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改革发展若干思考

2020-12-01何晓雷

东南文化 2020年4期
关键词:免费博物馆发展

何晓雷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 湖北武汉 430072)

内容提要:博物馆承担着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使命。我国博物馆自免费开放以来,博物馆参观人数急剧增加,公众对博物馆更加关注、需求不断提升,成为促进自身不断变革和质量提升的重要动因。但目前博物馆发展中体制机制还存在障碍,藏品利用不够充分,展览质量不高,教育供给不足。未来我国博物馆应推进博物馆理论研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推进部门协作;加大投入保障力度,提升发展质量;扩大资源开放与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评价;引入社会力量,拓展多元化发展途径,促进博物馆健康有序发展。

2008年1月,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今文化和旅游部)和国家文物局等四部门印发《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工作的通知》,提出全国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开放,这是21世纪初中国政府推动的文化领域的重大改革和文化惠民政策,在我国的博物馆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仅2008年,博物馆观众人数已突破1亿人次,比2007年同期增加了1.5倍,有的博物馆观众人数甚至增长了10倍之多。截至2019年,我国免费开放博物馆约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89%[1]。

随着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深入推进,经费保障、体制机制、发展活力等瓶颈问题逐渐显现,影响到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加大改革和保障力度,实现博物馆管理模式和发展模式的结构性转变。回顾与反思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总体情况和发展问题,对于探索中国博物馆未来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免费开放后的博物馆环境变化

随着免费开放的不断深化,博物馆逐步实现从内到外、从孤立分割到整合互联的工作重心和工作方式转移,朝着综合化、多元化、特色化方向发展,结构和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博物馆本身也出现分化,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路径。

(一)各国在文化软实力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

1.英美等国陆续推出国家意识建设工程

近年来,西方国家重视加大软实力建设的投入,加强价值观的打造和输出。如英国政府近年力推“非凡英国”项目(The GREAT Britain Campaign)[2]。2017年英国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与BBC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合作推出广播节目《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和“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相继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推出。法国推出了卢浮宫(Musée du Louvre)在海外建分馆“阿布扎比”模式[3]。

2.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成为博物馆重要职责

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第三十八届大会通过了《关于保护和加强博物馆与收藏及其多样性和社会作用的建议书》(Recommenda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of Museums and Collections,their Diversity and Their Role in Society),明确指出保护和宣传文化和自然多样性是21世纪的重大挑战。博物馆成为保护自然和人类文化的物质和非物质见证的主要手段,是文化传播、文化间对话的场所,在教育、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中国博物馆成为社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力量

我国文化领域正在进行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已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博物馆在意识形态建设、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方面的作用显著,国家对博物馆事业更加重视,博物馆面临的任务和挑战也更加重大和艰巨。

1.文旅融合、文教结合下博物馆的新机遇。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意味着文旅融合跃升国家层面战略思维。在2019年国庆节假期,66.4%的游客参观了人文旅游景点,59.45%的游客参观了历史文化街区,41.26%的游客参观了博物馆,86.36%的游客参与了两项以上文化活动[4]。在文旅融合下,博物馆积极拓展服务渠道和方式,提供更好的文化产品,促进带动旅游相关产业发展。自2017年以来,在全国高考中,多地语文和文科综合试卷以文物、博物馆知识为题。博物馆研学、游学活动也日渐升温。

2.区域协调发展下资源整合的新动向。“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为博物馆的区域发展和布局,以及博物馆区域间的资源整合和馆际合作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为此,各地也都响应建立了“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国际博物馆京津冀博物馆协同创新发展联盟”“长三角博物馆联盟”“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联盟”“大运河文化带博物馆联盟”等,积极推动博物馆区域交流合作,提升区域内公共服务水平。

二、中国博物馆免费开放成效

中国博物馆免费开放是中央政府部署、自上而下推动、全国统一实施的重大惠民工程,相较于西方博物馆的事业发展和免费开放,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免费开放的幅度、范围和影响力却是空前的,相关政策一经推出,即引起强烈反响,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总体来说,自免费开放以来,我国博物馆取得如下成绩。第一,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博物馆数量快速增长,从人均4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提升为27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博物馆覆盖率大幅提升,逐步接近世界博物馆发达国家水平;基础条件不断改善,便民服务设施日益增强;类型日益丰富,已经形成类别多样化、形态多元化、举办主体多元化的博物馆体系。第二,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显著提升。策展水平提高,不断推出精品展览。免费开放后,观众大幅增加,各博物馆克服人员紧张、劳动强度大等困难,不断增加服务项目和内容,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免费开放政策推动博物馆教育形式从单一的展览讲解和讲座扩展为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更为多样的活动;博物馆加强与科技融合,积极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充分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实施数字化保护、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展示利用。第三,博物馆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博物馆成为构建国家精神标识的重要阵地,有力参与国际交往和国际事务,成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窗口。

2016年,国家文物局委托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对全国博物馆免费开放进行评估,并形成《博物馆免费开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将博物馆免费开放的主要成效总结为:一是增强了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获得感,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二是带动博物馆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公共服务能力和潜力大幅提升;三是促进博物馆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创新,博物馆的管理水平更加规范;四是博物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历史文化展示窗口,是强化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的重要途径[5]。2018年,国家文物局委托弘博网进行博物馆免费开放的调研评估。2018年2月28日,调研组通过网络和腾讯微信平台向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共发放问卷23 160份。截至当年4月18日,共回收调查问卷12 661份,调查问卷完成率达54.64%,其中问卷的有效率约为98%,答卷男女性别比例约为1︰2。观众积极肯定了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变化,约88%的观众认同博物馆的展览越来越精致,82%的观众觉得博物馆开展的活动越来越丰富,76%的观众也认可博物馆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好。然而观众对于博物馆提供的服务还有更多期待,约20%的观众并不觉得博物馆的服务有所改善,近68%的观众觉得博物馆的服务不够贴心,还不足以体现公共机构的服务理念[6]。

三、基于免费开放经验的我国博物馆发展问题

博物馆免费开放有力提升了博物馆总体水平,推动博物馆加速发展,但是博物馆事业相对于我国社会发展、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仍然处于初步阶段,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困难阻碍着整体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体制机制存在障碍

1.部门条块分割,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按照现行管理制度,国有博物馆按照事业单位在各级事业登记管理局登记,非国有博物馆按照民办非企业法人在省级民政部门登记。在实际管理中,又按照不同系统的隶属关系,财政上“分灶吃饭”,建设上“属地管理”,发展上突出“行业特色”。文物部门要发挥“业务指导”作用,各种管理关系难以统筹协调。博物馆建设发展需要争取不同部门支持,文物部门制定博物馆发展政策,需要协调发改、财政、编办、民政、宣传、教育、文化、科技等多个部门,协调难度大。行业博物馆因为在博物馆业务管理关系上难以由直接对口部门管理,在行业建设中处于被忽视地位或者仅起辅助性作用。国有博物馆与非国有博物馆享受不同的政策待遇,博物馆地区间差别也很大。

2.博物馆现代管理制度没有建立,人才队伍建设不健全。(1)博物馆理论研究滞后。当前我国博物馆学发展明显滞后于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免费开放以后博物馆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缺乏系统研究梳理。(2)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不足,从业人员的规模和质量都需要提升。博物馆存在人才结构性缺乏的现象。(3)缺乏评价和激励机制。博物馆从业人员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博物馆职称职数和比例都不利于博物馆发展,高级职称职数少,比例结构不合理,且缺乏自主性。

3.政府干预过多保障不足,体制机制僵化。(1)窄向补助与全面免费开放不匹配。中央财政补助经费增长缓慢,地方财政保障不足。当前每年30亿元是基于2008年对1854家博物馆运行开放经费基础上测算的,十余年来物价水平和人力成本大幅上涨,而实际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数量增长,2010年以后的新建博物馆、行业博物馆以及非国有博物馆都没有纳入。2018年,财政部修改了免费开放经费补助方式,允许地方将2010年后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纳入补助范围,但是“僧涨粥少”,平均每馆实际的补助额反而下降。(2)低水平保障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不匹配。免费开放以来,观众需求日益多样化、高质化,博物馆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品质,举办展览、教育和公益活动数量及服务观众人数都加速增长,运行成本大幅增加。但是财政保障的是基本人员费和事业经费,保障非常有限,很多发展经费需要自筹。(3)政府管理过多与博物馆的主体作用不匹配。目前博物馆管理领域体制日益僵化、政事不分,上级主管单位和相关部门指令性要求、事务性要求过多。博物馆事无巨细都需要请示,既增加了成本、降低了效率,也影响到博物馆的自主性和工作积极性。

(二)藏品利用不充分

1.藏品来源匮乏。一些地区机构改革中将考古部门从博物馆独立出去,导致一些重要发掘成果未履行移交手续。与此同时,博物馆征集购买藏品和接受社会捐赠也举步维艰。特别是文物征集经费的使用受限,从国外征集购买文物面临着许多政策和技术上的难题。对现当代社会发展见证物收藏意识不强、数量不多。因此,造成很多博物馆藏品单一,多年不更新和拓展。

2.资源开放性不足,展示利用率不高。根据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结果,全国国有可移动文物超过1.08亿件。2018年,国家文物局在网站上公布了346万件可移动文物信息,故宫博物院也向社会公布了院藏文物目录,但是这些仅占全国博物馆藏品信息的一小部分。公众了解博物馆藏品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一些考古出土文物的资料长时间得不到公开、研究成果迟迟未能公布,也引起社会的关注。

3.馆际协作不够,资源缺乏整合。我国很多博物馆都建立在区域性考古发现基础上,因此藏品的地域性、时间性特色鲜明,藏品类型集中,有大量重复品,同时又缺乏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对比参照物。当前馆际藏品交流不畅通,博物馆之间互换藏品的方式难以得到推广。互换展览、共同开展学术研究实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展览质量不高与教育供给不足

1.学术水平下降,策展能力不足。目前,博物馆基本未发展出完整的展览学理论体系。随着展览举办周期缩短和举办频率增加,博物馆展览“快餐式”生产和消费的倾向严重。展览研究和策展队伍青黄不接,有些博物馆基本没有独立策展和办展能力,基本依靠展览公司。而展览公司策展人员良莠不齐,有些甚至没有基本的专业背景和知识、缺乏系统训练,根本没有学术支撑,造成展览同质化、低水平化严重。

2.展示和传播手段单一。由于展览内容匮乏,很多展览不得不大量使用场景复原、人物蜡像、半景画、多媒体等,既造成投入成本的大幅度增加,又冲击了以藏品为核心的基础,一些多媒体的使用对参观环境和秩序又是一种破坏。一些博物馆讲解内容和说明文字语言晦涩,不够准确清晰,缺乏必要的信息和知识解读。博物馆展览网上展示和传播能力有限,缺乏统一的标准。

3.教育项目与课程开放适应性不足。博物馆举办教育活动主要立足于博物馆的资源特色和展览,对于不同培养阶段的学生细分不够,缺乏对于不同年龄段学生群体的针对性强的课程。除一些大型的综合性博物馆外,普遍缺乏专业性教育人员,对青少年群体和学校学习内容掌握深度不足,与学校教学内容衔接不够,一些教育项目只是对现有展览内容的简单剪辑。

4.教育空间拓展不足。教育项目的组织实施多停留在博物馆内,真正走进学校、走入社区的还不完全。我国存在数量众多的社区中心,但却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博物馆与社区的联系及其辐射作用需要进一步提升。

5.博物馆研学旅行质量不高。博物馆在研学旅行中主动性作为不足、较为被动。很多研学活动假借博物馆名义,没有与博物馆充分沟通和衔接,在线路设计和旅行的组织上体现不出当地文化的资源特色和重点,与在博物馆中参观一般展览并无二致,缺乏深度研究和启发式教学,现场的讲解也往往不是专业人员。全国博物馆研学旅行没有形成体系,重点不突出,缺乏评价机制和标准,参与项目的教育机构良莠不齐,让中小学生和学校、家长无从选择。

(四)部分博物馆管理待提升

1.博物馆的标准化、规范化不足。总体来说,现代管理制度没有建立,博物馆的标准化体系也尚不完善。博物馆的发展主要依靠博物馆领导层的视野与行动力,很多单位管理以“人治”为主,处于粗放式管理层次。

2.信息公开有限,缺乏外部评价。博物馆作为重用的公共资源和资产,有义务向社会公开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我国博物馆缺乏必要的外部评价,信息公开和接受社会监督的范围有限,公众对博物馆的年度运行情况缺乏获取渠道。

四、我国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政策建议

通过对我国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情况的总结,针对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必须认识到改革创新是实现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只有下定决心,对影响制约博物馆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予以清除,才能不断提升博物馆发展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文化产品和美好生活的需要。建议从以下方面进一步推动改革,实现发展方式从粗放式、自发式向精细化、有序化发展。

(一)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推进部门协作

1.加强宏观管理和政策设计。加强博物馆宏观政策研究,做好博物馆改革发展顶层设计,对博物馆布局、发展类型、管理机制、保障措施等进行系统设计。积极推动将博物馆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纳入文明城市创建考核,促进博物馆建设与城市有机更新、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系统梳理、整合、挖掘和凝炼区域博物馆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含金量,促进博物馆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2.建立中央直管的国家博物馆体系,加强中华民族精神标识建设。在历史文化资源丰厚的旅游发达地区和民族边疆地区,加强文物资源梳理和价值挖掘,做好博物馆规划、设计和建设,建立一批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类博物馆。健全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和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名录动态调整机制,支持国家级博物馆创建世界一流博物馆,提升国际影响力,为世界博物馆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建立部门协调机制。积极推动建立博物馆建设发展部际协调机制,积极争取和协调发改、财政、编制、民政、教育、人社、国土、税务、规划等部门支持博物馆发展,在博物馆纳入地方建设管理、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和保障方面给予持续支撑。

(二)推进博物馆理论研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推进高校博物馆学研究。要巩固和发挥高校等研究机构在博物馆学理论研究方面的基础地位和龙头作用,支持高校文博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向高校开放共享博物馆基础信息资源,鼓励高校积极参与各级行政部门的政策研究和课题项目承接。

2.建立全国性博物馆研究中心。依托理论研究和实践能力强的机构,整合博物馆相关学术期刊、媒体、高校力量,建设博物馆研究中心,对国际博物馆界学术成果、各国博物馆相关政策制定和建设发展动态进行梳理,对国内博物馆发展情况、藏品管理、展览、教育、公共服务和公众评价情况进行总结,定期发布相关报告和信息,承担起对全国博物馆发展研究的职责,为博物馆宏观政策制定提供基础准备。

3.加强博物馆人才培养力度。拓展博物馆人才培养和培训渠道,加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交流,实施博物馆领军人才、博物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加强博物馆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紧缺人才联合培养。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从业人员队伍。加强博物馆职业技能培训,继续发挥好各级培训中心作用。

4.鼓励博物馆学术研究和成果转化。支持博物馆领域核心期刊建设,明确藏品研究的基础性地位,加强对藏品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挖掘阐发,促进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展览、教育资源。搭建博物馆资源共享网络平台,促进学术交流与研究成果转化推广。

5.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与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等国际组织合作,持续跟进和参加国际博物馆学热点研究和理论发展,参与国际组织管理,拓展与各国在博物馆管理和理论研究的深度,加强博物馆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合作。总结推广我国博物馆免费开放、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重要成果与经验,向世界提出博物馆管理的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三)加大投入保障力度,提升发展质量

1.加大中央财政保障力度。深化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健全完善保障措施。将符合条件的博物馆都纳入支持范围,并加大补助力度,特别要加强对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博物馆的补助力度。完善现有补助结构,突出产出导向,增加文物展览、社会教育、文物征集的补助渠道,特别是在中央财政层面增加全国性重点展览的经费渠道,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引领示范兼顾。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重点向老少边穷地区、中小型博物馆、特色博物馆倾斜,支持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利用。

2.加强地方保障配套。要增加地方在免费开放经费分配和使用等方面的自主权,同时加强对地方经费保障情况督导,确保经费保障到位,切实履行地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应当承担的职责,加大对博物馆事业、人员和运行经费的保障力度。

3.加强绩效考评和动态管理。加强绩效考核和动态管理,将博物馆运行管理和公共服务产品作为安排经费、动态调剂的因素。根据绩效考评情况,对于一些公共服务水平高的博物馆予以鼓励奖励,对于一些达不到基本要求的博物馆需有相应的惩戒措施。

4.加强博物馆优惠政策保障。推动落实博物馆接受捐赠等免税政策,制定向社会力量购买博物馆服务的指导性目录。通过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措施,扩大博物馆服务供给。

5.积极探索建立博物馆发展基金支持博物馆持续性发展。创新博物馆发展投融资机制,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鼓励设立博物馆发展基金并实行市场化运作。通过成立博物馆专项发展基金等方式,支持国家重点博物馆建设、重要藏品征集、重点展览特别是文物进出境展览及联合展览项目、全国性博物馆教育项目。

(四)扩大资源开放与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评价

1.加强博物馆资源开放共享。推动博物馆资源共享,依托互联网等方式,向社会公开博物馆藏品和展览等信息,便于公众查询研究。开门办馆,欢迎社会研究人员和各研究机构到博物馆开展研究合作,实行资源共通、成果共享。

2.建立博物馆年报和公报制度。博物馆作为公共资源管理和公共服务机构,应当向社会公布博物馆资产和藏品管理、博物馆运行和开放服务等情况,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各地文物部门应该编制本区域博物馆事业发展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公布。

3.加强博物馆社会评价与监督。加强博物馆内部评价制度建设,吸收社会大众对博物馆的建设运行情况的建议。在博物馆评估定级和文明城市评选中,将博物馆的社会评价作为重要因素。

(五)引入社会力量,拓展多元化发展途径

1.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建设。制定社会力量购买博物馆服务指导性目录,明确社会资本参与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范畴、标准和认定程序。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博物馆,采取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措施,支持社会力量扩大博物馆服务供给。

2.落实博物馆领域优惠政策。落实博物馆作为非营利组织接受捐赠收入等免税政策的规定,以及鼓励社会组织、机构和个人捐赠公益性文化事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政策规定。适时扩大享受进口藏品免税政策的博物馆名单,促进海外流失文物回流。

3.大力推进博物馆志愿服务。积极发挥“博物馆之友”和志愿者作用,增强与社会的联系和纽带作用,构建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志愿服务体系。

五、余论

自免费开放以来,博物馆无论在场馆建设、文物征集与保护还是在举办展览和教育活动、提供公共服务、推进国际交流合作方面,都取得显著进步。中国博物馆事业在免费开放的推进下高速发展,在国际上也引起高度关注和普遍赞誉。与此同时,博物馆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体制机制性障碍,例如博物馆的自主权、博物馆的财政支撑、博物馆的发展质量等问题。新时期我国博物馆特色化发展特征日益鲜明,博物馆自身也在发生分化。一些博物馆逐步脱颖而出,办馆质量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向世界一流博物馆迈进,涌现了一批明星博物馆和馆长;但也有一些博物馆没有抓住政策发展机遇期,在各方面没有跟上时代要求。希望此文能抛砖引玉,引起学界和业界对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更多讨论。

[1]《40年来我国博物馆数量增长了14倍》,[EB/OL][2018-11-24][2020-05-20]http:// www.ce.cn/culture/gd/201811/24/t20181124_30859335.shtml;《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开幕 博物馆进入最好发展时期》,[EB/OL][2020-05- 18][2020- 05- 20]https:// www.sohu.com/a/396015810_114731?_f=index_pagere- com_17&spm=smpc.content.fd-d.17.1589800475861Ya-CyKsA.

[2]“非凡英国”项目最早由英国首相戴维·威廉·唐纳德·卡梅伦(David William Donald Cameron)于2011年首次提出,2012年正式启动。由“文化是非凡的”“创意是非凡的”“遗产是非凡的”“创新是非凡的”“技术是非凡的”“音乐是非凡的”等多个分支组成。设立初衷是借2012年伦敦奥运会之机提升英国的国家形象和竞争力,旨在向世界展示英国最好的方面,以欢迎和吸引世界各地民众到英国参观、学习并开展各方面的合作。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发展是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3]2007年3月,法国与阿联酋签约,将合建“阿布扎比卢浮宫”(Louvre Abu Dhabi)。该博物馆将使用巴黎卢浮宫的名称,并会租借巴黎卢浮宫及法国其他博物馆的藏品,租借期长达三十年。同时,“阿布扎比卢浮宫”也将征集、采购自己的收藏品。

[4]中国旅游研究院:《2019年国庆假期旅游大数据报告》[EB/OL][2019-10-08][2020-01-20]http:// www.sohu.com/a/345606816_124717.

[5]武汉大学:《博物馆免费开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未公开发表。

[6]弘博网:《博物馆免费开放情况实施与总结评估报告》,未公开发表。

猜你喜欢

免费博物馆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博物馆
免费的午餐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露天博物馆
教师发展
博物馆
最珍贵的东西是免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