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彩超诊断腘窝囊肿的效果观察
2020-12-02赵连奎
赵连奎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清水医院 辽宁 沈阳 110123)
分析通过高频彩超确诊的30 例腘窝囊肿患者的超声影像特征及其临床资料,探讨高频彩超对腘窝囊肿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腘窝囊肿患者30 例,男12 例,女18 例,年龄12 ~76 岁,平均52 岁。患者多因腘窝部不适或行走后酸胀感,屈膝不利,触及大小不等肿物就诊,少数没有自觉症状,一般按压无明显疼痛感。本组中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者8 例,伴类风湿性关节炎者3 例,有外伤史者2 例。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迈瑞DC-3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5 ~10MHz。患者俯卧位,探头在膝后腘窝区做纵、横、斜多个切面检查,仔细观察腘窝区的组织结构及其解剖层次关系,囊肿数目、形态、边界、内部回声、与附近组织和血管的关系,测量囊肿大小,同时用CDFI 观察囊肿内部及其周边血流分布的情况,并作双侧对比检查。
2.结果
30 例腘窝囊肿其中左侧17 例,右侧13 例。均由高频彩超检出并经手术或穿刺确诊,高频彩超诊断准确率100%。
超声表现:在膝关节后方腘窝区内,腓肠肌与半膜肌之间可见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包块,边界清晰,有囊壁。其中9 例囊肿可明显见一管状液区呈细颈样通向关节腔;16 例囊肿形态规整,呈圆形或椭圆形,囊壁薄而光滑,囊肿内部透声良好;14 例囊肿形态不规整,包括3 例囊壁毛糙,增厚呈绒毛状;8 例囊肿内部透声轻度混浊,可见漂浮的密集细小光点;3 例囊肿内部可见由光带分隔成的多房。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囊肿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不明显,部分囊壁可见星点状血流信号。
3.讨论
腘窝囊肿是临床最常见的滑膜囊肿之一,也称作Baker 囊肿,是由于膝关节积液,关节滑膜经腘肌腱向外突出,进入腓肠肌-半膜肌滑囊使之异常扩张,或经一窄颈突向腓肠肌后方所形成[1]。根据囊壁的组织学特征可分为纤维囊肿、滑膜囊肿、炎性囊肿和移行性囊肿四种病理类型[2]。腘窝囊肿超声影像虽有明显特异性,但仅能靠病理鉴别其组织类型。腘窝囊肿的病因不十分明确,成年人多继发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非特异性滑膜炎等膝关节疾病。儿童一般原发性较多,多因连续轻微的外伤引起,少数也可继发于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
腘窝囊肿的发病男性低于女性,比例约为1:1.5;从年龄上看,以50 岁以上发病率最高,特别是女性更为明显,约占女性病例的70%。腘窝囊肿诊断一般根据膝关节后腘窝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光滑的无搏动无回声液性暗区。其血供不丰富,因而一般情况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囊肿内部及其周边无血流信号显示;但在囊肿内继发出血或感染时,囊内可见多发的点状回声,其下垂部位显示回声分层,囊肿周边可见星点状彩色血流信号。穿刺或破裂后的囊肿液性暗区可随之消失。腘窝囊肿壁完整,内衬滑膜,其腔内充满滑液,多与关节腔相通。本组9 例患者超声影像显示囊肿与关节腔相通,而且囊肿形态随探头加压而发生变形。另外,若患者屈膝后囊肿变化不大,膝关节腔间隙无变化,则囊肿与关节腔不相通;若患者屈膝后囊肿变小,膝关节腔间隙增宽,则囊肿与关节腔相通[3]。高频彩超区分腘窝囊肿和关节腔是否相通的意义在于对不同类型的腘窝囊肿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单纯性腘窝囊肿关节内一般超声影像表现正常,而继发性囊肿可发现其它相应的超声影像改变,注意结合X 线、CT 等影像资料综合分析,以便临床医生及时治疗原发病,减少其复发。另外,腘窝部的软组织肿瘤位置较深、且为实质性、多显示低回声;而腘静脉则表现为限局性扩张,压之变窄,腘动脉瘤则表现为搏动感,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二者的无回声区内均可见血流信号;下肢的血栓性静脉炎因为软组织发生水肿,出现各层结构回声间距增宽,不出现局限性的无回声区,故上述疾病均易与腘窝囊肿相鉴别。
普通X 线检查有助于发现骨关节的病变,但对诊断腘窝囊肿意义不大,X 线关节造影及放射性核素检查虽然有效,但对病人有损伤,关节造影的应用还因囊肿与关节相通与否而受到限制。虽然CT、MRI 诊断腘窝囊肿价值较大,但设备昂贵,价格相对较高,CT 有辐射性,不适合基层医院开展。自1972 年McDonald 首先应用超声诊断腘窝囊肿以来,尤其高频超声配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以其诊断准确可靠,还可指导临床医生穿刺治疗和判断疗效,并且简便、安全、快速、可反复检查、实用性强,已成为本病的首选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