象补充、完善文本的艺术形象,品味其意境,体会其内涵及蕴涵的哲理。与文本对话时,教师要把现代的气息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结合起来解读,赋予文本新的生命。教师应把对文本的感性、理性认识结合起来,把自己的理解与文本的内涵重构形成独特的见解,为学生深入理解奠定基础,让教材文本更具开放性、创造性。

(二)师生对话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师生对话是“研讨”,引导学生探究未知,是师生间面对面对话,教师只在关键处进行点拨、引导。在对话过程中,师生可以各抒己见。师生对话过程中的思维碰撞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互相提高。在交流感悟时,教师应站在欣赏者的角度去倾听学生的见解,对学生的见解提出合理化建议,引导学生与文本、教师产生情感共鸣。面对文本的理解,学生的见解肤浅、稚嫩,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引导、启发。

师生共同对话中,理解角度、侧重点、细节不同,学生提取的信息也不同。教师在参与对话的过程中要捕捉这些与众不同的信息,及时引导学生整合,让师生间的对话更进一步。师生间正确的观点都是文本中表达或隐藏的,是作者所要表达的。这样的师生对话,双方都有收获、提高。

(三)学生与文本对话

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使其对文本的理解会有所不同。文本所具有的意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在反复品读中会进行再创造。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多次与文本对话,才能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体验等,已融入文本。文学作品是动态的、有灵性的,学生亲身体验,与文本深入对话,才能体会其中的深刻意蕴。

文本中有作者的思想情感,作者通过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只有让学生融入文本的情、境中,其才能真正理解文本的内涵,才能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直面体验作者描绘的情境,感悟、体验文本的内涵,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如《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一文表演前后心理变化,学生多次与文本对话,将文本语言内化,教师提问:假如你是文中的“我”,心情会怎样?让学生深深体会“我”的境遇。

学生只有真正理解文本,再现文本中的情境,才能真切感悟文本中的情感,才能把相关的知识、经验激活,产生更深厚的情感体验。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时,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对文本内容同化,就能有多元化的解读,对原有文本意义及认知结构进行重新构建。

猜你喜欢

教师应师生文本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师生讨论改病句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