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语文文本解读的有效角度

2020-12-01黄友芹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文本解读初中语文

黄友芹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本解读 多维视角

“接受美学”观念认为,“文本”融入了阅读者的经验、情感和趣味方成为作品;入选教材的文本经教师多维解读方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文本”。文本解读是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前提,教师应走进文本,进行多维立体的解读,引导学生限大程度地亲近文本。

一、从普通读者视角解读——自由与纯粹

作为普通读者进入文本时,教师的阅读状态应是自由而纯粹的。思想、积淀、经历及情感、喜好迥异,往往决定着教师在欣赏文学作品时,会根据自己的标准去品文会意,获得原初的阅读体验。

经历了自由而纯粹的阅读,在课堂教学的对话中,教师才能以个性化阅读体验与学生碰撞。比如,在真实的阅读状态下,劳伦兹的《动物笑谈》最先吸引眼球的,必是那些有趣的情节。会心一笑之际,读者会发现文本题为“笑谈”,其“笑点”有二:一是小动物们可爱至极,另一是作者憨态十足。全文语言诙谐幽默,亲切自然。人和野生动物之间建立起的友谊,作者对动物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科学的严谨,无不令人动容。这种个性化阅读体验,为深入解读文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从编者视角解读——目标与导向

文学作品入选教材后,它就被编者赋予了“语文教学的价值”。教材文本的编排,集中体现了编者的语文思想,是编者对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理解、阐释和实施规划。教师在解读教材文本之时,既要充分揣摩编者意图,又要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

教师要与全套书、整册书、文本所在单元逐一对话,了解编者的编写体例、知识结构和整体安排,明确单元目标和重点,然后再走进文本:这篇文本最显著的特质是什么?把它置于本册书、本单元的意图是什么?它有着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单元引语提出的学习要求是什么?讲读课文有什么样的预习提示、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自读课文编者设计的批注和阅读提示给我们什么样的教学导向?从编者的角度解读文本,能够更好地实现文本在教材中具有的价值。

三、从教师视角解读——指向与升华

教师要想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与文本对话的视角、方法,自己首先要从教师视角解读,要有明确的指向,要进行重构与升华,还要有多元的吸纳。

要有明确的指向。教师在解读文本时,既要在宏观上把握文本的“结构肌理”,又要在细小处从语言角度探幽察微。只有读出自己的发现,教师走进语文课堂时才会更有底气。一篇文章能够入选教材,它一定有比较突出的特质,附着值得探究与学习的语文知识,这些知识就是文本解读的方向。解读要依据文本体式,选取最有价值的教学点。如,解读散文文本时,我们要抓住“文眼”;解读小说文本时,则可以从“人物形象”入手,人物的言语方式、具体细节以及空白之处,都是解读小说的主要依据。

要进行重构与升华。文本的价值,主要集中于“探究或者阐释其内容是用什么样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以及这样表达的意义”。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融通,将作者的寫作意图、编者的编写意图、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有机调和,为学生的理解与创造预留开阔的空间。因此,教师既要深入文本,又要用新的视角、方法超越文本。以《女娲造人》为例,从这篇神话的单元引语、批注、阅读提示中判断,编者的意图有二:一是练习快速阅读,二是感受神话大胆神奇的想象。然而,一篇好的神话并不只有天马行空的想象,更融入了真实生活的细腻与感动,更是作者正确而鲜明的情感与态度的体现。教师可充分利用文本与《风俗通》记载的故事原型作比较,探讨作者增添、删减的意图,聚焦文中对“人”的十多种称呼,领悟文本中蕴含的深邃立意:好的神话要有正确的思想倾向,神话写的是神的故事,赞美的却是人,表达的是对生命的崇拜和礼赞。

要有多元的吸纳。一方面是类文的整合组读。以“主题”或“作家”为点聚合群文,把握“这一类”的特点和价值,帮助学生拓宽阅读视角,增加解读依据。如,教学鲁迅作品时,我们可设计专题性阅读,践行钱理群教授所指出的“真正回到学生,回到鲁迅”的理念。另一方面,为防止教师对文本解读出现偏差而误导学生,听取不同声音对文本的解读不可或缺。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吸纳不同见解,求证、释疑,共研、共建,与自身的解读形成互补。在教学研讨中,既要立足个性化解读,又要吸纳不同群体对文本的多元理解,这对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手段的选择大有裨益,让科学而又经济地抵达教学目标成为可能。此外,适时适度地借助资料进行“介入式”解读,也是实现文本个性化处理的一种方法。

四、从学生视角解读——共情与共生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该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掌握它们。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学生对文本的解读”。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鉴赏和评价的能力。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能力与思维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他们解读文本的角度、广度和深度与教师的解读会存在很大的差距,教师要做的就是努力缩小这种差距。

作为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促进者,教师要有儿童立场,即要具有“共情”的能力。了解学生阅读的心理,找准学生经验和认知的起点,尊重学生阅读的“原初体验”,确定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落脚点”;要站在学生的高度,以“学生言语和技能的发展”为目标确定阅读的方向,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选择好学生参与文本的“切入点”。要促进学生对文本的体认和发现,寻找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奋点、疑惑点和平衡点”。甚至,可以筛选、整合学生的困惑解读文本,借力给力,让学生与教师的阅读体验同频共振、互动融合,形成和谐的“教学生态”。

教师对文本解读的品质直接决定着学生语文学习的品质和层次。语文教师必须深入学习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努力提升文本解读能力,深入文本,精准解读,直击内核,为教学对话提供路向,引领学生走进多维的文本世界。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把握解读“维”“度”,感悟文本精髓
文本解读不能忽视语言品味过程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