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彭雪枫将军的葬礼

2020-12-01◎莫

江苏地方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遗骨彭雪枫洪泽湖

◎莫 云

(宿迁市政协,江苏宿迁223800)

洪泽湖不会忘记一代抗日骁将彭雪枫。

也许是一种巧合,原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彭雪枫将军的名字与9月紧密相连。1907年9月9日,他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七里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19岁的那年9月,在北京正式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8年9月29日,他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在河南确山竹沟镇誓师东征;20世纪40年代的第二个金秋9月,他在今江苏泗洪半城镇与林颖喜结良缘;1944年9月11日,彭雪枫将军率新四军第四师5个主力团戎装西征,在河南省夏邑县八里庄的战斗中,他不幸中敌冷弹,一位能征善战、文武双全的抗日骁将英勇地倒在抗日战场上。他倒下时,身边只有师参谋长张震。

张震将军临大事而不乱。为了稳定军心,他立即封锁消息向将士们传出“师长”的命令:立即撤退,回淮北抗日根据地!彭师长的遗体是用牛车运回洪泽湖边的,当四师的旅团长们知道师长牺牲的消息时,那已是一个月以后的事了。噩耗既出,全师上下挥泪如雨。四师政治委员邓子恢如丧手足,出语哽咽。彭雪枫将军的遗体自车路口(今洪泽湖农场)转运濉河口,在洪泽湖芦苇荡中秘密入殓了两个多月,灵柩放在一只大木船上,棺木由警卫部队专门保卫,上面覆盖着鲜红的战旗。

因当时战情的需要,直到1945年1月24日,彭雪枫将军为国捐躯的消息才正式公布于众。2月2日,淮北抗日军民7000余人前往洪泽湖边,将师长灵柩迎回四师师部驻地大王庄(今属泗洪县陈圩乡)。是日,沿途村庄,老百姓自动挂黑纱,设祭案,沉痛地祭奠他们的好师长。祭案上放一炉清香、一碗清水与一面明镜,寓意不言自明。中共中央及时发来了挽词: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国;打日寇,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

2月4日—6日,中共淮北区党委、四师党委、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决定,为彭雪枫师长公祭3天。那是个悲天恸地的场面。唢呐声声,如诉如泣,30把横笛奏起哀乐,悲切之音催人泪落。新四军将士代表与苏皖边区各界代表以及日本反战同盟与朝鲜独立同盟淮北支部的国际友人,相继来到彭雪枫师长的遗像前,或敬礼,或叩首,或鞠躬,表示沉痛的哀悼。老太太们手持香炷,姑娘们手执鲜花,儿童团员们手捧美酒,先后敬献在彭师长的灵前,他们泪如雨下,失声呼唤。彭师长亲手组建起来的“四师三件宝”之一的骑兵团,一匹匹战马都佩戴黑纱,战马的一声声哀鸣令人肝肠寸断。

彭雪枫将军的安葬仪式分别在两个地方举行。1945年2月7日,中共中央在延安,中共淮北区党委在洪泽湖边大王庄,分别为彭雪枫将军隆重举行追悼大会。淮北大王庄追悼会由中共华中局组织部长曾山主持,1.6万名抗日军民参加了追悼会。新四军四师副师长张爱萍发表演说,参谋长张震宣读祭文,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代表中共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向彭师长的夫人林颖及儿子彭小枫表示慰问。张爱萍将军的演说词最后的两句是:“恨敌寇夺去我战友,率全师誓为你复仇。”

追悼会会场正中悬挂着彭雪枫将军遗像,两边挂着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彭德怀、陈毅等人共同赠送的挽联: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千万里破碎山河,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在祭悼彭雪枫师长的日子里,中共淮北区党委曾向社会各界征集挽联,淮北苏皖边区负责人李一氓撰联:“半壁山河留战绩,两淮风雨吊忠魂。”这副挽联后来成为雪枫墓园大门的门联。1983年春,李一氓故地重回,目睹时代变迁,山河月异,欣然改下联为“两淮风雨慰忠魂”。

彭雪枫师长灵柩出殡的那天,洪泽湖畔落了一场罕见的大霜,白皑皑的冰霜覆盖了淮北的原野,大地像披上了肃穆的素装。虽然,这是一种自然现象的巧合,但当地的老百姓多少年后还这么议论说:“草木挂孝,苍天有意,这是将星陨落的征兆。”

送葬的场面悲壮而恢宏,四师骑兵团选4匹高大雄壮的白色战马为前导,马尾上系着孝麻,马头上顶着黑纱,骑在马背上的4名骑兵团战士,联手高擎着“为彭故师长复仇”的横幅,并排前行。紧跟在后面的是手执党旗与彩旗的一队小伙子,两边紧紧地依偎着手持马刀、手枪的护旗队。彭雪枫师长的灵柩在鲜红的党旗与五色彩旗的掩映下缓缓向前移动。灵柩后面步行着邓子恢、张爱萍、张震、韦国清、吴芝圃、刘瑞龙等淮北抗日根据地党政军领导人以及各界代表。从四师师部驻地大王庄到半城镇西郊彭师长墓地,近10华里路程,送葬的队伍一万六千人,一万六千双泪眼,一万六千双铁拳,泪水浸洒在洪泽湖边的乡土路上。送葬的道路两旁,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扶老携幼,自觉自愿地来为人民的好师长“送行”。沿途设祭共128处,祭案上摆放的全部是:一炉清香,一碗清水,一面明镜。祭品不在多,件件体现民心。

在安葬仪式上,中共淮北区党委书记、新四军政治部主任兼四师政治委员邓子恢发表演说。他怀着沉痛的心情号召淮北军民,把悲痛变成对日伪的仇恨,把眼泪变成杀敌的勇气,去完成彭雪枫师长未竟的事业。彭师长遗体刚刚安葬,正值春节来临。淮北各县区老百姓在过年的习俗上又增加了一项内容,家家将彭雪枫将军的遗像挂在堂屋正墙上,遗像下放着供桌,供桌上摆着祭品。老百姓用心在作虔诚的祭奠。

1945年5月,中共淮北区党委、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研究决定,在彭雪枫将军的墓地上建造淮北烈士陵园。5月20日,陵园建筑工程正式动工,钱正英担任工务科科长,负责彭雪枫师长及淮北解放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的设计工作。陵园工程于1946年7月竣工,中共淮北区党委、苏皖边区政府举行了隆重的谒陵仪式。淮北人民捐铜献币,为彭师长铸造了一尊半身铜像,四师部队还派一个警卫排专门负责陵园的保卫工作。

天有不测风云。日本投降后,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爆发了,淮北烈士陵园与彭雪枫陵墓惨遭了一次空前的劫难。惨无人道地劈墓毁尸者不是日本人,而是国民党还乡团。

1946年7月,国民党以重兵大举进攻淮北抗日根据地。同年11月,中共七地委机关及地方武装随改编后的华中野战军所部实行战略撤退,转战山东鲁南地区,淮北地区一度被国民党军队占领。12月,国民党还乡团实行疯狂报复,半城区区长祖宇昌带领30余人,肆无忌惮地对淮北烈士陵园进行破坏糟蹋。他们在牛力拉不倒淮北抗日纪念塔的情况下,便歇斯底里般地对纪念塔与纪念碑开枪射击。更为丧心病狂的是,他们扒开彭雪枫将军的陵墓,将灵柩从墓穴中抬出,野蛮地撬开棺盖,把将军遗骨倒出来,零乱地抛在地面上和墓边的水塘里。

在国民党还乡团的淫威下,乡亲们大多敢怒而不敢言,许多人只好暗暗流泪。出乎还乡团意料的是,人群中有个人正在酝酿着一个保护将军遗骨的计划,这个人就是曾担任过彭雪枫师长马夫的四师退役战士哑巴许尔才。一个天寒地冻的夜晚,许尔才腰间扎着大蒲包,敏捷地躲过敌人的岗哨,独自爬进陵园里,跳进齐腰深的水塘中,把彭师长遗骨捞出,又摸黑将地面上的遗骨一一捡起。他又将遗骨装进准备好的蒲包中,在夜间偷偷渡过安河,好不容易在尚嘴附近找到了留下坚持斗争的中共地方游击队。游击队的同志们接到彭师长遗骨,一个个义愤填膺。他们用红绫布将遗骨包好,放入一个大口坛子里,再将坛子装入棺木内,暂时掩埋在高嘴(今属泗洪县太平乡)附近的乱坟岗中间。

许尔才送妥彭师长遗骨后,又悄悄地回到半城。由于被人告密,他被保长高殿魁抓去,在毒刑拷打下,他坚贞不屈。第二天一早,在半城南面的乱坟岗里,许尔才在保丁的枪口下英勇就义。国民党还乡团不允许乡亲们收尸,故意让其暴尸郊野,其状惨不忍睹。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1947年春天,彭雪枫将军的老部下饶子健率领淮北挺进支队重返淮北,镇压了一批罪大恶极的还乡团首恶分子,破坏陵园掘墓抛尸的祖宇昌等人一一被执行枪决,以牙还牙,为彭师长报了仇,为乡亲们出了气,为许尔才申了冤。

1949年1月,淮海战役刚刚结束,彭雪枫将军的老战友,已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参谋长的张震将军南下时专程绕道半城镇(1945年被苏皖边区政府改为雪枫镇)。他走近被破坏得支离破碎的陵园及师长墓穴边时,不禁流下了泪水。他当即建议当地人民政府,批拨粮食10万斤,重修淮北烈士陵园。同年8月,彭雪枫将军遗骨被从高嘴乱坟岗迎回雪枫镇,用棺木重新装殓后,改葬在淮北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北侧的新墓地上。至此,将军的遗骨始复葬为安。1953年,淮北烈士陵园更名为“雪枫公园”,“文化大革命”中改为“雪枫陵园”,陵园几经维修、扩建,1981年又更名“雪枫墓园”。

出身于河南省镇平县的一代无产阶级军事家彭雪枫将军,头枕着洪泽湖的波涛,在胜利的告慰中长眠。

猜你喜欢

遗骨彭雪枫洪泽湖
后山的遗骨(下)
后山的遗骨
彭雪枫:毛泽东眼中“赵子龙式的虎胆英雄”
彭雪枫的浪漫婚事
浩浩碧波润江淮——洪泽湖
洪泽湖绿
洪泽湖渔家
彭雪枫豫东春荒卖马赢人心
琉球王族后代要京都大学返还先人遗骨
牛津科学家找到“圣诞老人”遗骨